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財經】臺灣媒體的經濟責任

文/Zhongwei Zhao

拜讀《新鮮日本》雜誌「藻谷浩介:替年輕人加薪吧」一文,頗有感觸,在這裡跟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

在許多臺灣眼中索尼 (SONY) 的液晶電視總是比其他品牌貴一些,豐田 (TOYOTA)、日產 (NISSAN) 是我們的國民車,很多家庭裡都有松下 (Panasonic)、東芝 (Toshiba)、日立 (Hitachi) 的電器,象印 (ZOJIRUSHI) 熱水瓶怎麼也用不壞,日本品牌幾乎是高品質的保證。在科技業者眼中,日本科技業掌握許多關鍵原料與專利技術,若能得到日本科技業的技術授權,就有機會能打敗競爭對手韓國

▲日本擁有許多大企業,國民卻沒信心。(圖/Sony)

日本企業雖強大,國民卻充滿自卑

雖然日本企業擁有非常強勁的國際競爭力,但日本人民對自己的國家卻很沒有信心,這種普遍自卑的心態,日本媒體恐怕脫不了責任

日本媒體大肆報導索尼、松下、夏普 (Sharp) 的面板部門遇到韓國廠商的強力競爭,陷入嚴重虧損,卻不見三星 (Samsung)、樂金(LG) 的面板部門也沒好到哪裡去;日本媒體擔憂夏普會被鴻海集團一口吞下,擔憂爾必達被美光併購象徵日本科技業的衰敗,卻不知道跨國聯盟是現今的產業發展趨勢,多一個戰友總比單打獨鬥來得強。

也因爲自卑心作祟,日本企業開始壓榨勞工薪資,日本人民看薪水好幾年都沒有調漲,自然感受不到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就算經濟成長有些起色,日本人民也是「無感」。

回頭反省自己,這個現象,跟現今的臺灣社會像不像?

媒體大肆報導 DRAM 產業曾經風光一時,如今卻名存實亡,殊不知臺灣從十幾年前開始發展 DRAM 產業,就一直很不順遂,廠商在許多年前就已經面臨提升製程的瓶頸,只能依賴國外大廠授權,國際競爭力從來沒贏過韓國,在科技業「王者通吃」的慣例下,這只是必然的結果。

臺灣被遺忘的競爭力

媒體總是說筆電代工的毛利率只有 3 ~ 4 %,卻不知道全球有 90 % 的筆電是由臺灣廠商生產,這些廠商所建立的零組件供應鏈,以及對下游品牌客戶的關係,是不容易在短期內複製的,這就是他們阻礙競爭者進入市場的「護城河」。

▲日前科技業的加薪潮,還持續嗎?

我們的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制程技術,秉持絕對不與客戶競爭的經營誠信,是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對手三星的晶圓代工部門,規模連臺積電的三分之一都還不到,我們的媒體就開始傳出臺積電會被三星打垮的謬論,殊不知三星包山包海的經營策略,會是他發展晶圓代工的最大致命傷。

日月光、矽品、力成,在半導體封測領域有相當不錯的競爭力,隨着高階晶圓設計及製造技術的資金需求越來越高,未來 IDM 勢必要犧牲在封測領域的投資,並釋出訂單給封測代工廠商,臺灣是這項發展趨勢的最大受惠者

聯發科在併購晨星、雷凌後,躍居全球第四大 IC 設計公司,僅次於高通 (Qualcomm)、博通 (Broadcom) 與超微 (AMD),而且是中國手機晶片市場的最大供應商。雖然技術層次仍不如高通、博通,又面臨中國本土 IC 設計業者的崛起,但聯發科也相當努力提升技術層次,仍是一家相當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晶電、億光不僅擁有龐大的 LED 產能,在專利佈局上也相當有一套,億光在與日亞化專利權官司中多次獲得勝利,近年也開始發展自有品牌,晶電的高發光效率晶粒也是衆多廠商爭取的優良料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國際競爭力,說是「LED 慘業」實在荒唐。

雖然不像三星造船有龐大的產能,但臺船在客製化產品線有相當程度的優勢,近年也致力於世代交替,由老一輩的師傅帶領年輕人,爲臺船的未來鋪路

薪水打折再打折,媒體推了一把

在媒體的一路唱衰下,臺灣企業也開始壓榨勞工,景氣好時沒有調薪,景氣差時要員工「共體時艱」,有些甚至開始放無薪假,讓臺灣人民對經濟成長也相當「無感」。

我們面臨的競爭對手很多,但競爭對手從來沒有消失過,過去十年、二十年,臺灣企業一直是在國際大廠的競爭下,一步一腳印地發展起來。而現在的我們擁有比過去二十年更強的競爭力,卻因爲媒體毫無根據的唱衰,開始害怕來自國際大廠的競爭,這場仗要怎麼打下去呢?只要主觀想唱衰,絕對不怕找不到理由。

這不禁讓我想起兩位鞋廠業務到非洲探勘的故事:其中一位告訴老闆,那裡充滿了機會,因爲所有人都不穿鞋,只要每個人都買一雙,那將會是多麼龐大的商機;另一位告訴老闆,那裡的人都不買鞋,所以我們去那裡發展是毫無希望。

成功者看到機會,失敗者看到困境,臺灣人想成爲哪一種?讓我們一起抵制只會唱衰臺灣的劣質媒體。

作者Zhongwei Zhao,清大經濟畢,隨風金融學院站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隨風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