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國海軍鏽戰力 露餡了(羅慶生)
朱瓦特號返回聖地牙哥港,但滿布鏽痕的模樣嚇壞了許多人。(圖/WarshipCam)
近來網上流傳幾張美國海軍先進驅逐艦朱瓦特號(Zumwalt,DDG 1000)的照片,因爲外觀鏽跡斑斑而引起議論。推測1萬4千噸的朱瓦特號因高度自動化,乘員只有147位,而較早的伯克級(Arleigh Burke)雖只有9200噸,乘員卻有380位;相對人力減少,或許是外觀整理難以盡如人意的原因。也或許目前在港排隊等待保養維護的艦艇太多,暫時還輪不到這艘2016年服役的匿蹤戰艦。真正原因爲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但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作爲世界最強大的海軍都不應該發生這種事。外觀鏽蝕那麼嚴重意味着對環境的控制不佳,並暗示內部可能也有鏽蝕。這幾年美國艦艇經常被拍到鏽跡斑斑的照片,也發生過幾次腐蝕漏油的事件,讓外界有螺絲鬆動的感覺。美國海軍真的螺絲鬆了嗎?
「好人理查號」的事故調查報告
戰略評估通常要冒風險,因爲內部事務只有軍隊本身才知道,外部觀察者缺乏足夠資訊分析,可能判斷錯誤或淪爲武斷。因此戰略研究者必須同時兼具宏觀視野與微觀視角,以見微知着的邏輯,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徵候以求掌握全貌。我們先從美國海軍的一場縱火案談起。
2020年7月,美國海軍在聖地牙哥港改建的兩棲攻擊艦「好人理查號」(Bonhomme Richard)遭一名心懷不滿的水兵蓄意縱火。火勢延燒4天,受創嚴重,使得這艘預計起降F-35B,戰力堪比小航母的4萬噸鉅艦被迫報廢,除役拆毀。
事故調查報告在今年10月20日出爐。在這份434頁的報告中,美國海軍認定,17人應負直接責任,包括艦長等多名指揮官;另17人應負間接責任,包括已退役的太平洋艦隊水面部隊指揮官等5名將領。因爲,「雖然火勢是由縱火行爲引發,但軍艦的折損肇因於無力撲滅火勢」。除此外,只有兩名水兵因未能有效開展消防行動而被究責。
報告指出,一名資淺水兵因爲沒有聞到煙味,因此雖看到朦朧白煙卻沒有報告。大火開始延燒時,「應對措施被交付到訓練與操演不足的水兵們手上」。泡沫滅火系統沒有啓動,因爲沒有人想到要按下按鈕,或者「清楚按鈕的確切位置或作用」。
不僅如此,艦上許多消防水帶失蹤或被切割,設備維護記錄是僞造的,多達87%的消防站網實際上處於失效狀態。消防隊員直到起火後2小時纔開始噴水,導致情勢變糟。加上因「官僚主義」遲遲不能協調統一救火行動,終至不可收拾。
報告認爲,該艦的損失明顯是可以預防的。艦長「製造了一個缺乏訓練、維護與作業標準的環境」,是直接導致這艘軍艦損失的原因。而負責官兵演訓的副艦長也應負責。簡單來說,該艦管理鬆散,紀律廢弛,整體螺絲鬆動,纔會使一點火苗釀成巨禍。問題是,紀律廢弛的,只有「好人理查號」嗎?
