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讓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把知識運用於社會,服務於人民,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實踐創新能力。
山東省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華僑城小學(以下簡稱“高新區華僑城小學”)根據新課標要求,立足學情,構建了立足知識、過程、情感三維教學目標的“道德與法治”數字化教學體系,即以教學效果爲導向、以學生生活和情感爲主線、以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爲核心的項目式思政育人模式。
以教學設計鏈接思政教育與真實生活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綜合課程。然而,一線教學中,存在着學生的道德認知與日常生活行爲偏差的現象。數智時代,如何加強思政課堂和生活的鏈接,增強學生的課程生活體驗,是本學科實現立德樹人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高新區華僑城小學在借鑑其他學校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出項目式思政教育的教學設計“三部曲”:一是確定項目,分析知識背景並確定主題及相關學科;二是集體備課,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三是動態調整,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設計學習展示與評價。這三步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每一步都強調思政教育內容與真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歡歡喜喜慶國慶》項目式學習爲例。首先,項目組教師確定國慶節主題後,結合課標要求及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確定了語文、美術等多個學科融合,具體包含語文學科“秋天裡的詩詞”、美術學科“最美秋天”、數學學科“認識天平”,綜合實踐學科“一起來收穫”,道法學科“國慶節知識”。其次,項目組教師借用數字化資源集體備課,設計出了包括“國慶知識知多少思政課”“視覺藝術語文課”“田野裡的數學課”的體系化項目式學習課程。
這3個子課程層層遞進,使學生在道法課中瞭解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在語文與美術的整合課中通過詩詞、配畫等,瞭解中秋節文化,厚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綜合實踐課中來到校園勞動實踐基地,認識各種農作物,見證食物從地裡到餐桌的全過程,感受祖國的地大物博以及食物的來之不易。最後,學生將項目式學習成果,發佈到學校官網,讓家長及更多的人看到。
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以學科切入、多學科融合、創設開放性任務和問題情境,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注重在學科實踐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以數字資源打牢項目式思政育人基礎
集體備課中數字資源的整合是項目式思政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廣泛、精準、科學地搜索相關主題資源,可以提高項目式思政教學的有效性和連貫性,增強思政教學的創造性、體驗性、啓發性,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爲此,高新區華僑城小學積極組織教研組成員、道德與法治教師全員參與課程資源建設“大會戰”,整合各種高質量教學資源。
首先,教師對已有的道德與法治課件、視頻、優秀課例等教學資源進行集中篩選整合,上傳到學校網絡平臺,建立起1.0版本的課程資源。其次,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蒐集實用性強、趣味性強、拓展性強的教學素材對課程資源進行充實。最後結合各年級的資源需求,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省(市)級平臺精準化高效化選取資源。
在課程資源構建中,短小精悍、生動有趣、知識點集中的微課引起學校教師關注。學校教師從教學導入、知識點分析、課後拓展等角度重點挖掘各級平臺數字資源。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與積累,學校形成了包含生活篇、安全篇、愛國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篇、法律篇和實踐篇六大類主題的300餘節微課。小學低段側重生活常識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安全意識。中段重點進行愛國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學生心靈深處厚植愛國情懷,打下中華文化烙印。高段的法律篇,重在公民意識的培養和法律知識的傳授,旨在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實踐篇則是學生自己錄製的微課,內容豐富多彩,成爲學校“道德與法治”微課體系的有益補充和一大亮點。
以問題驅動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在推進項目式思政育人中,高新區華僑城小學以數字化教學改革爲抓手,開展了基於真實情境、問題驅動的教學改革探索。以二年級上冊《家鄉新變化》爲例,結合淄博燒烤火爆出圈的現實熱點,學校道法學科組教師設計完成了《煙火裡的淄博——小烤爐中看燒烤文化》的項目式思政課。該課程中,學生需要在“利用課堂所學設計小烤爐”的真實任務中,實現對烤爐文化、結構、創新、繪圖技能的深度學習,並在學習中進一步體驗家鄉的特色傳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一步,瞭解烤爐文化。通過文字溯源、新聞報道,教師引導學生對淄博燒烤和烤爐有了初步瞭解。隨後,走進淄博市博物館,參觀了國家一級文物“漢代燒烤爐”,並通過3D視頻《燒烤的前世今生》,引導學生詳細瞭解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的燒烤爐的進化史。第二步,藉助數字資源,引導學生了解小火爐的構造,重點是學習掌握烤爐的設計原理及構造,探討小火爐的優點和需要改造的地方。第三步,製作自己的小火爐。在美術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心中的烤爐進行設計和電腦繪圖,各小組根據最終的製作圖紙和方案,通過3D打印,製作出屬於各小組獨特的“小烤爐”。
《家鄉新變化》的項目式學習,以解決實際問題爲出發點,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嘗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爲關鍵的是,通過結合社會熱點,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家鄉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增強傳承家鄉特色文化的使命感。
將項目式學習融入思政育人是一種富有創新和實踐意義的教學方法,使學科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有效拓展和延伸課堂,實現學生參與最大化,推動育人方式變革,最終指向核心素養,實現思政教育入腦入心。
(作者系山東省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華僑城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27日第3版
作者:彭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