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宋代梅花湯餅 色香味朵朵清絕

梅花湯餅。(取自網路)

到宋代,麪條正式稱作麪條,而且品種更爲豐富,出現了「索麪」和「溼面」,麪條開始有了地方風味之別。當時北宋東京城內,北食店有「罨生軟羊面」、「寄爐面飯」之類,南食店有「桐皮燴麪」,川飯店有「大燠面」,寺院則有「菜面」;南宋臨安城內,有北味南味之分,如北味「三鮮面」,南味「鵝面」,山東風味的「百合面」。

在我個人的記憶中,麪條就像鄉村麻雀一樣平常,無論冬夏皆可遇。父親愛吃麪條,一天三頓麪條都不不煩。

古代麪條稱湯餅

小時候我不明白父親爲什麼如此偏好麪條,多年之後,雙林弟弟微信中給我私信,講起他小時候的一件事,他說:「以前我最討厭吃麪條,哪怕是一天三頓饅頭都可以。自從出去打工後自己也喜歡吃麪條了,因爲麪條吃起來省錢,既能吃飽,還有湯和菜。記得小時候大伯給我說了一句話,直到現在記憶猶新,說雙林小兒啊,自己好好幹、好好幹,只要是自己掙得,別人吃肉,咱吃麪條,打嗝嘍一樣聞,最起碼咱心裡踏實。」弟弟一語道破了天機,這麪條就是父親大半生來最忠實的食物。

小時候,我和妹妹都喜歡吃他擀的大寬麪條,吃起來筋道,像燴麪一樣爽口。「可以粗到像是小指頭,筷子夾起來撲棱撲棱的像是鯉魚打挺。」(梁實秋語)他有他的訣竅,就是和麪的時候打兩個雞蛋,這面就筋,口感就好。如果說富人天天山珍海味,窮人天天麪條的話,一天照樣是二十四小時,最平常的食材纔是最本真的生活,就像蘿蔔、白菜一樣,百姓最喜歡吃也最吃不厭煩的還是這些東西。一根擀麪棍,一塊案板,一瓢麪粉就解了一日三餐,可以配肉,可以配菜,甚至一段生蔥切成蔥花,用鹽和小磨油簡單醃製之後就可以下鍋經典的蔥花面,經常出現在大飯店的餐桌上,平常纔是經典。

中國麪條起源於漢代,那時麪食統稱爲「餅」,因麪條要在「湯」中煮熟,所以又叫「湯餅」。高承《事物紀原》卷九〈湯餅〉雲:「魏晉之代,世尚食湯餅,今索餅是也。」湯餅據今人考證實際上是一種面片湯,將和好的麪糰託在手裡撕成面片,下鍋煮成。在湯餅的基礎上發展成的「索餅」,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水煮麪條。東漢時期的索餅是用手搓揉延引成長而細的面線形態,是邊製作邊投入沸湯中煮熟的。

早期的麪條有片狀和條狀。片狀是將麪糰託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麪條種類增多。這個時期,擀麪棍的出現,是麪條的一次革命,再也不用以手託麪糰拉扯了,故就有了「不託」、「傅託」的稱呼。《齊民要術》記有「水引餅」的製法,是一種長一尺、「薄如韭葉」的水煮麪食,類似闊麪條。在唐代,麪條的稱謂多了起來,又有以「冷淘」、「溫淘」稱之。其中「冷淘」指涼麪,「溫淘」指過水麪,那種叫做「冷淘」的過水涼麪,風味獨特。

宋元時期,「掛麪」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罨生面」以及多種素面出售。麪條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成爲飯粥之外最重要的主食

溼面韌性大可穿結帶

到宋代,麪條正式稱作麪條,而且品種更爲豐富,出現了「索麪」和「溼面」,麪條開始有了地方風味之別。當時北宋東京城內,北食店有「罨生軟羊面」、「寄爐面飯」之類,南食店有「桐皮熟燴麪」,川飯店有「大燠面」,寺院則有「菜面」;南宋臨安城內,有北味、南味之分,如北味「三鮮面」,南味「鵝面」,山東風味的「百合面」。市場上出現的麪條還有炒麪、煎麪及多種澆頭面等。麪條的品種與花樣逐漸增多,遂形成獨特的地方風味,也成爲當時人們的日常主食。這時制面的技術已比較進步,品質也非常好。《清異錄》中列舉的「建康七妙」,其中有一妙是「溼面可穿結帶」,是講調配揉制的麪糰做成的麪條,下鍋煮後韌性更大,就算打起結或像帶子那樣掛起來也不會斷。

宋代麪條形式多樣。筆者查閱《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夢粱錄》、《山家清供》等書,發現關於麪條的記載就有近百種左右,如:罨生軟羊面、桐皮面、插肉面、大燠面、菜面、百合面、鋪羊面、罨生面、鹽煎麪、筍淘面、素骨頭面、大片鋪羊面、炒鱔面、卷魚面、筍潑面、筍辣面筍菜淘面、七寶棋子、百花棋子、姜潑刀、帶汁煎、三鮮棋子、蝦燥棋子、蝦魚棋子、絲雞棋子、撥刀雞鵝面、家常三刀面、菜面、血髒面、魚面、絲雞面、三鮮面、筍潑肉面、炒雞面、大熬面、子料澆蝦燥面、耍魚面、肉淘面、銀絲冷淘面、抹肉面等(參閱《中國飲食史》)。

蝴蝶面,源於宋代的一種湯餅。宋人筆記《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以及《夢粱錄》中,均有對蝴蝶面的記載。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餅》雲:「水瀹而食者皆爲湯餅,今蝴蝶面、水滑面、託掌面、託掌面、切面、掛麪……禿口麻食之類是也。」清代飲食專着《調鼎集》還記載有蝴蝶面的制食法:「鹽水和麪擀薄,撕如錢大小,雞湯肉臊。」隨着時代和烹飪技術的發展.如今蝴蝶面在傳統制食法的基礎上有很大改進.既可煮又可炒,食法多樣。

梅花湯餅,用白梅花、檀香末浸水和成薄面皮,以模具鑿成梅花片,煮熟加雞清湯而成。湯鮮「花」香,味道極美。梅花湯餅據傳是宋代一位德行高尚的隱士所創造,後傳於世。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上有記載,梅花湯餅的製作方法,是先用白梅花和檀香末浸泡的水和麪,揉或擀成餛飩皮大小,放在印有梅花圖案的鐵模子裡,將麪皮鑿成一朵朵「梅花」。再把「梅花湯餅」入沸水煮熟後,放入雞清湯中供客人食用。每客只需二百餘花。這種梅花湯餅麪條構思新穎,清新別緻,製作精巧,色、香、味、形有機結合,有山林幽靜,迴歸自然和吃法美妙的特點。這種梅花形面片湯,由於片薄、湯鮮,可謂形美、味美。鮮美的清湯裡漂浮着一朵朵潔白清香的小梅花,可以想見此湯餅的色香味都是清絕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