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感懷前財長陸潤康 兼論昔日關務、稅務制度的建立
前財政部長陸潤康於日前辭世,經歷臺灣經濟奇蹟建立年代的財經界人士莫不爲之感懷。
陸潤康於1946年隻身來臺,進入當時的臺灣省公路局辦事員工作。後因工作表現、通過考試、晉升。於1954年任職行政院秘書,1959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國美以美大學進修比較法學碩士。學成回國後進入美援運用委員會,擔任秘書長李國鼎助理;參與獎勵投資條例立法。深諳發展經濟需要改善投資環境、排除投資障礙;其間涉及政府法令等修法、立法,建立制度等巨大工程,尤其是獎勵投資條例爲涉及土地、稅務等綜合立法,爲當時創舉。目睹李國鼎先生在時任財政部長、前總統嚴家淦支持下,排除萬難完成立法,「使臺灣經濟得以加速發展,後與韓國、香港、新加坡並駕其驅,引領檯灣從戰後廢墟站起、進入新興發展國家之列。
李國鼎於1964年出任經濟部長,陸潤康隨其擔任商業司副司長、經濟部主任秘書,協助其營造臺灣公司法及公司申請登記親和的經商環境,以及對外貿易商務開展。1969年李國鼎任財政部長,陸潤康隨其調任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後出任財政部首任稽覈組組長,財政部主任秘書兼稅制會執行秘書,調任財政部稅資料暨考覈中心主任,財政部臺北市國稅局長、關務署長、財政部政務次長等紮實經歷。1984年5月俞國華先生奉命組閣,陸潤康受命爲財政部長。
主持財稅資料暨考覈中心建立現代化稅務行政
當今主掌全國2,300萬人、600萬家戶、140萬家企業之財政課稅資訊的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建置,即是在陸潤康當年主持下奠基。源於1968年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仿美國國稅局IRS的資訊系統理念成立的財稅資料處理考覈中心,系採用電子計算機取代人工、處理龐大複雜稅務資料,首開亞洲國家政府運用現代科技作爲施政工具之先河。
透過所得總歸戶,由他擔任首任組長的稽覈組查覈異常,遏阻高所得、工商大戶稅負規避,達到有效勾稽;促使當年多家規避稅賦的大型企業集團,設立財團法人、開辦大型醫療院所或是捐增贈公益建設,以爲租稅規劃。財稅資料中心的建制,實爲我國80年代經濟奇蹟的財政賦稅體系的重要基礎建設。
將財政關稅改爲經濟關稅
直至民國60年代,關稅收入一直爲我國財政收入的首要,稅率也向來偏高。最高時爲國家賦稅收入佔比近四分之一,遠高於所得稅比重。1978年陸潤康接掌關務署長時,關稅收入佔全國各種稅收的第一位(當年稅收總額2,588億元,關稅616億元,佔比23.8%;所得稅436億元佔比16.8%)。關稅以財政收入爲前提下,稅率普遍偏高;關稅法訂定完稅價格,也是以到岸價格CIF外加20%作爲課稅基礎。不論稅率、完稅價格等都與國際關貿協定GATT的理念相悖。加上在拓展外銷的產業政策下,又發展出退稅、保稅等繁複制度;伴隨而來的走私、低報價格、各種規避稅負的違規現象,時有所聞。
在行政院、美援會、經濟部工作時,涉足國際經貿事物的歷練,陸潤康深知財經制度與國際接軌的重要。爲了不影響國庫收入,他向時任財政部長張繼正提出關稅完稅價格CIF外加20%逐年取消的建議;獲得張部長全力支持,分四年實施。並且與經濟部、國貿局、主計處等單位成立關稅稅則專案小組,整理關稅稅目、稅則、稅率、級距,與當時GATT體系下的「布魯賽爾稅則分類」Brussels Tariff Nomenclature BTN同步,建立現今的HS Coding System 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稅則專案小組也依據產業競爭力,有規劃的逐步降低關稅、取消退稅。透過降低關稅、增加進口,將關稅由財政目的,導向經濟目的。
另外,爲解決頻仍的完稅價格爭議,成立海關驗估中心。將爭議大的貨物建立價格資料庫,並於主要進口國家地區派駐專人查價。上述諸項工作的完成,逐一爲1992年建立自動通關係統奠下良好基礎。在1986年美國301法案(迫使臺灣降低關稅、全面開放進口)之前,已先暖身;且爲日後我國加入WTO的超前部署鋪路。
財政稅制改革爲日後建功
1970年稽覈組、資料中心成立當年,我國稅收爲366億元,關稅收入64億元、佔18.3%;所得稅收入34億元,佔9.3%。2019年我國賦稅收入24,705億元,關稅1230億元,佔比5%;所得稅11,488億元,佔比46.5%。所得稅得以順利成長爲國家賦稅第一稅收,當年制度的創建,爲今日健全財政稅制建功。
陸潤康於1985年財政部長任內,在爆發十信事件處理完畢後請辭離開公職。回首當年陸潤康代表的財經專業隊伍,營造今天視爲當然、當年充滿挑戰開創與國際接軌的財經賦稅制度;得以引領檯灣經濟名列四小龍之首、締造東亞經濟奇蹟,讓原本因政治孤懸的臺灣,爲國際所見;實爲識者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