美國水兵一向有浪漫傳統,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經典照片,就是一名美國水兵與年輕女子在時代廣場上擁吻。相較嚴謹的陸戰隊員,海軍紀律較爲鬆散是衆所周知的。海上生活枯燥乏味,只要不妨礙任務執行,適度的浪漫,例如在甲板上穿着熱帶服裝辦烤肉活動,可以提振士氣,但過於鬆散,就可能疏失而造成事故。
今年10月,海狼級的核潛艦「康乃狄克號」(Connecticut,SSN-22)在南海撞到海丘,船體嚴重受損,被迫上浮回到關島,再以浮航方式橫越太平洋回到聖地牙哥港,以進行大修。事故發生的細節,美國海軍迄未宣佈,只發布聲明表示,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而軍方對造成事故的人員已喪失信心,因此將艦長、副艦長和首席聲納技術專員等3名高階幹部解職。這表示事件肇因於指揮層級犯了不可原諒的人爲疏失。
因人爲疏失而造成事故,對美軍艦艇來說並非罕見,尤其是2017年。那一年美軍第七艦隊運氣背到極點,像感染「艦瘟」一樣,發生了5次觸礁或與民船撞擊事件,而且都是巡洋艦或驅逐艦等重要的作戰艦艇,共造成17名水兵死亡或失蹤。雖然不見得每次都是海軍的錯,但第七艦隊司令因此下臺,顯示高層認爲在艦隊管理或紀律上是有問題的。
當然,事故頻傳,並不意味着戰力弱化;相反的,這表示經常執行任務與訓練,因此能累積更多經驗,戰力可以更強。但指揮層級出錯就不是好現象。因爲他們經驗已經足夠,甚至是太多,以致開始漫不經心或者傲慢自滿。今年4月,美國海軍網站發佈一張驅逐艦馬斯廷號(Mustin,DDG-89)艦長半躺着翹着腿,在菲律賓海,遠望解放軍航母遼寧艦的照片;就顯露出這種「驕兵」心態。
指揮層級鬆散,整體紀律也會鬆散,過於鬆散則易造成人爲事故。因此連續不斷的人爲事故,就意味着可能已經螺絲鬆了。這在以往或許還好,但現在美、中激烈競爭,美國海軍如果被懷疑螺絲鬆了,將會帶來戰略上的風險。
美國當前的印太戰略,在軍事上並不是想和中國打仗,而是嚇阻。也就是展現強大軍力與精打細算的部署,再加上盟邦的協力,嚇阻中國不敢在西太平洋蠢動。因此,如果解放軍懷疑美國海軍螺絲鬆了,不能打仗,戰爭的風險就會升高。
一把生鏽的寶刀
海軍螺絲鬆動被懷疑不能打仗,是有歷史典故的。19世紀末,大清在自強運動下建立了頗爲強大的北洋艦隊,規模爲亞洲第一,超過日本海軍。但日本海軍軍官東鄉平八郎參觀後,判定不能打仗。因爲這位後來在對馬海峽領軍大敗沙俄艦隊的日本海軍軍神,發現艦炮上晾着水兵的衣服。一葉知秋,軍紀廢弛的軍隊無法打仗,日本海軍纔敢冒險以小擊大,果然在甲午海戰中擊敗了北洋艦隊。
這故事在中國與日本,知道的人很多。不過大清水師再怎麼鬆散,當外賓參觀時還在艦炮上晾衣服?未免不合情理,因此故事有不同的版本。2009年,日本NHK播放歷史劇「阪上之雲」,描述明治維新後日本奮發圖強,國力不斷增強的過程。其中的情節是東鄉參觀完畢後,告訴後來成爲他重要參謀的秋山真之,北洋水師艦船內凌亂不堪,衣物胡亂懸掛,還擠在狹窄船艙中的重要通道上吃東西,可知軍紀廢弛,如同「一把生鏽的寶刀」,給他們再好的艦船與火炮,也無法發揮強大戰力。
美國海軍也是,或者將是「一把生鏽的寶刀」嗎?這問號顯然標幟得過於聳動。美國海軍仍是全球最強大的,無庸置疑。但是相對冷戰時期的嶄新船艦與昂揚鬥志,現在則無論裝備與紀律都顯現老態。而走向藍水的解放軍海軍卻正在成長,以及累積經驗之中。令人擔心未來出現死亡交叉的可能性。美國海軍如果不能扭轉這趨勢,即便在西太平洋有再多的自由航行或聯盟演習,可信的嚇阻力仍會降低。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