《三少四壯集》廟東夜市
少女時期父母開設服飾店的豐原小鎮有一條著名的夜市街,叫「廟東夜市」,顧名思義,夜市旁就是一個媽祖廟。相對於廟東夜市,我們服飾店所在的街,叫做「橫街」,是鬧區裡專賣服飾的街,80年代的臺灣,到處都是商機,父母選擇在此營生,從一個街邊鐵牛車小販,到租下昂貴狹小的店鋪,花去三年時間,開店那天,彷彿即將脫離負債的惡夢,小小店鋪潔白的牆,整齊地展示最時興的衣裳,母親在爲人形模特兒穿衣,我們還好奇地把珍珠項鍊戴在模特兒的脖子上,父親看來也難掩興奮。鄰居送來的花籃、房東贈送的穿衣鏡,都貼有喜氣的紅紙條,寫着「生意興隆」、「鴻圖大展」之類的字眼,父親拿着鞭炮到店外施放,原本已經很熱鬧的街,被炸開騰跳的炮紙花瓣似地撒滿路面。
店鋪狹窄,只把店後頭的空間隔出一個小閣樓,下頭是狹窄的休息空間,放了音響、鐵桌、電視,最後頭是浴室兼廁所,我們一家五口,就住在這上下加起來不到五坪的迷你空間裡。
三餐總是外食,自助餐打菜買飯,一家人輪流到小桌上吃,客人來了就有誰得放下碗筷去招呼。有些日子,父母會給我們零用錢,讓我們去吃「夜市」,夜市裡好吃的東西可多了,路口的「金樹鳳梨冰」,削成小條狀的鳳梨浸在一筒有碎冰的糖冰水裡,光是看了就清涼,他們還賣涼丸,與一般肉圓不同,是吃冷的。蹭着人羣逛過去,大人愛吃的是幾十年老店的「清水排骨麪」,而我們小孩喜歡的是再過去幾家的「豐原肉圓」,油煎的皮香Q,內餡有飽滿的肉與竹筍,淋上特調的紅白黑三色醬汁,辣甜鹹香,店裡有賣貢丸湯,但熟客都知道,肉圓吃完拿碗去盛湯,殘留的醬汁,配上蘿蔔大骨湯,撒一點香菜、白胡椒,免費,還可以再添一碗。吃完肉圓,當然要吃「蚵仔煎」,這家店鋪不到一坪,只能坐四五個人,鐵鍋就在過道上,沒泡水的小顆牡蠣實實的一把,調得剛好的太白粉一杓,打上雞蛋,最後要放一大把空心菜,煎得滿滿一盤,特調的醬汁是秘方,我們總覺得辣醬里加了花生粉。吃到這裡肚子已經很飽了,但妹妹總還要吃上一包菱角酥,小攤子就在夜市出口,削成圓形的菱角裹粉油炸,剛起鍋最好吃。
有時,我不想吃那些肉圓蚵仔煎,要正正經經吃上一碗飯,就選路底的「圓環魯肉飯」,小小攤子是兩兄弟與始終臭臉的媽媽經營,攤位上賣的滷肉飯,是肥瘦剛好,剁得很碎的豬肉,滷得油香水滑,配上一顆滷蛋,一疊滷白菜,最重要是要喝她的蘿蔔草菇排骨湯,清燉湯,炸過的排骨酥煮得軟爛,光是這幾樣,就夠我們三小孩吃到撐。一日我到攤子幫母親打包,明明已經結帳,老闆娘卻誣賴我沒付錢,衆目睽睽,我只好又付了一次帳,自此,我失去了我最愛的攤子,也失去了對大人的信任,一直到離開豐原,我都不曾再去吃那家滷肉飯,那些日子,也正是我們開店的夢想開始變得嚴峻的時刻,生活,對大人或孩子,都是艱難而殘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