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敬民/打炒房催生3大房市怪象 新型態「中人」藉此得利?
▲自從政府開始「打炒房」,房市出現了不少怪現象。(圖/記者林裕豐攝)
去年因爲高房價導致民怨,加上建案大排長龍引發政府關注,因此出現了一連串「打炒房」的措施,選擇性信用貸款限制、實價登錄2.0、房地合一2.0等連串出招,打得投資客措手不及,紛紛轉往地下發展,不過經過這幾波的打炒房之後,卻也開始出現過去沒有過的房市怪現象。
近半年的打炒房措施對於投資客來說確實起到一定嚇阻作用,不過也進而衍生出了3大怪現象。
一是購買模式的改變,過去投資客買房的模式是透過仲介尋找買方,進而完成交易,並支付仲介佣金,不過現在隨着房地合一2.0即將上路,投資客的獲利將會大幅縮水,因此不少投資客希望能降低自己的成本,便跳過原有的仲介這環,從自有的通路去兜售手中的物件。
這些自有的通路最大宗就是社羣媒體,不論是臉書、IG、推特等,很多人都會發現近期社羣媒體的版面充斥着房屋銷售的廣告,也有人驚覺身邊突然多了很多朋友在賣房子,就是投資客要利用這時下最風行的管道來「倒貨」,和過往循仲介找承接方的模式大不相同。
▲過去賣房子都會找房仲,但現在許多人利用社羣媒體自己賣房。(圖/記者陳建宇攝)
也有的人是靠人際關係的口耳相傳,這種方式也可能得到不錯的效果,例如透過共同朋友牽線將房子轉售出去、竹科的學長把房子賣給新進的學弟,這樣的案例也所在多有。
那麼少了投資客的物件可賣,房仲該怎麼辦?
第二種怪象,就是有許多房仲乾脆化身投資客,透過各種管道取得物件後賣給有意願承接的人,賺取中間的價差。房仲不必開發屋主,因爲房仲自己就是屋主!
事實上,房仲本身就是投資客不是新聞,過去坊間就有很多仲介看到不錯、有潛力的物件,乾脆就自己出手先買下來,拉高價格後再轉售,只不過這個現象在打炒房之後更加明顯,房仲賺不到投資客的錢?那就自己跳下來當投資客囉。
而打炒房之後出現的第三個怪現象,就是代銷與仲介的結合,過去新建案的銷售模式是民衆上門看屋,代銷帶看、議價、成交,賺的是建商給的業績獎金,但在許多連買房都難的地區,很多人想要第一手得知建案要出售的消息都難,像這樣的地方就特別容易出現所謂的「中人」,也就是代銷與購屋者之間還有個仲介的角色。
這個模式怎麼玩?首先建案往往有一些保留戶,假設某建案規劃了100戶,身爲專案經理的代銷也許可以從中取得30~50戶的保留戶,這時代銷就會找這些「中人」代爲尋找客戶,而中人會向想買房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民衆兜售這些「優先看屋」、「優先選購」的權利,並收取一定金額的服務費,這筆服務費再由代銷與中人拆分。
對於中人來說,他只需要幫代銷找到想買房的人就有得賺,而對於代銷來說,除了成交後從建商手中拿到的佣金或業績獎金之外,還可與中人拆分服務費,等於再多賺一筆,5~15萬元都有可能,就看着個案子的搶手程度。
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會覺得這怎麼可能,還要先付服務費纔有優先看屋的權利?在房市炙手可熱的地方就是會出現這種怪象,不信?你去問問想買房的竹科人就知道。
►陸敬民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