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債券身價三要素:信評、天期與流動性
借過錢的人都知道,有穩定的收入、信用紀錄好或有資產當擔保的人借錢,可以花較少的代價,反之,收入不穩或沒資產的人要借錢,要花較高代價,甚至借不到錢,這種差距,象徵兩人在銀行眼中身價不同。在資本市場中,不同債券也有不同身價。舉例來說,擁有BBB級以上信評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就比信評在BBB級以下的高收益債券身價好;另外發債天期短、市場流動性高的債券,也擁有較好身價。
富達證券研究部資深協理郭瑞玲說,公司債與相同天期的政府公債的利率差距,就是所謂的信用利差。公司債利差水準的變化,反映市場對發債公司的財務體質、產業前景,甚至是對整體金融環境的看法與信心。
一旦不管信評高低,所有債券信用利差皆大幅走揚時,代表市場對前景看法不明或悲觀,利差呈極速擴大以彌補未來違約率走高的可能。
市場在極度恐慌時,股票和有違約風險的固定收益資產常同步遭到賣壓,不過,只要發債企業有能力付息、到期還本,債券投資人仍可拿回投資本金與配息收益,而投資公司債,特別是投資高收益債券,利用投資基金的方式,可降低投資單一公司債可能的違約風險與損失。今年8、9月在歐債危機陰影下,高收益債券指數的殖利率一度攀高至10~15%的水準,但隨着歐債問題解決方案明朗,過去近五週以來,高收益債券市場已見102億美金迴流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 JPMorgan, as of 11/14/2011)。
郭瑞玲說,目前企業的基本面情況和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時不可同日而語, 08年金融海嘯後,公司積極改善財務,現金水位來到歷史新高,企業獲利穩健,加上目前的低利率環境,企業可以低利率再融資, S&P與Moody 等信評公司都認爲在明年中以前,違約率仍將持續下滑,企業基本面甚至比一些成熟國家的政府財政面還好;先前歐債危機導致高收益債券過度賣超,反映投資人的恐懼心理,實質企業基本面並未轉壞。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2002年至2003年世界通信(Worldcom )的倒閉事件與2008年金融風暴,高收益債券利差曾出現快速上揚的現象,可見當時信用市場的恐慌程度(見下圖)。但是隨着金融市場回穩,高收益債券價格反彈幅度相對驚人,舉例來說,美林美國與亞洲高收益債券的價格在2009年漲幅高達57%與79%,因此,若以歷史爲鑑,高收益債券在信用利差極度擴大時候,反而是中長期進場投資的好時機。
另外,亞洲資本市場規模逐年擴張,亞洲市場及亞洲企業財政相對其他市場更爲健全,投資人若能忍受短期波動,亞洲高收益債券適合投資人此時分批加碼中長期佈局。不過債券型基金無論標的是投資級債券或是投機型高收益債券,都有投資與價格波動風險, 投資人務必依照自己可承受的風險波動程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收益債券,並避免佔太高的投資組合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