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變「用以致學」 北市紮根數位力人才跟上疫後轉型潮
▲轉型不只需要數位技術,還要連同組織文化、策略思考、組織人力與KPI等「數位應用軟實力」一起轉型。北市府推動公私協力,爲企業培育未來致勝的數位技術與應 用人才。(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臺北市力拚數位轉型,不只建構硬體也在軟體的人才培育大舉着墨,北市府19日指出,政府必需爲產業思考,如何培育出擁有數位力的人才,「擴能版員工」對企業是相當重要的,大家的觀念應該從過去在學校的「學以致用」,轉變爲因應工作、產業所需快速學習、擴增新技能的「用以致學」,隨時獲取資訊的能力,是新一代學習與培育的關鍵。
市府認爲,數據、演算法、物聯網、軟體即服務,再加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這些科技是驅動未來的力量,也意外成爲全球產業在疫情中求生存的工具,讓全球更加速擁抱數位轉型。所以,比起能用錢買到的科技硬體,擁有數位力的人才纔是未來最寶貴的資產,而且各領域均已展開「數位人才戰爭」,除了招聘新人,企業更需要的是「擴能版員工」,要用新方法來擴增員工能力,給他們新技能,讓他們擁有新機會。
市府進一步指出,新技術的成長速度遠快於任何學校課程,顯見科技帶來的真正機會是擴展了人的能力,這也是個人必須追求的轉型,雖然轉型程度和方向會因人而異,例如傳統類型的工作者需要數位工具的操作和思維,而有經驗的軟體開發人員,如今可能需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理論與應用知識,以快速掌握新技術及市場需求。
所以市府歸納出新興人才培育觀念,認爲人們的觀念,應該從過去「學以致用」,轉變爲因應工作、產業所需的「用以致學」,隨時獲取資訊的能力,是新一代學習與培育的關鍵,因此除了從學校教育起融入數位力的培養,也同步加強在產業人才所需的「用以致學」知識與能力的培育。
▲北市府以場域結合人才計劃,由臺北藝術中心扮演劇場專業人力的職能開發、訓練與認證基地,系統性建立劇場專業人才資料庫,朝向成爲「亞洲共制中心」的目標邁進。(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市府強調,而這項新興的數位人才趨勢,正好可以因應疫後新常態,尤其是企業轉型需求,包括工作型態的轉型以及經濟型態改變所驅動的商業模式轉型。
以遠距溝通爲例,當跨國企業、國際貿易往來因疫情逐漸發展出成熟的遠距會議溝通模式,但相對因疫情緩和而沒有作出同樣進化的臺灣企業,是否可能因此成爲「局外人」,在線上會議室中進行的談判和貿易招商中失去優勢?市府認爲,因應國際變化而提前調適,是企業應該思考的重點。
市府強調,走入疫後的未來世界,當無時無刻的變動成爲新常態時,政府就不應再侷限於過去,而是看清未來,從理解新商業模式中的關鍵要素開始,協助企業及民衆排除阻礙創新的限制,要比產業看得更遠,提供應有的推力(培育、獎勵、創造轉型友善環境)和拉力(監督管理),以因應未來趨勢的隨需服務,用適當的管理來鼓勵創新,與企業共同尋找轉型時代中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