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共艦攔截美艦示警:下次玩真的(羅慶生)

美國海軍公佈陸艦橫切美艦「鍾雲號」船頭前方的30秒影片。美中釋放什麼訊號?戰略溝通如何解讀?(圖/美聯社)

在新加坡舉行「香格里拉對話」期間,美國驅逐艦鍾雲號偕同加拿大巡防艦蒙特婁號通過臺灣海峽,遭解放軍驅逐艦蘇州號攔截。蘇州號橫切到鍾雲號前方,迫使鍾雲號緊急減速轉向。全程觀看的加拿大蒙特婁號指揮官批評此舉非常危險,十分「不專業」。

臺灣也有人加入批評,稱「中國軍艦惡意橫切挑釁」,國防部也呼籲應尊重自由航行權,避免過度挑釁行爲。不過這些批評者似乎忘記了,3月下旬解放軍護衛艦銅仁號在恆春外海迫近24浬鄰接區時,國軍巡防艦田單號也是橫切到銅仁號前面,硬逼銅仁號減速轉向。

就同一個標準而言,如果解放軍蘇州號「不專業」,那麼國軍田單號同樣也是「不專業」。只是解放軍並未批評田單號。軍事行動是戰略溝通,解放軍瞭解國軍這麼做的意義。西方將領不懂或裝不懂,纔會以他們理解的規則去批評蘇州號。

本文先以科普形式,談一下西方所謂「專業」規則的來龍去脈,再從戰略溝通角度,解讀國軍與解放軍的「不專業」行動到底要傳達什麼訊息;最後則研判未來可能的發展。先說結論:事情大條了,如果美、中都玩真的,臺海以後將很不平靜。

「專業」規則的源起

二戰結束後美、蘇進入冷戰,雙方軍隊互視對方爲敵人,陸上不容易碰到,海上遭遇機會則很多。官兵年輕氣盛,雖沒命令仍難免挑釁對方。有時戰機刻意從對方軍艦上低空飛過,或者用探照燈直射對方。遭羞辱的一方忍不住就用槍砲瞄準,不小心一撮子彈就打出去。運氣好或者運氣不好,還真把對方打下來或打傷。被打的一方怎肯善罷甘休,當然也如法炮製地報復。等到雙方氣頭過了,人也死了好幾位。

這當然不能讓長官知道,否則小事變大事,冷戰就變成熱戰了。雙方於是各自以演習意外上報,當作沒這事發生。這就是所謂「軍隊過於接近而擦槍走火式的衝突」。1950與1960年代發生過好幾次。這種事當然紙包不住火,最後長官都知道。

但這不是長官們所要的。戰爭是內政的延伸,國家沒想要打仗,前線官兵怎麼可以自己打?但彼此報復來、報復去,誰都不肯認輸。於是在1972年,雙方海軍將領簽訂了「防止海上意外協定」,講清楚海上遭遇時的行動規則,各自要求官兵遵守,以免繼續對幹下去。這裡面,就有避免船隻相互接近以及避免碰撞的措施。

這協定非常特別,它不是外交官或國家領導人簽署的外交文件,而是軍人與軍人之間簽訂的行動規範。當然雙方政府都知道也都同意,否則自己的軍人與對方軍人私籤協定,距離「叛國」也差不太遠。

但也因此它不是具有法律意義的「國際法」,純粹是敵我軍人之間的承諾與自我剋制。不過美、蘇海軍官兵對協定嚴格遵守的程度比正式外交協定還來得堅定,因爲那是基於敵對軍人之間,長期對峙與衝突後產生的相互尊重與互信。早期國軍與解放軍也曾發展出類似的軍事默契,例如砲擊單(日)打雙不打,雙方機、艦不過海峽中線,解放軍不干擾國軍金馬運補等。

這就是爲什麼西方將領會以「不專業」批評蘇州號而不是違反「國際法」。這些規則雖不屬於國際法,卻已進入他們海軍的DNA,認爲專業軍人不會這麼做,採取這種行動,就是「不專業」。

那解放軍是不瞭解這規則嗎?當然不是。2014年,當時美國還沒有把中國大陸當作地緣政治對手,雙方軍事互動還相當熱絡,解放軍海軍承辦第14屆西太平洋海軍論壇年會,即通過由澳洲、紐西蘭等國提出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解放軍知道這套軍事專業。

那爲何蘇州號會採取這樣「不專業」的行動?因爲他們是奉命這麼做,以傳達特定訊息。與早期艦長獨斷專行出現「軍隊過於接近而擦槍走火式的衝突」,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現在海軍已不是二戰結束後的海軍,通訊技術大幅進步,軍艦出海後仍然受到指揮部門的嚴密掌控。這出於美、中競爭新形勢下戰略溝通的需要,所謂「不專業」的觀點,其實已經落伍。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中國大陸,想要透過這次蘇州號的橫切攔截,傳達什麼訊息給美國?

