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徐和誼的汽車人生

壓艙有石,定盤有星。

伴隨着中國企業壯大成長、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敢闖敢試,視荊棘之旅如磊落坦途,一次次帶領企業過險灘、渡激流、再揚帆。

因年齡原因剛卸任的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就是他們當中的一員,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用視野、格局和情懷,擎畫出北汽集團的美好畫卷,爲汽車強國的夢想執着前行。

歲月更迭,丹心依舊。或許,英雄,只是換了個戰場

敢爲天下先

2018年,央視舉辦改革開放40年活動,致敬一代代默默堅守與奉獻的中國汽車人。徐和誼與李書福、魏建軍,一同被推選爲“致敬人物”。作爲國有企業的掌舵人,十分難得。支撐起這份榮耀的,是徐和誼憑藉戰略陽光和敢打敢拼的精神,十幾年來在北汽歷史乃至中國汽車工業史上創下的一個又一個佳話和奇蹟。

2002年,徐和誼被委以重任,從北京市委工業工委副書記、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調任北京現代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北京現代項目創造了從雙方正式接觸到正式簽約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僅用371天、到第一輛轎車下線僅用436天等三項中國汽車工業合資合作新紀錄。北京現代當年籌建、當年出車,僅用63個月便實現累計產銷100萬輛,這一當時中國汽車行業最快速度被業界稱爲“現代速度”。

在這過程中,爲了儘快將一片荒蕪雜草叢生的舊工廠改建投產,徐和誼帶着同事,不分白天黑夜,每人發一把鐮刀,從清除雜草開始做起,“500把鐮刀創業”的故事,爲人們津津樂道。

2006年10月起,徐和誼開始擔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彼時的北汽集團,面臨“散、小、亂”的難題,旗下十幾家子公司股權複雜、多頭治理,一盤散沙。徐和誼接手後,非常前瞻性地提出北汽的“集團化發展道路統一思想、統一管理、統一資源。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徐和誼戰略上前瞻佈局,戰術上大刀闊斧、進退騰挪,工作上雷厲風行,把組織鬆散、架構混亂的企業羣,改編成爲具有強大集團號召力和領導力的“正規軍”。“集團化”戰略強化了北汽集團對旗下子公司的業務整合與掌控,實現了業務協同效應。十年發展,北汽集團完成了從小到大的飛躍,邁向從大到強的新階段,建成了自主品牌、合資合作、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服務貿易、產業金融、國際化、通用航空、出行服務、改革調整十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的完整產業體系

響噹噹的數字也在記錄着徐和誼這一集團化戰略的神武。2006年徐和誼接手北汽後,當年即實現產銷68萬輛、營收587億元;2009年,北汽集團完成北京市“百萬千億”目標,即產銷突破100萬輛、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2019年,北汽集團實現整車產銷226萬輛,成爲首家年營收突破5000億元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十年時間,北汽集團年銷量增長1倍多,年營收增長4倍,營收增長遠高於銷量增長,充分體現了北汽集團產品結構不斷調整、踐行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自2013年起,北汽集團連續七年入圍《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從最初的336位提升至2019年的129位。

2017年8月,北汽集團提出打造“集團化2.0”的主要思路與舉措,建立以客戶爲中心,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科學、高效、能夠激發基層創新活力的管控體系,逐步實現集團治理體系、管理體系的現代化,以集團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來推動北汽集團實現向製造服務型創新型企業轉型的戰略目標,把北汽集團建設成爲精益管理的踐行者和新經濟時代領航者

徐和誼的敢爲天下先,還體現在推進國企改革和借力資本市場的創新探索。2014年12月19日,北汽股份成功在H股上市,北汽股份成爲香港首發上市融資額最高的中資汽車製造商,也是在香港首發上市融資額最高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北汽股份香港上市,標誌着北汽集團在資本市場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2018年,北汽新能源作爲國內首個獨立運營、首個實現股份制改造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率先登陸A股市場,成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並在員工股權激勵等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走在行業前列。2019年,北汽集團投資戴姆勒股份公司,持有5%股份,成爲戴姆勒第三大獨立股東,實現雙方交叉持股,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的合作伙伴關係成爲中德合作的範例。

“新四化“下的變道超車機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企業家的非凡之處,體現在對未來趨勢的敏銳嗅覺和精準判斷,併爲之安排清晰的發展佈局。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給企業家們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面對汽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作爲一家國有大型企業的掌門人,徐和誼並沒有停留在舒適區的自我滿足裡,而是用超前的戰略眼光,圍繞汽車“四化”前瞻佈局。在他看來,“新四化”將是中國汽車“變道超車”的絕佳機會。

早在2007年,北汽集團便聞風而動,開始致力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產業化。2009年,北汽集團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我國首家獨立運營、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首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試點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2014年,北汽集團在行業中率先開啓了向製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的戰略轉型,以信息服務業爲突破口,實現從製造商向“製造+出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轉變;以研發體制改革爲突破口,實現從一般要素驅動的傳統汽車企業,向致力資源驅動的創新型企業的轉變。實施戰略轉型以來,北汽集團形成了具有北汽鮮明特徵的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

