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當心!中共「跨介質武器」改變海戰規則(羅慶生)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大陸國防科技大學正在研發一種「跨介質超音速反艦飛彈」,現有的防禦系統都無法攔截。(圖/newatlas)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大陸國防科技大學正在研發一種「跨介質超音速反艦飛彈」,引起外界矚目。一般認爲,這款能以飛彈型態在空中飛行,接近目標後入海下潛,轉換成魚雷攻擊模式的反艦武器,將成爲新的航母大殺器。不過,中國不是已經有東風21D了嗎,要那麼多種「航母殺手」幹嘛?

如果媒體報導可信,那麼這種新概念武器將不僅是航母殺手,而且是另一種改變海戰規則的武器,可能迫使美軍再度調整部署。爲什麼?第一,「跨介質」反艦武器兼有飛彈與魚雷的優點,軍艦防禦系統很難應付。第二,價格便宜,可大量部署。而後者這優點,千萬不能小看。

戰爭打的是鈔票

先談價格便宜。如果以飛行空間區分,飛彈有兩種,一種是巡弋飛彈,一種是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都在大氣層內飛行;彈道飛彈則是先發射到太空,在太空中飛行一段距離後,重返大氣層擊中目標。所以彈道飛彈和發射衛星或太空船的火箭基本上是同樣的東西,飛行速度必須達到每秒11.2公里的「脫離速度」,才能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如此成本當然很昂貴。雖然中國並未公開東風21D的造價,不過俄羅斯專家綜合相關資料估算,大約要2000多萬美金,也就是1.5億人民幣,7億臺幣。

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巡弋飛彈,相對就便宜多了。以美國最常使用的戰斧飛彈爲例,一枚造價約160萬美金,約5000萬臺幣。國軍雄3超音速反艦飛彈則約1億臺幣。中國研發中的「跨介質超音速反艦飛彈」造價現在無從估算,但既能飛天又能下海,應比戰斧或雄3貴,但比打到外太空的東風21D,相對要便宜。

不僅造價,東風21D的相關資訊目前都是機密,包括終端導引方式與理論準確度到底多少,外界不得而知。實戰準確度當然更不用談,因爲沒實戰過。2021年美軍公佈由「美國科學家聯盟」撰寫的報告,指共軍短程彈道飛彈的目標誤差已縮小到32碼(約29.26公尺)。不過那是打地面目標,東風21D打的是海面上的船艦,美軍一向對彈道飛彈打移動目標抱着質疑態度。

2020年8月,中國試射兩枚反艦彈道飛彈,結果全都擊中了數千公里外西沙海域的移動靶船。這下子把美軍嚇壞了。彈道飛彈真的能打到數千公里外的移動目標,而且高速砸落,防禦系統無法攔截。那麼航空母艦還能開到西太平洋去作戰嗎?航母是美國霸權的象徵,萬一被擊沉難以承受。即便實戰時準確度要打折扣,美軍也不願冒這個險。

美軍太平洋艦隊於是將原本由航母戰鬥羣主導攻擊的戰法,改變爲「分散式作戰」,將作戰任務交給大量千噸級,甚至不到千噸的小型軍艦或無人艦組成的作戰羣,讓每艘船艦都擁有飛彈,都能發動攻擊。於是航母角色從四分衛改變爲場邊教練,透過衛星偵察、監視、提供情報與電子戰支援,在反艦彈道飛彈打不到的戰場邊緣指導作戰。「分散式作戰」是美軍這兩年最夯的作戰理念,連李喜明將軍在其著作《臺灣的勝算》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對共軍來說,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採分散式部署,可能使東風21D無用武之地。因爲用價值1.5億人民幣的飛彈打航母划得來,但打千噸或百噸級的軍艦就不划算。中小型軍艦數量多,真打會耗盡東風21D的庫存。

雖然一般談戰爭都着眼於軍隊、武器與戰略,但實際戰爭打的是鈔票,決定勝負的是後勤。所以有「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的說法。戰爭時武器彈藥消耗非常快,不節省用很快就會打光。

以烏克蘭戰爭爲例,北約那麼多國家支持烏克蘭,紛紛提供武器彈藥,但各國的庫存也很快就清光。美國軍火商雖然大發其財,但不會爲一場區域戰爭就多開幾條生產線,不然戰爭結束、需求消失,多開的產線怎麼辦?因此生產數量有限,跟不上戰場消耗。俄羅斯的情況也一樣。雖然沒有宣佈,但傳出要向北韓買彈藥與火箭彈,看來庫存也打的差不多了。