發生在香格里拉會議期間不是巧合

要理解蘇州號傳達的訊息,可以先探討之前國軍田單號同樣橫切攔截想要表達的訊息;兩者有類似情境。國軍透過田單號表達的訴求很簡單,海峽中線默契既然已經打破,24浬鄰接區就是防衛底線,絕不能讓解放軍艦艇進入。但既然不能開砲,只好擋在前面表達決心:想前進?除非我死。這句話用英文講比較雄壯,那就是「over my dead body」。

爲什麼不能開砲?因爲不符國際法。國際法是入侵領海纔可以開火。如果是在領海(或領土)以外或爭議地區,國際慣例是誰先開火就是誰不對。所以1958到1975年的鱈魚戰爭,冰島爲捕魚權擴大領海範圍,英國不接受,雙方衝突時艦艇也沒有開火,只是互相撞來撞去。2017年洞朗事件,因爲是邊境爭議,中、印軍隊動手時也都沒開火,只是用石頭、木棍互毆。

國軍堅守24浬鄰接區雖沒有國際法依據,但有合理性。領海設立的目的是爲了國防安全,最初設定的範圍,就是艦砲射程。任何艦艇只要進入領海就可以用砲打到我領土,所以一進入領海,我就有權開火。現在艦載飛彈射程太遠,已脫離這層意義,擴大領海範圍主要是經濟目的。然而基於防衛預警需求,空軍仍劃設航空識別區。至於海疆警戒,至少要守住鄰接區,不然艦艇一加速,不到半小時就進入領海了。到那時候,要不要開火?

現在換成中國大陸主體的觀點;美軍驅逐艦配備能打數百公里的戰斧巡弋飛彈,一進入臺海,整個東南沿海精華區都在其射程之內。同樣基於防衛預警需求,怎麼能容許美艦進入臺灣海峽?國防安全的界定是與實力相關的;實力不夠,不安全也只能忍耐;實力夠,就要採取行動。

去年的「香格里拉對話」,時任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曾表示,臺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中國擁有管轄權。今年「香格里拉對話」,就發生蘇州號橫向攔截事件,這當然不會是巧合。

解放軍在這個時間點硬幹,就是表態:已經講一年了,從現在開始,要實施對臺灣海峽的管轄權,只要美艦進來,我就攔截驅離,甚至不惜「over my dead body」。

美國懂這訊息嗎?懂的。事件之後原本只有印太司令部發佈一個「關於不安全海上互動的聲明」,批評蘇州號違反國際水域安全通行的規則,參加香會的防長奧斯汀反應也並不劇烈。然而3天后,白宮國安會發言人柯比就講重話。這表示美國經過幾天研判,已經搞懂中國的訊息,並回應這訊息。

柯比表示,如果中國想傳達美國在該地區不受歡迎,或者希望美國軍機和船艦停止在有關領域飛行和航行,不會成功。這些不安全與不專業的攔截行動可能導致誤解與誤判,造成傷亡風險,「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傷亡」。

「會有人傷亡」的說法,是暗示美艦不會怕事,你敢攔,我就敢撞嗎?不確定,但可確定美國的姿態很高,不過中國的姿態也不低。所以現在問題來了:美國話講這麼滿,如果不再派艦在臺海「自由航行」,那可是會威望掃地,但解放軍姿態也高,如果不攔,豈不會被看扁?這表示美國已經實質介入臺海可能的衝突,以後想抽身將不容易。恭喜國防部,有美軍的參與,以後壓力不會那麼大了。

可預期臺海以後將很熱鬧。依據國際慣例,開火是不至於,但會不會像「鱈魚戰爭」一樣美、中船艦相互衝撞?不排除。無論如何,下次美艦的自由航行,將讓全球矚目,且拭目以待吧。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