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咖“雲端”論道 | 百校聯動,共育創新性學習項目羣
7場重量級教育家最前沿的主旨發言,14場精彩紛呈、觀點鮮明的論壇報告,360分鐘碰撞與激發共探基於新技術的未來教育……當教育即將進入4.0時代,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成爲新常態,如何促進教與學的變革與創新?教師角色的轉變,多元化課程的構建,自主學習的激發等熱點問題交流與碰撞,在10月29日“回·XIANG”——“課程星球”百校聯盟論壇上,來自國內29名著名教育專家,在雲端共同開啓“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深入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更加公平而又更高質量的教育發展。
大咖雲集話熱點
線上線下融合成爲未來教育新常態
“學習的過程中要多動腦筋,要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是最主要的。”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顧明遠在論壇致辭中談到,新的技術需要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在於思維的改變,思維可以改變世界。課堂教學要注重思維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發展思維。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祝智庭在《技術賦能教育變革: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新樣態》主旨報告中談到,大規模疫情暴露教育系統的脆弱,線上線下融合(OMO)是未來教育常態,他闡釋了OMO模式的教育內涵及新認知,並分享目前國內OMO的應用形態,他強調在OMO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模式中,一定以學習者爲中心。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政濤也有同感,他在《走向雙向混融教學的新時代》主旨報告中介紹說,線上教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老師不能替代學生體驗與思考,而是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混融教學的變革,歸根到底是育人的變革,要提升育人的質量。
應對與挑戰並存
在教育大咖雲集的論壇中,專家們普遍認同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後,全國中小學已經全面復課復學,但是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將成爲常態。相比傳統教學,線上教學有短板,同樣也有着明顯的優勢。不可否認的是,線上教育正在重塑學校教育形態。杭州市春暉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田冰冰在《全面謀劃師生共同成長的信息化新路徑》主旨報告中分享說,信息化時代催生着教育的巨大變革,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牽繫着教育的未來,學校非常關注教師的成長,在課程設置方面,建設雙線路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策略方面,多措並舉,探索可持續的在線教師教育課程,師生共同成長,才能共同站上課程改革新的成長舞臺。
“課程的核心是讓學習與生活深度連接,把學生置於開放的真實世界中解決真實性問題,其核心目標是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培養。”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唐曉勇在《互聯時代的課程統整:統整項目課程的設計與實踐》的主題演講中分享說,“統整”“項目”“技術”是課程三大關鍵詞。統整是指用整合的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構,聚焦於學科融合和跨學科學習;項目是指課程形態,以項目學習的方式進行課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是學習的底層支撐,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互聯網+教育”
中國教育正在快步邁進4.0時代
北京市東城區培新小學,北京市東城區永生小學書記兼校長張燕在《疫情之後,教研的深與淺和快與慢》的主題演講中強調,“互聯網+”時代,催促疫情下的中國教育快步邁進4.0時代。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教師的工作模式,也改變着教師的教研模式,老師要具備專業能力、轉化能力、引領能力和育人能力,並不斷在反思中慢慢深化提升。
武漢市光谷第二小學校長賀清文在《疫情催生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新樣態》的主旨演講中談到,當時武漢地處疫情中心,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學校開辦了雲學校,豐富了雲課堂,線上教學順勢而生,信息技術對未來教育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在探索線上教學的新路徑時,賀清文提出翻轉課堂讓線上教學“活”起來,課後答疑讓線上教學效果“好”起來,微課引領改變學習方式。
攜手共創未來
百校聯盟組建創新性學習項目羣
據瞭解,去年10月,青島嶗山區麥島小學站在跨越百年的新起點上,向全國中小學發起了“課程星球”百校聯盟,以“信息化賦能學校發展”爲主題,舉辦未來教育先鋒論壇,共享教育信息化成功經驗。今年聚集全國教育專家在雲端開啓“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變革論壇”,當天上午在主論壇環節,來自全國著名的7名教育專家發表主旨報告。在下午的2個分論壇上,分別以“後疫情 新教育:誰動了線下教育的奶酪”“5G立方體:開啓教育新技術的各種可能”爲專題,開啓14場論壇報告與討論。
