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拿過億年薪有錯嗎?聯想“高薪酬”也不是楊元慶一人說了算

有媒體建議說聯想楊元慶等高管應該主動降低自己的薪酬,拿這些錢去搞研發。這其實是有些想當然的意見,不具有可行性。

只說兩個難題,一個是薪酬往上提容易,往下降困難。一個是聯想“高薪酬”這個事,也不是楊元慶一個人說了算的。

在職場上,工資能高不能低,這是個慣例,很傳統。意思就是說,慣性強大,很難扭轉。不然的話,你把一個人的工資降下來,就等於是逼人離職。

畢竟,“能上能下”的公司貌似也就是華爲能做到,而華爲是一家員工持股的公司,員工能接受職務和待遇上的降低,首先是他們知道自己還能再提上去,還有就是他們有股票爲“壓艙石”。所以能接受。

在聯想公司,無疑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事實上,柳傳志、楊元慶等人的薪酬問題不是第一次引發外界質疑了。

在數年前,聯想的業績表現不好,就有人質疑楊元慶過億的薪酬沒有道理,應該少一點。

對此,楊元慶有個經典的解釋:

說實在的,楊元慶好像有種很奇怪的氣質,他解釋什麼事的時候,道理聽起來都對,但就是讓人覺得有些無語的樣子。

我想過這個問題,這也許跟楊元慶對自己的“清醒認知”有關,或者說與聯想對自己的定位有關。

大家之所以批評聯想,實際上是因爲我們把聯想當成了一家“民族企業”,對其抱有很高的期待。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品牌企業,美國有IBM、谷歌、微軟等,日本有豐田、索尼等,我們本來是這樣看聯想的。

誰知道人家自己認爲是“全球性企業”,不是我們以爲的那樣。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聯想看成一家普通的、平庸的私營企業,那楊元慶他們拿多少薪水其實是無人在意的。

所以,這就是問題所在。楊元慶、柳傳志等人心目中的聯想和老百姓心目中的聯想,根本是兩回事。

大家不要自作多情啊。聯想從來沒有想過做“華爲第二”,人家想的就是“商業”。掙錢嘛,不丟人。

如果對聯想的期待低一些,那聯想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根據研究機構Canalys公佈的2021 年第三季度中國 PC 市場出貨數據,聯想佔據40%的市場份額,非常可觀。

人各有志。如果聯想只追求賺錢,那也沒有什麼。但很多70後、80後的朋友都記得,當年聯想在做市場和宣傳的時候可是大打情懷牌的,國人一度視其爲“民族之光”。

嗯,如果沒有後來的事,沒有華爲的異軍突起,聯想仍然可以成爲一個“民族品牌”,國內價格高於國外,對消費者區別對待,根本不是什麼事。誰讓我們那麼渴望民族品牌的崛起呢!

最近神舟董事長力挺聯想,說得很明白,“至於聯想國外賣的比國內便宜,這有多種原因。但我要說的是,一個品牌沒有母國消費者的支持,怎麼能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

這位董事長還認爲楊元慶等人的薪酬其實很低,“僅佔銷售額的千分之二點五左右”,真正是仗義執言,讓人無語凝噎。

柳傳志就曾表示,說實在的老百姓的錢,不容易。確實,老百姓都是血汗錢,但我們拿錢支持你,是爲了你搞研發替中國人爭一口氣,可不是爲了給你的腰包增肥的。

根據聯想的數據,近三年來,聯想管理費用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職工薪酬費用,2020年的202億管理費用中有120億是薪酬,真闊氣啊。與此相比,聯想在PC廠商的淨利率很低,而且聯想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不高(近三年佔同期營收的比重3%上下),只相當於華爲研發投入的一個零頭。

數據證明,聯想確實就是一家商業公司。媒體認爲只要楊元慶等高管主動降低薪酬,多投入研發,就能“華爲第二”,是非常不現實的。聯想沒有這樣的價值觀和邏輯,楊元慶等人也很難說有這樣的追求和動力。

就算楊元慶想降低薪酬,估計也是“身不由己”——楊元慶表示他的工資是由聯想薪酬委員會決定的,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畢竟聯想這麼大的公司,裡面盤根錯節,不知牽扯多少利益,其中自有規則和運行邏輯。楊元慶雖然坐在那個位置上,也難免有“投鼠忌器”的顧慮,不能爲所欲爲——企業其實就是做蛋糕、分蛋糕,如果一把手說大家以後的蛋糕都少分一些,那隊伍可能就沒法帶了。

雖然聯想仍然是一家大公司,能賺錢,但終究讓人覺得錯付了,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