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天才少年創業賣鞋 10年利潤翻625倍達308億
▲ Zappos執行長謝家華(Tony Hsieh)。(圖/翻攝自Facebook/Tony Hsieh)
Zappos的執行長謝家華(Tony Hsieh)是哈佛畢業的高材生,在一次偶然機遇下創業賣鞋並獲大成功,公司一年利潤可有10億美元(約308億臺幣)。
綜合媒體報導,謝家華是從小在舊金山長大的華裔美國人,靠着靈活的頭腦考入哈佛大學主修電腦相關學系,還在19歲就拿到了畢業證書;而在哈佛讀書期間,他也在業餘時間開了一家披薩店,雖然生意並不是非常好,但卻也爲他累積了做生意的珍貴經驗。
之後,謝家華放棄了難得的博士班機會,成爲一名普通的軟體工程師。他創辦了一家小型網絡廣告公司LinkExchange,僅用了兩年時間便發展成爲擁有200名員工的大公司。
1998年,LinkExchange以2.65億美元(約82億臺幣)被微軟收購,更讓謝家華賺到了第一桶金,也爲他後常創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謝家華結識了企業家尼克.斯威姆(Nick Swinmurn)。經過一番促膝長談之後,斯威姆提出了一個網上賣鞋的想法,斯威姆告訴謝家華,網絡購物的市場規模上看400億美元(約1.2兆臺幣),雖然郵購支出可能高達20億美元(約617億臺幣),但做一家網絡鞋店,營收超過郵購商一定不成問題。
聽取了他的提議,謝家華頓很快向斯威姆的網上賣鞋公司ShoeSite投資100萬美元(約3083萬臺幣);此後,ShoeSite 更名爲Zappos。
6個月後,謝家華和斯威姆聯手經營Zappos,不久又追加投資1000萬美元(約3.1億臺幣)。2000年,謝家華成爲Zappos公司的首席執行長。
但是,Zappos初期經營並不是相當順利,Zappos剛開業時不僅乏人問津,在好不容易拿到訂單時,每10份訂單卻有一份不能履行——不是發錯了貨就是鞋子缺貨,Zappos一直入不敷出,一直面臨着破產的危險。
爲了保證送貨及時,Zappos把據點設在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的機場附近,倉庫24小時運作。Zappos不僅要讓顧客滿意,還想要讓他們喜出望外——公司承諾4天內送達,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顧客第二天就可以拿到貨。
爲了方便顧客挑選不同款式和顏色的鞋子,Zappos爲庫存的每一款鞋拍了8個不同角度的照片。在肯塔基州(Commonwealth of Kentucky)的倉庫中,Zappos存有5.8萬種款式、總共130萬雙鞋,拍照的任務極其艱鉅,但Zappos完成了。
▲ 謝家華的免費退換貨策略,成就不少忠實客戶。(圖/翻攝自Facebook/Tony Hsieh)
接着,謝家華又打出了「免費退換貨」這張牌,雖然這服務並不算新穎,但在1990年代末,網絡鞋店能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多,因爲鞋子不像亞馬遜出售的書,顧客很容易買錯。
在運營上,Zappos承諾顧客,如果鞋不合腳,送貨、退貨一律免運費。也是爲此,Zappos付出了一億美元(約31億臺幣)的運費作爲代價。
但顧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最終成就了Zappos,其銷售額突飛猛進。目前,Zappos的500萬客戶中有60%是「回頭客」,還有25%不斷介紹新朋友來買鞋。
從1999年到2000年,Zappos的總銷售額爲160萬美元(約4933萬臺幣)。2001年,Zappos帶來了860萬美元(約2.6億臺幣)收入,比去年大幅增加。 2004年,Zappos的總銷售額爲1.84億美元(約45億臺幣),並從Sequoia Capital獲得了3500萬美元(約11億臺幣)的投資。同年,他們將總部從舊金山搬到了內華達州的亨德森( Henderson, Nevada)。
在接下來的三年裡,Zappos的年收入增加了一倍,總銷售額達到8.4億美元(約259億臺幣)。到2007年,該公司擴大到包括提袋、眼鏡、服裝、手錶和兒童商品,並在賭城拉斯維加斯開了第一家直營店。2008年,Zappos的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約308億臺幣);一年後,他們在《財富》雜誌評選的100強公司中排名第23位。
而在2009 年,Zappos碰到了資金鍊危機,在投資人的支持下,Zappos最後以 12億美元(約370億臺幣)的價格,賣給了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
2013年,Zappos將其總部從亨德森遷至拉斯維加斯市中心的前拉斯維加斯市政廳大樓,並重新經過翻修。 謝家華當時表示他希望可以帶來一個「每個人都覺得他們可以一直閒逛,以及讓工作和娛樂之間沒有太大區別的地方。」就連拉斯維加斯市長奧斯卡.古德曼(Oscar Goodman)也表示稱讚,「此舉將爲拉斯維加斯的核心帶來一批創意人才,同時爲經濟和新工作帶來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