青島市嶗山區麥島小學校長、“課程星球”百校聯盟秘書長楊屹在《“共創未來”——百校聯動創新型學習項目羣》談到,《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特別提出,要“充分激發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推動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爲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核心素養,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課程與教學的創新改革,有力推動高位教育公平。百校聯盟擬組建“共創未來”創新性學習項目羣,以“項目賽事”爲抓手,以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的變革爲目標,通過複製性較強的賽事,推動聯盟校的協同發展。
新理解新舉措
後疫情時代重塑學校教育新樣態
在“後疫情 新教育:誰動了線下教育的奶酪”的專題中,濟南市行知小學書記、校長王豔鳳擔任主持嘉賓,共有七名專家發表分論壇報告。他們分別是北京小學副校長於萍的《立足“三生”教育,構建在線教育新樣態》,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副校長葉萌的《後疫情時代學校德育機制創新實踐》,保定市第十七中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馮偉的《融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東北師範大學西湖實驗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劉春煥的《空中課堂對後疫情時代教學管理的啓示》,北京師範大學卓越實驗學校副校長王善剛的《後疫情時期育人新舉措》,慈溪市文谷外國語小學教務主任華春丹的《小學低年級疫情環境下優化親子關係的“文谷稻田行動”》,青島市嶗山區麥島小學副校長江寧的《探索線上線下多樣態學習方式》,交流分享後疫情時代育人的新理解、新舉措。
特級教師,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先進工作者,深圳市坪山區碧嶺小學校長何瑩娟點評說,在教育的方式上,她非常強調“動”,教師靈動、學生主動、多元互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動腦、動口、動手、動心動情。圍繞“生動教育”展開的三個教育改革探索分別是,“互聯網+遊戲化智慧學習的策略研究”,三網融合背景下的習作研究和“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杭州市天長小學校長樓朝輝在點評環節表示,如何從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管理機制運營,適應後疫情時代後的教育,現在線上、線下教育最大的難題,是評價的研究,比如如何評價學生成長、經歷,獨特的感受和經驗,這些如何學生的激發學習的興趣,這是非常有難度。此外,最緊迫的是,學校圍牆打破的時代已經來到了,如何實現學校、社會和家庭一體化的創新,探討學校如何發揮樞紐、引領、實踐的作用。
基於5G立方體
慈溪市文谷外國語小學校長吳剡芝擔任“5G立方體:開啓教育新技術的各種可能”專題的主持嘉賓,七名專家發表分論壇報告,他們分別是青島市嶗山區麥島小學教學研究部主任左蕾的《疏通閱讀路徑 讀轉線下線上》,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淮河小學副校長呂穆娜的《後疫情時期的課堂教學創新》,華南農業大學附屬小學辦公室主任楊瀚濤的《以賽促學以賽促訓——華農附小編程教育》,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附屬小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毛輝的《基於雲平臺的小學英語表現形式評價研究》,深圳市坪山區碧嶺小學教師黃奕敏的《技術+,讓課堂更生動》,嶗山區第三實驗小學副校長王紅傑的《 “主題式”校本教研 成就教師專業自覺》,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導主任葉婉貞的《切準學習方式變革的契機——後疫情時代的課堂觀察》,分享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在線教學模式探索。
點評嘉賓,國家級骨幹教師,東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王顯才表示,要關注人的核心素養培養,最重要的是實現自主、合作和探究,今天七位專家的報告,看到課堂教學發生的變化,在人工智能化時代實現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可見在新技術、新方法的助力下,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變革,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通過工具端,撬動了教師端、學生端的轉變,因此推動構建教師的新基本功,進一步探討課堂教學的新模型。
教育信息化再發力
青島大力推進教育深度融合與創新
青島市教科院院長柴清林在致辭中表示,山東青島作爲全國首個連續三年承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城市,編制起草了《青島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與創新。今年疫情之下,青島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統籌安排的“名師空中課堂”,集中各學段、各學科的名師名課堂,在雲端守護百萬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線上、線下的混合式學習將成爲教育的新常態,繼續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發展。
“麥島小學是嶗山區局屬優質學校,也是嶗山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青島市嶗山區教育工委副書記張青海表示,“課程星球聯盟”相聚雲端,共同探討立德樹人的新理念、新舉措;探索基於新技術、新方法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集百校聯盟之力,互學互鑑,共同提升;分享實踐成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共商教育信息化的新風向。導向鮮明、意義深遠!相信,本次論壇必將促進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發展,必將更大提升教育的社會貢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