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學堂:做家校共育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御智斐和他的1911學堂,走入大衆視野,是在2020年的疫情中。
這家成立於2019年年初的在線教育公司,在疫情期間,註冊量一路穩中走高,憑藉獨特的“獎學金學習機制”,用半年時間,用戶量過百萬,成爲教育市場不容小覷的新勢力。
在做1911學堂之前,御智斐是個典型的“老”清華人。從清華附中一路唸到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碩士,畢業後,又在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工作。在清華一待就是19年。
在校期間就活躍在創業領域的御智斐,從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辭職後,選擇了做教育事業。
“我是寒門出來的學子。19年的清華生涯改變了我,或者說是教育改變了我。這是我做1911學堂的底色。”御智斐說,“我們看到現在教育市場非常繁榮,但我看到的是,教育需要創新。”
御智斐認爲,每個人看待教育都有兩面。一面是牴觸這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一面又憧憬它帶來的美好改變。
教育創新的空間,正基於此。
2020年1月,1911學堂推出獎學金學習機制,“我們改變的是大家一直使用的“付費-學習-付費-……”這個固定模式,給學習者打造一個自循環自盈利的機制,進入這個機制,你會成爲一個自我驅動者。”御智斐說。
獎學金學習機制,讓學習創造的財富,不僅產生在未來,更惠及在當下。同時,它爲1911學堂帶來了指數級的社交裂變和低獲客成本,到現在,已積累起超過200萬忠實用戶。
2020年中旬,決定從覆蓋18歲以上人羣的全民教育,轉爲專注做家長教育,御智斐同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深聊了數次。
王殿軍是從清華大學走出來的教育家,投身教育事業38年,在基礎教育改革上頗有建樹。
他同御智斐談到最深的一點教育體會是:每一位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優秀的家長。反之,問題學生的根源在問題家長。大部分中國家長因爲不專業,只能在孩子教育上不斷摸索、試錯,試得不成功也只能後悔,無法重來。
“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也是一位父親,我不希望家長們因爲自己缺乏學習和提升,讓孩子去承受錯誤教育的後果。”御智斐說。
2019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家長也要接受教育”、“推動家庭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
但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出臺了《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辦好家長學校”作出指導。這些年來,家長教育發展難說有實質起色。
御智斐對此迴應,“家長教育是一個‘小衆’領域,絕大部分教育的出發點是針對孩子的,很少有針對家長的。但提高家長素養,是提高全民族育人水平的前提,必須有人來做。”
對於發展家長教育的難點和挑戰,御智斐也沒有迴避,“主要是四個方面,社會認識不到位,科學專業的家長教育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家校協同不佳,社會資源沒有被充分調動整合。1911學堂在迎接這些挑戰上,做好了準備。”
2020年,中央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重要舉措之一是“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家長教育不可能單獨發展。家庭的教育成效,會延伸到學校。學校的教學成果,需要家長配合。兩個系統是‘並肩作戰’的‘合夥人’關係”,御智斐談道。
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育人機制裡,1911學堂加速推進中的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是盤活整個機制的發動機。
今年11月,1911學堂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達成戰略合作,與這所全國知名中學實現資源對接。
清華附中優秀的師資與優質課程,不僅將輸送到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1911學堂還將藉助清華附中廣泛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學校“社交圈”,持續吸納更多優質中小學校加入體系。
1911通過平臺化的方式匯聚全國優秀中小學校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經驗,吸引全國優秀家長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優秀家庭和學生,幫助雙方相互瞭解、相互選擇,更爲學校推薦符合學校特色發展的優秀學生。通過這家客觀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學校可以間接影響家長,緩解家校之間的天然“對立”,達成教育一致性。
家長們可以在“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學習到專業科學的家長教育課程,得到名師指點。還能在學習後獲得獎學金,實現財富增值。更有機會爲孩子爭取到上名校的機會。
“家長教育,是解決諸多教育問題的根本,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方向。1911學生家長互聯網學校,會發展成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體化家校共育平臺,爲推進中國家長教育,持續貢獻力量。”御智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