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糾治固廢污染頑疾,這道題怎麼解
安徽合肥,報廢鐵路貨車被機器人自動拆解,通過深加工變成農機具、五金件等產品。 新華社發
在浙江省安吉縣港口村,一名兒童準備將垃圾扔進分類垃圾桶。新華社發
海口市美蘭區白沙門環保教育站,市民將不需要的衣物放到愛心衣架,供需要的人取用。 本報記者 李睿宸攝/光明圖片
在海口市美蘭區白沙門環保教育站,市民參與舊物循環利用活動。 本報記者 李睿宸攝/光明圖片
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農用機械在採收完的棉田裡進行殘膜回收、秸稈粉碎還田作業。新華社發
觀衆在上海科技館參觀由回收塑料製品組成的裝置藝術作品“巨環”。新華社發
【法眼觀】
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的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曾是當地生活垃圾填埋處理的主要場所,而如今,昔日車來車往的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已沒有一輛垃圾清運車進出。
原來,從去年12月28日起,這座已累計填埋垃圾約733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就正式宣告“退役”了。據瞭解,經過一段時間的修復後,這裡將被打造成生態休閒公園。
和顏春嶺生活垃圾填埋場一同退出歷史舞臺的,還有海南省其他15座生活垃圾填埋場,自今年元旦起,海南所有生活垃圾全部進入焚燒發電項目,進行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去年9月,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正式施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被寫進固廢法的總則裡。
怎麼解決生活垃圾分類這個“老大難”問題?在疫情防控中出現的醫療廢物處置短板問題,該怎麼完善?如何實現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循環利用?針對一系列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固廢法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法律規定。
日前,記者跟隨全國人大常委會固廢法執法檢查組,圍繞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的一些焦點問題,赴海南進行了採訪。
垃圾分類,到底難在哪兒
5月17日,執法檢查組一行來到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的海岸壹號小區,在這裡,生活垃圾定時投放點、誤時投放垃圾房、園林綠化垃圾、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等桶站建設已經較爲規範。記者還注意到,該小區特意在垃圾投放點配置了洗手池和洗手液,以改善居民投放垃圾時的體驗。
“剛開始我們都覺得垃圾分類很麻煩,不太配合,但街道的工作人員向我們宣傳了垃圾分類的好處,還用獎懲分明的方式鼓勵我們參與垃圾分類,慢慢也就習慣了。”該小區的居民王女士說。
翻開新固廢法,“生活垃圾”增設了專章,其中第四十九條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依法在指定的地點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禁止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生活垃圾。
在審議法律草案時,就有不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表示,目前法律規定已比較完善,重要的是怎麼去落實。
執法檢查組在海南各地隨機走訪了一些小區後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宣傳、建設,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普遍較高,實際參與度明顯提升。但問題也依然存在――
比如,海南流動人口多,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能力季節性短缺;不同小區在垃圾分類上下的功夫有粗有細;有的垃圾分類桶站的設置逐漸淪爲“樣子貨”……
如何才能讓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取得更好效果?在執法檢查組與五級人大代表和基層執法人員的座談會上,大家紛紛獻策建言――
“要持續擴大固廢法的宣傳教育受衆覆蓋面,特別是引導學生、網格員和志願者羣體加入,教育和引導更多的人提高垃圾分類意識。”海口市人大代表龍翔春認爲。
保亭縣毛感鄉人大代表周向陽認爲,激發羣衆參與的積極性,要加大投入,“對回收垃圾可利用附加值高的,給予相應補貼或有償回收,以此強化羣衆垃圾分類意識”。
如何讓醫療廢物安全“回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固體廢物管理,尤其是醫療廢物的收集處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針對疫情防控中凸顯的醫療廢物處置短板問題,固廢法的第九十條、九十一條增加了醫療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管理、實行集中處置、加強監督管理和統籌協調等規定。
“醫院每個病區的醫療廢物先由護理人員負責收集和分類,然後按程序交接給醫院的醫療廢物暫存站,最後,再由有資質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按規定的時間,上門統一收集、運輸及處置,這樣醫療廢物全部都能得到無害化處置。”萬寧市人民醫院院長陳吳榮說,“爲確保安全無誤,醫療廢物處置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會做好相應交接記錄。”
執法檢查期間,在萬寧市人民醫院、瓊海市人民醫院、陵水縣提蒙鄉衛生院,以及隨機抽查的個別醫院,記者發現這些醫療衛生機構普遍能夠依照法律,分類收集並處置其所產生的醫療廢物。
“目前在海南全省,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在瓊北、瓊南地區分別建立的兩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已建成完畢並投入使用。”海南省衛健委主任周長強介紹。據瞭解,目前海南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已由原來的4440噸/年提升至10775噸/年。
