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珍》18歲「小壯丁」成長記之五十五
朱國珍》18歲「小壯丁」成長記之五十五。(圖/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小壯丁從小到大的社會科考試,只有公民課的分數比較高。有次他放學回家,很開心的向我炫耀:「媽媽,我今天公民考九十八分。」
當時我還跟他開玩笑:「喔!那是因爲你不會隨地大小便。」
我對這門科目的認識仍停留在小學課本的「公民與道德」,我只記得教科書裡不斷教導我們不可以隨地吐痰,以及遵守交通規則。
小壯丁念國中時,應付公民考試得心應手,週考成績只有這個項目最突出,聊慰我的虛榮心。但是,有次吃完晚餐後,他坐在沙發上,若有所思,接着幽幽地跟我說:「媽媽,我今天公民考試錯了一題。」
我看他說話的語氣,無奈中帶着更多的不理解。於是立刻詢問:「是什麼題目呢?」
小壯丁非常清楚地敘述這道考題。
題目問:小明的媽媽說功課做完可以看電視,小明很聽話把功課做完了纔跟媽媽要遙控器。沒想到打開電視,剛轉到自己喜歡的頻道,妹妹就過來搶遙控器,轉到她想要看的頻道。這時候,你覺得
一:小明應該主動把電視讓給妹妹看。
二:小明應該交給媽媽做決定。
三:小明應該和妹妹輪流看。
四:小明應該堅持原來的協定,看自己想看的節目。
小壯丁說完之後,充滿疑惑地問我:「媽媽,我選答案四爲什麼會錯?」我也認爲答案四很正確,如果是我也會選這個答案。
「可是老師說前三個答案都對,只有第四個是錯的。」小壯丁顯得有點委屈。
「你是正確的!」我說:「答案四是誠信原則,雙方都應該說話算話,履行承諾。前面三個答案都是妥協的結果,符合尊卑與禮讓精神。我跟你一樣覺得不合理。不過,你有跟老師反應嗎?」
小壯丁點點頭:「我有問老師,但老師說小明不能太自私。」
「利己」與「利他」就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因果,從荀子孟子那個時代就讓中西哲學家們討論到現在。探討這類問題可以講到深夜都講不完。但是,小壯丁只有十二歲,我感覺他需要的是簡單明瞭的方向。
「你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我認爲你的選擇是對的。有沒有得到分數沒關係,分數只是數字,重要的是思辯精神。你在這個問題上展現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在我的心裡,已經是一百分。」我最後這樣對着小壯丁做出結論。
小壯丁曾經告訴我,在課堂上老師說大人對待小孩應該是「引導」多於「鼓勵」。當時我還問他:「那你覺得你媽媽做到哪一項?」
「妳都是鼓勵。」小壯丁迴應。
我覺得鼓勵與引導應該是種恩威並施的策略,正如同所謂的「標準答案」,到底要符合誰的標準?
小壯丁念小學時有門必修課叫做本土語言,限定五選一。基於他有四分之一的太魯閣族血統,在認祖歸宗的情感下似乎應該選擇原住民語。
可是,臺灣原住民現在經政府認定有十六族,然而本土語言並沒有十六種以上的選項。這樣的母語教學在我看來就只是貼標籤,有效期到了就會撕掉。
我對「母語」的認知是一種渾然天成,來自生活環境或長輩、親戚或朋友最熟悉的說話方式,經過相處之後耳濡目染,方便使用做爲理解溝通的媒介。而不是死背拼音或符號的測驗卷。
「媽媽,我要選哪一種本土語言?」小壯丁問。
「你就跟着同學一起去聽去玩,也不需要準備,這門科目拿零分都沒關係。」我對六歲小壯丁說:「我是認真的。」
中國最古老的哲學著作《易經》裡有段話深植我心:「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三千年前的古人的生活智慧早已察覺到,天地之間雖然千變萬化,卻都是亂中有序,逐漸演化出規律。一般認爲「文化」二字起源於此。人文精神其實是種教化過程,但這裡面還有個「止」字,也就是剛好,不要太超過的意思。
我們在求學過程中面對的教科書、學校體制甚至老師所代表的班級威權,都是教育的階段秩序,這種生產線很容易培養出優秀的考試機器,但是請別忘記「人文化成」的內涵。一個懂得思考與分辨的心靈,纔是區分機器與人的最大關鍵。
所以我敢跟小壯丁說,有些科目考零分也沒關係!我覺得偶爾看看電視上的益智節目,收穫可能都比某些課本內容還要多。也難怪我家小壯丁和我的對話經常出現特殊觀點。
某次晚餐過後,這個中二生吃飽飯又說沒功課,只顧着在客廳裡丟擲絨毛貓熊。我催促他快點洗澡,他依然故我,繼續把玩手上的貓熊玩偶。
我忍不住抱怨:「這就是生男孩子的母親命運,必須接受你的調皮。如果我生的是女兒,現在已經在縫衣服了。」
「想太多!現在的女生都不會縫衣服。」小壯丁秒回。
「你怎麼知道?難道你會縫衣服?」我問。
「我也不會縫。但是我知道如果是女生,現在早就躺在沙發上滑手機了。」小壯丁神態自若地迴應我。
也許因爲「考零分也沒關係」的念力太強大,小壯丁念小學的第一張獎狀是班級人人有獎的「好兒童」。念國中的第一張獎狀則是「廚藝大師第一名」。
雖然說行行出狀元,但是小壯丁在家裡可是徹底貫徹君子遠庖廚。而且他只嘗試過一次快炒布丁就收山了。看到小壯丁的名字列在廚藝大師第一名首位,我忍不住問:「你們團隊誰是主廚?」
「我。全部由我指揮。」小壯丁回答。
「你做什麼菜?」
「他們買什麼我就配什麼。」
原來我兒子是天才小廚師,以後可得好好栽培。我繼續興奮地說:「好吃嗎?」
「難吃。」小壯丁爽快回答。
「難吃也會得第一?」
小壯丁輕描淡寫:「其他人想必做得更難吃。」
作者爲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