2018年末,北汽集團正式提出實施“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北汽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的融合發展和雙鏈螺旋式上升。圍繞全面新能源化,要按照“純電爲主、三線並舉”的技術路線有序推進;圍繞智能網聯化,以“海豚+”戰略爲統領,加快實現北汽在智能網聯技術突破和產品轉化方面的國內領先。截至2019年,北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突破50萬輛。

2019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徐和誼展望下一個10年。>>>

自主求變,追夢在路上

自主板塊的強大,是所有大型國有汽車集團的底氣所在。

徐和誼,有一個“北汽夢”:成爲一個掌握核心技術、擁有國際化自主品牌、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世界級企業。

爲了這個夢,他一直在探索求變的路上。

2008年金融危機,讓徐和誼嗅到了發展的機遇,把目光瞄準了海外。2009年,北汽完成了對瑞典薩博三個整車平臺、三個車型、兩款發動機以及兩款變速箱等全部知識產權的收購,由此開啓自主品牌高端夢。

2010年,北汽集團以“二次創業”戰略啓動了自主品牌汽車業務。“北戴合”項目使北汽股份公司得以引入戴姆勒汽車作爲戰略投資人,實現了對北京奔馳的合併報表,並無償獲得了奔馳E級車平臺。對於薩博技術的收購,爲推進自主品牌建設,打造了整車製造、研發、銷售、零部件、服務貿易等五大平臺,全面發力自主品牌建設,健全延伸整個產業鏈條,構建全新產業佈局,爲形成北汽集團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集團化戰略發展的過程中,北汽集團始終將發展自主品牌放在首位。“十二五”期間,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發展迅猛,僅用5年時間就實現了年銷售從0到65萬輛的跨越。

打造自主的道路,從來都非一蹴而就。無論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基礎,還是北汽自身的積累,都預示着這是一條長期且需不斷調整發展戰略的道路。徐和誼將其比喻爲發展自主品牌要“緊燒火、慢揭鍋”。

2018年,北汽集團對於自主板塊開始進行重整架構。當年12月,北汽集團旗下威旺品牌併入昌河品牌。2019年1月,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意味着原北汽集團越野車事業部正式升級爲獨立運作的公司。

在2019年北汽集團戰略研討會上,北汽集團宣佈進入“高、新、特”發展新時代,以“高、新、特”作爲北汽事業面向新時代發展的系統解決方案。“高”體現在“高品質、高效率、高效益”,專注發展質量的提升;“新”體現在“新技術、新動能、新合作”,強化創新驅動和轉型升級;“特”體現在“特色品類、特色產業、特色模式”的“差異化特色”,打造北汽“殺手鐗”。

2019年10月,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紳寶合體,推出BEIJING品牌。按照北汽集團的規劃,未來5年,北汽將對“BEIJING”品牌進行200億的研發投入,全力打造兩大全新平臺,一個是BMFA油電混動產品平臺,另一個則是BE22高端純電專屬平臺,未來新BEIJING品牌六款以上的高端純電動車型都在該平臺上打造。在新的品牌下,北汽集團下屬的自主乘用車幾大板塊的銷售業務也將整合在同一個銷售渠道內。北汽新能源與北京汽車現有的兩個營銷團隊已經進行整合,併成立了北汽營銷業務委員會。新的銷售渠道將包含超過700個銷售網點,以及超過650個售後服務網點。此外,作爲北汽集團向高端進軍的重要戰略佈局,2020年3月,北汽新能源正式成立面向高端的ARCFOX事業部。未來,ARCFOX事業部將圍繞ARCFOX品牌充分整合產供銷研各板塊,集中優勢資源,堅持改革創新,開拓一條中國自主高端純電動汽車的進化之路。

目前,北汽集團已經形成ARCFOX、BEIJING汽車、北京越野、北汽福田、北汽昌河的全新自主品牌架構。經過深度整合的北汽自主板塊未來充滿着想象空間。

徐和誼卸任前最後一次公開亮相,是7月14日在北汽麥格納高端智造基地舉行的ARCFOX N61首臺全工序車輛下線儀式。現場,徐和誼非常堅定地說:“對於ARCFOX品牌來說,必須打贏產品研發、新車上市這兩個‘不退不讓’的決勝之戰。”

對於北汽自主,他努力到最後一分鐘。在自主板塊的建設上,對於其任何一個成功或是失敗的評價,都是過早和草率的。也許,未來的某年後,人們會發現,在他的提前規劃下,北汽自主的路子越來越順暢,不斷髮現他的話一一得到了兌現。一顆初心,一份使命,支撐起徐和誼的汽車人生

“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局氣、仗義、有胸懷有魄力的徐和誼,讓太多的汽車人不捨。也許,他也眷戀這個行業。期待,與這位汽車老兵的重逢。那時,也許,他只是換了個戰場。(吳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