東風21D昂貴,合理推論庫存不會太多,必須節約使用。它又能打數千公里,打第一島鏈附近的中、小型軍艦實在太浪費。但這些中、小型軍艦都配有飛彈,同樣會造成傷害,不理會不行。所以需要較便宜、攻擊距離較短,但威力同樣強大的反艦武器。所以「跨介質超音速反艦飛彈」纔會有需求。

魚雷摧毀力高於飛彈

其次談「跨介質武器」的優點。依據媒體報導,這款「跨介質超音速反艦飛彈」能以2.5倍音速在1萬公尺高空飛行200 公里,然後俯衝掠海飛行 20公里,距目標10公里內時就會進入魚雷模式,以高達秒速100米的速度在水下潛航。所謂「天下武功,惟快不破」,如果真有那麼快的速度,即便被發現,對方也來不及反應。而且採魚雷攻擊模式;魚雷對船艦的破壞力高於飛彈。

因爲軍艦有許多艙室,作戰時關上水密門,船艙進水就不會蔓延到其他艙室。只要大多數船艙沒進水,船艦就可以保持浮力。一般反艦飛彈是在水面上2、3公尺處掠海飛行,如果沒發現或沒攔住,就會在軍艦吃水線上方打一個大洞,讓海水灌進來。有些還可以再往前推再打穿一、兩個艙室,讓更多海水灌進來。但只要水密門做得好,幾個船艙進水,船不會沉。

烏克蘭戰爭中的莫斯科號是被兩枚飛彈打中,進水艙室多又在同一側,拖回港口時因風浪大,沒管制好進水而傾斜,最後翻覆沉沒。這過程可能有人爲疏失。

東風21D的打法不一樣,它是重返大氣層後,由天而降的攻擊,所以可以想像成隕石般的高速撞擊,能連續貫穿各層甲板直通大海。但航母很大,船艙非常多,幾十個艙室進水無所謂。這也就是說,東風21D就算擊中航母,也不一定可以擊沉。

但魚雷不一樣。它是在水面下爆炸,爆炸產生衝擊波能將船身推高,瞬間後的真空狀態又會把船吸下來。一推一吸的剪力可以折斷船的龍骨。船龍骨折斷,就會像鐵達尼號下沉一樣,沒得救。二戰時的經驗,一枚裝藥500公斤的魚雷可以擊沉一艘4、5000噸的大船。這就是「跨介質武器」可怕的地方:像飛彈一般快速接近目標,再以魚雷的威力摧毀目標。

事實上,中國最近研發反艦武器有「跨介質」的趨勢。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彩虹-T1」地面效應無人機,就是款更便宜的「跨介質武器」。所謂「地面效應」(又稱翼面效應),是指運動中的飛行器在距離地面或水面很近時,上下壓力差增大,升力陡然增加的現象。賽車都要有抵銷地面效應的設計,否則開太快會飛起來。

彩虹-T1利用「地面效應」飛行,所以燃料很省,能夠以0.65馬赫的速度續航1.5小時,這航程就能達1000多公里了。地面效應要貼水面作用,所以彩虹-T1是在海面上1公尺飛行,比一般反艦飛彈2、3公尺高度更難被發現。彈頭造型則顯示彩虹-T1飛行時是無人機,入海後就是魚雷。美軍現有技術能否反制還不知道,但它能攜帶1000公斤炸藥,如果擊中,足以擊沉9800噸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烏克蘭戰爭顯示,戰場上遠程火力打擊的威力與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我打得到你,你卻打不到我。能以亞音速貼海飛行1000多公里的跨介質武器在戰略上的意義,就是琉球以西的大小軍艦,基本上都打得到,而且價格便宜。如果有數百架庫存,對美軍分散式部署的威脅不言而喻。

就武器發展來說,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跨介質超音速反艦飛彈,以及彩虹-T1無人機,都是新概念武器,美軍或整個西方都沒有類似產品。其創意發想是以小博大,爲改變戰場劣勢而設計。換言之,就是「不對稱作戰」。「以敵爲師」或「師敵之長」是迴應戰爭威脅的必要態度。國軍如果真想打「不對稱作戰」,臺灣高科技人才不少,應可嘗試類似途徑發展適合臺灣的不對稱作戰武器,或許比採購美國發展的飛彈或無人機更合用些。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