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新執行院長在2014企業大學論壇上致辭
本站教育訊 歡迎大家參加2014年度中國最佳企業大學排行榜頒獎盛典,暨第四屆中國企業大學發展論壇。
首先我要感謝企業大學管理者聯盟與我們共同主辦本次活動,以及對本次盛典所給予的大力支持!
其次,我要感謝本次中國最佳企業大學排行榜的各位評委。本屆企業大學排行工作,接到了70多家企業大學提供的上百個參評樣本,基本代表了國內企業大學的最高水平,評委們不但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評審樣本,調研、打分,而且由於迴避要求,評委所在單位的企業大學本次不能申報任何獎項。我要特別感謝寶鋼秦院長,大唐賈校長,如家包校長,攜程許校長,上汽蔣主任,以及吳鋒教授、邱邵良博士、郭金山博士等評委兢兢業業,公正、客觀地完成了本屆的評審工作。你們爲了中國企業大學事業的發展,不計任何報償的公益性付出,將會得到中國企業大學界的普遍尊重。
第三,我要感謝各參評企業大學對排行工作的支持和信任。本屆參評的樣本數量和質量是歷年來最好的,各個企業大學的創新方式和最佳實踐也爭奇鬥豔。舉例如下:
1. 有的企業大學引領行動學習,塑造產業跨界和職能整合學習模式;
2. 有的企業大學以精品項目爲載體,形成多層級的系列能力提升體系;
3. 有的企業大學利用強大的IT技術,形成有特色的培訓管理體系和混合式學習模式,推動學習社區化建設;
4. 有的企業大學精細運營,創新方法,打造學習、變革、轉型三位一體的學習型組織;
5. 有的企業大學秉承“釋放學習者力量”的理念,創新學習模式,將混合式學習與浸泡式學習環境相結合;
6. 有的企業大學以“人才森林”爲理念,形成了內生型人才發展體系,將學習和問題研究完美結合進教學中。
我同時也要表達遺憾和歉意,本次評價,對我們也是一次挑戰,由於參評單位都很強,各個榜單名額有限,我們必須優中選優,所以確實有許多做得非常優秀的企業大學沒有上榜,我知道各參賽單位對此次排行都異常重視,很多校長還親自來上海溝通,但我們這次嚴格按照確定的指標體系進行打分,因此看到諸多優秀的企業大學無法入圍,我們深表歉意。
當然,也正是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公正、公開、透明,贏得了參賽大學的敬重,因此從第一屆我們勉強湊滿20家,到今天接近100個參賽單位和項目,而且都是主動參評,這是我們幾年來最感欣慰的事,交大海外學院也被業內推爲國內企業大學研究的第一品牌,謝謝大家厚愛!
作爲從事中國企業大學研究的一個單位,我們一直堅持做排行這麼多年,排行榜不是爲了在每年特定時間爲中國企業大學排出一個座次,它真正的目的在於:1.給各家企業大學提供一個“對標”梳理的機會。2.爲業界找到優秀的標杆和學習參照物。3.傳播企業大學最佳實踐經驗。我們的目標,把這個論壇做成中國水準最高、參與面最廣的中國企業大學“嘉年華”,推動中國商業文明發展和進步!
當今社會進入轉型期,尤其互聯網的異軍突起,幾乎顛覆了整個商業環境,企業的商業模式、組織架構、管理形態都必須發生改變,同時對企業的學習習慣也帶來挑戰。2012年,“邁克波特”,哈佛大學競爭力之父,經典商學院理論的最標杆人物,其本人所擔綱的諮詢公司Monitor GROUP破產,這件事告訴我們:在工業革命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傳統商學院理論已開始面臨巨大挑戰,他對企業的支撐作用在邊緣化,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傳統商業形態和組織模型的入侵速度比我們預想的快得多,也深得多。企業如果不主動擁抱互聯網,並圍繞互聯網進行適應性轉變,被掩埋掉隨時都有可能。
擁抱互聯網,核心就是,改變組織形態,讓組織各單元、各結點都能成爲微創新的主體,只有這樣,在客戶體驗超越一切的今天,我們的組織才能不斷迎合並抓住客戶的情緒轉移。
因此倡導學習型組織建設,把企業變成一個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內到外、從外到內的立體化學習組織,鼓勵自我學習和微創新,讓企業的思考力均衡下移,構建生態組織,讓企業多結點擁抱用戶,在互聯網時代尤其重要。遺憾的是,傳統高校的變革速度遠遠趕不上這個變化,在傳統的培養模式下畢業的學生的理念、能力、工作思維等被打上非常深的工業社會烙印,很多無法適應企業人才新需求。這種現象,國內外都有,中國比較突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王新奎老先生2012年在“第二屆中國企業大學發展論壇”上憂心忡忡地提到的一句話:“如何幫助畢業生走好接近就業曙光的最後一里路至關重要。”著名企業家、杉杉控股掌門人鄭永剛在他們公司應屆畢業生入職教育大會上有一段描述很生動:
人“才”--各位今天進入公司,也是“人才”,每個人“纔來到”的意思;
“人材”---經過一段時間後,你們從纔來到的人變成“人材”,也就說,各位掌握了一定的工作專項才能,發揮局部作用,對公司來說你們是“人材”。
“人才”---成爲各自領域專家,具有創新能力,融入公司文化併爲公司的戰略目標努力,你們才真正成爲“人才”。
這以上話語都形象地表明,傳統高校變革的滯後性,導致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很多企業發現,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的不是傳統高校而是藥依靠組建真正的“企業大學”,讓後者來承載這個持續的學習系統工程,同時導致倒逼高校的改革。
就在上世紀50年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默頓·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最早提出“學習型社會”的雛形,他指出,收入的提高主要不是來自資本積累,而是來自技術進步,即學習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這個思想不斷被演繹、完善,並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70年代作爲人類社會進步的目標正式提出,從此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個人、學習型社區等提法大行其道。