在檢查過程中,記者發現,對醫療廢物的管理總體仍處在建設階段。對此,周長強表示,會推進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醫療廢物的產生、貯存、運輸和處置全過程監管,讓醫療機構、醫療廢物集中儲存點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能夠信息互通共享,及時掌握動態信息。
化腐朽爲神奇,讓垃圾變廢爲寶
藍天白雲,綠樹環繞,在距離海南省三亞市天涯海角景區僅20公里的山坳裡,坐落着三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走進園區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與印象中的垃圾處理廠不同的是,這裡沒有異味、沒有噪音,也沒有“垃圾成堆”的景象。與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相鄰的,還有醫療廢物處理廠、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廠以及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在這個佔地3000餘畝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裡,生活垃圾、廚餘垃圾、建築垃圾、醫療廢物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讓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三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探出了一條廢物處置產業共生的路子。
“生活垃圾焚燒廠的餘熱提供給餐廚垃圾處理廠,蒸汽用於醫療廢物的高溫消毒滅菌,焚燒爐渣作爲原料製備環保磚等建材,對於餐廚垃圾,預處理後的廢油脂可以用來製備生物質柴油,經過厭氧製備的沼氣,再輸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助燃發電。”光大環保能源(三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1噸垃圾可發電330度,基本能滿足一個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需求。”
創新固體廢物資源化循環利用,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一項治本之策。
但是,檢查組注意到,讓垃圾變廢爲寶,也確實面臨一些挑戰。如目前很多地方生活垃圾主要通過焚燒處理,焚燒產生的大量飛灰,會直接填埋處置,所以仍然需要通過科技手段推動資源化利用,減少填埋量。
此外,不少相關行業人士向記者反映,建築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置以及市場化利用工作仍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企業獲得建築垃圾的來源並不穩定,處理設施常常“吃不飽”。
讓垃圾化腐朽爲神奇,並非一日之功。
“資源再生利用產品由於社會接受度和成本價格等原因,缺乏市場競爭力。”三亞市吉陽區人大代表陳雲認爲,應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公司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再生資源利用處置企業,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規範化、標準化的垃圾分類循環經濟產業鏈,更好實現固廢的資源化循環利用。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式啓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要內容。檢查組指出,要在法治軌道上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加強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給人民羣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本報記者 李睿宸)
去年海口市先後有400餘家企業在海南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上開展申報登記,上傳年度管理計劃和應急預案等工作。“一張網”覆蓋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危險廢物轉移、經營情況報告等內容已基本實現。建議進一步結合“智慧海南”的建設,加大對系統採集數據的分析和開發利用,發揮大數據在分析決策方面的作用,提升固體廢物管理現代化水平。
――海口市人大代表、海口國家高新區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龍翔春
海南的可回收物主要有兩種流向:一是回收價值高的,例如紙盒、書本、報紙、廢金屬等,因島內尚無成規模的資源再生廠家,無法在島內形成循環經濟鏈,由回收公司回收後統一運往島外;二是回收價值低的,例如玻璃製品、啤酒瓶、泡沫箱等,此類物品因回收價值低、經濟效益小、回收數量極少,最終這些本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廢品同其他垃圾一樣流向填埋場或者焚燒廠,達不到減量化、資源化的要求。建議加大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公司的培育、引進和扶持;在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前,政府對價值低的可回收物品進行補貼。
――三亞市吉陽區人大代表、三亞明佳園林環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陳雲
新固廢法相關配套的法規細則尚未出臺,給執法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修訂後的固廢法,行政手段更加豐富,行政處罰種類增多,罰款處罰數額大幅提高,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隨之擴大,爲提高執法的精準性,建議儘快出臺相關司法解釋。
――三亞市綜合執法局第四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大隊長 廖東輝
建議省級層面統一規劃部署,通過“無廢城市”“無廢園區”等試點推進,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和危險廢物爲重點,實現源頭大幅減量、充分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
――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執法負責人 莫壯洪
(本報通訊員吳佳儒、本報記者劉華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