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度化求解白酒產業供給側改革
新華社成都7月28日電;歷經幾年深度調整後,中國白酒產業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7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2017年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上,以白酒低度化求解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白酒年輕化和國際化,成爲與會企業、專家等的共識。
2017年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現場
此次論壇聚焦中國白酒低度化發展,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五糧液集團公司承辦,吸引了全國73家規模以上酒企代表、釀酒大師、專家學者、行業協會、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等300多名嘉賓出席。衆多與會者表示,面對當前消費者理性飲酒的趨勢以及中國白酒國際化的需求,低度化是白酒產業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
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表示,當前從國際國內消費大勢、產業演變規律、行業戰略佈局等多維度考量,大力發展低度優質白酒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必將成爲釀酒工業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據瞭解,我國最早的蒸餾酒就是低度白酒,低度白酒從兩千年前到現在一直存在。當前低度白酒的概念是指以高度白酒降度生產的低度白酒,目前還沒有嚴格的技術標準,一般是指酒精度爲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據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宋書玉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啓動研製,低度白酒發展至今已經成爲白酒消費市場的主流產品,50度以下的降度白酒和低度白酒已經佔到白酒消費市場的90%以上,42度以下的白酒佔據了50%的市場份額。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宋書玉發表主題演講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交性飲酒成爲主流,喝酒頻次增加、飲酒量提升,白酒的消費文化、消費需求發生了變化,由 不暈不是好酒 演變成不上頭、不口乾、低醉酒、醒得快等消費訴求。所以酒度降低是必然,低度白酒的發展成爲必然。”宋書玉說,“這不僅符合消費者理性健康飲酒的趨勢,也是白酒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據瞭解,世界一些主要蒸餾酒的酒度,威士忌是40—43度、白蘭地是37—43度、朗姆酒是40度以下,所以說國際流行的酒度大部分在43度之下。近年來,飛速進入我國、不斷分食白酒消費市場的葡萄酒、洋酒、雞尾酒等酒品酒精度更低。全球很多國家對40度以上的烈性酒嚴格限制銷售,歐美烈酒的酒度在40度以下、日韓在25度以下,高度白酒要走出國門難上加難,要打開國際市場,必須降低酒度。
宋書玉表示,中國低度白酒發展目前還存在三大誤區。首先,優質高度白酒比優質低度白酒定價高,但其實在釀造工藝上,優質低度白酒與優質高度白酒比並不差。其次,要打破優質低度白酒不能長期儲存的錯誤認識。同時,消費者中存在對低度白酒的認知誤區,很多消費者因爲喝了劣質低度酒而認爲所有低度酒都是劣質酒。實際上優質低度白酒是稀缺中的稀缺,對於現在的消費者來說,低度酒飲後易醒,更加符合健康消費的理念。
據瞭解,目前各大名酒企業在消費需求指引下,紛紛在探索低度化之路。作爲行業龍頭,五糧液將白酒低度化作爲“二次創業”、實現千億目標的重要支撐。李曙光表示,作爲國內最早啓動低度白酒研發的企業之一,五糧液堅守純糧釀造發酵工藝等優勢,在低度白酒研發、生產、銷售上取得專業化、規模化、系列化的發展。早在1989年第五屆國家名酒評級中,25度五糧液、29度五糧液、39度五糧液等獲得名酒稱號。
據瞭解,“基酒硬、工藝好、有創新”是五糧液在白酒低度化領域的三大優勢。“五糧液系列低度酒的開發”項目正式列入國家“星火計劃”,成立了專門的低度酒生產車間開始了低度酒批量生產,率先在國內開創了低度白酒的規模化生產和銷售。
“五糧液很早就在低度白酒上進行研究,做得很不錯。”宋書玉表示。“90年代以前,低度白酒在技術上解決的是 渾 和 淡 的問題,發展到今天,則主要解決 穩 和 質 的問題。我在調研了十多家規模級企業後發現,其產品結構中,低度產品佔比越來越大,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宋書玉表示。(李珺)
(原標題:以低度化求解白酒產業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