今天,企業大學因其職業啓蒙和創新孵化功能已經越來越被看做是“學習型社會”的標籤之一,發展迅猛。據統計,目前80%的世界500強企業擁有或正在創建自己的企業大學,其中美國企業大學的數量在2010年首次超過了傳統大學,中國企業大學每年以新開200多所的速度在遞增,幾乎相當於每一個工作日誕生一所企業大學,估計2019年中國企業大學的數量有望超過3000家的傳統大學規模。
學院幾年前成立了“企業大學研訓中心”,是國內高校第一個針對企業大學研究的專業機構,研究的領域包括:國際國內企業大學發展趨勢、企業大學的構建模型與實踐、企業大學評價技術、培訓中心轉型升級、企業大學的運營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法、區域性聯合企業大學的建設、行業聯合企業大學的建設、企業大學的社會責任等等。
近十年來,我們可能是與國內企業大學接觸最廣泛的機構,參與了諸多企業大學的共建,見證了中國企業大學空前發展的黃金十年,同時也看到了諸多企業大學建設之弊。從2011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每年發佈《中國企業大學成熟度評估報告》,這是首次專門對中國企業大學成熟度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國內企業大學的建立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狀況,許多企業大學匆匆上馬,結果空有“企業大學”的帽子,而無實質發揮企業大學的功能,對此我們深感憂慮。
有相當比例的企業在管理體系尚不完善之下,就建立了自己的企業大學,但與傳統的人力資源和培訓中心的作用並無二致,也未認識到企業大學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缺少長期規劃,一旦經濟放緩或是業務受阻,企業大學就成爲預算削減的首要對象。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大學與公司戰略融合不夠,培養計劃與組織目標的脫節,容易邊緣化,制約企業大學的縱深發展。
交大海外的研究就是希望讓企業大學回歸本源,根植於企業肌體,服務於企業戰略,推動企業創新,爲企業的供應鏈建設服務,適應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客戶導向特徵,推動中國企業大學整體升級,幫助中國企業真正受惠於企業大學的發展並催生出一大批世界級的企業。
2011年到2013年,學院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國企業大學論壇及最佳企業大學排行榜”活動,自主研發的“企業大學成熟度模型CUMMTM”被很多企業引用於指導企業大學的規劃和建設。除了開展企業大學及排行的理論研究,我們還積極實踐,掀起校企合作共建企業大學的新篇章,2004年起我們即與寶鋼集團、貝爾大學開展“企業管理”、“職業化能力提升”系列培養課程,2012年與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戰略性人力資本提升”、“領導力中心建設”等系列諮詢培訓,東方航空大學建立也是我們的代表之作;同時與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企業申通快遞公司醞釀共同成立“申通快遞企業大學”,並與中國最大的汽車銷售集團中國永達集團共建“永達大學”,與大衆汽車、蘇寧電器、銀聯支付大學等共同簽訂了共建企業大學的戰略合作協議或課程建設計劃,2014年與浦發銀行完成企業大學建設整體規劃項目,同時啓動了國家電網一流企業大學指標體系對標研究並形成了國內首個“一流企業大學指標”,此指標將用於2014年中國最佳企業大學排行榜的評選標準,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的企業大學研究也正在進行。我們還積極探索如何將企業大學研究成果服務成長性企業的模式,正在籌劃與一些省市的相關政府部門探討由政府牽頭,集合當地龍頭企業參加“地方聯合企業大學”的共建。
我們在此基礎上,還組織專門班子,歷時一年半,寫作了國內第一本高校企業大學系統研究專著《企業大學密碼》,本人也是聯合作者之一,有別於國內其他企業大學的書籍,它是我們在以上諮詢實例的基礎上總結出的,具有鮮明的可操作性,本書刪改多次,甚至已節稿的部分都推到重來,務求理論紮實、觀點新穎、操作實用,所以寫作週期特別長,寫得也比較苦,目前進入最後的排版階段,相信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們今年開始,也將爲中國企業大學論壇注入新的元素。比如我們歷時兩年研發的的“企業學習延伸託管系統—卓越卡”,以其專注性、智能化、量化特徵、清晰邊界管理等優點成爲企業最有力的學習戰略伙伴;我們將醞釀在全國推出企業好講師和好課程評比系列活動,爲企業大學提供很好的運作支持;我們還將把交大的工程碩士資源提供對接通道,爲企業的高級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支持,今天我們將會公佈兩個學科的工程碩士聯合培養計劃。
孟德斯鳩講“有商業的地方,就有美德”,商業推動社會進步,企業承載商業活動,企業大學讓企業組織更生態,更創新卓越。
托馬斯·傑弗遜在建立弗吉尼亞大學時說,大學的使命是培養天才,讓這一小撮天才推動歷史;而企業大學不同的是,它不再是僅僅建立在天才個體之上,而是把企業打造成有機的學習體,在互聯網時代,成爲全員智慧的平臺,讓每一個人都成爲發現企業百年長青的解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