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蔣世安專欄/魏德邁對華態度轉劣──挫折年代(四)

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盟軍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的魏德邁將軍。(徵信新聞攝影組攝)

參謀次長劉斐於6月中視察東北後述稱:東北原有六個軍(按:增周福成第五十三軍一個軍)。去歲(1946年)計劃僅保長春瀋陽彰武一帶,以戰略守勢行戰術攻勢,集中力量,爭取主動,以打擊共軍。乃熊(式輝)、杜(聿明)貪當時之利,攻略安東永吉,嗣受共軍反攻,損失約六個師(三分之一)。繼又受四平街等處之圍,損失又約五、六個師(不到二分之一)。

劉之報告,似欠正確,攻略安東、永吉,可能是參謀總長陳誠去歲到瀋陽傳達的「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作戰計劃。

國民黨元老張繼齊世英鄒魯孫科等,在6月18日的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會議上紛紛發言,對東北局勢表示極度悲觀。各人發言節略如下:

張繼:現在真是江河日下,今日並非不信總裁(蔣);不過派往東北軍隊都是精華,這種精華消耗到不精華。將如何?我們不能盡恃命運,到北方不保,恐南方亦難保。到那時又將如何?莫非真如總裁常說我們要做白俄麼!又聞孫立人頗能軍,何以杜(聿明)長官撤之?

齊世英:東北果至圍瀋陽,恐長春、四平街更無法保守。現在東北之國軍精華,已多空額而漸疲弊,而共軍則日得蘇聯援助,久之恐真應了張溥泉(繼)先生話。

鄒魯:我們能抗日而不能打共,全因不恐日而恐蘇;因恐蘇亦必恐共。我每談共匪必須打,旁邊即有勸我留點餘地吧!可證人心已死。

孫科:勦共最少必有兩個把握,之一即美國助吾人勦共,蘇聯不助共匪擾亂。今可明確的認識美國不助我內戰,而蘇聯確切的助共叛國。因此,我們勦共決無把握,此一年前吾人所判斷者。現在大連不能接收,而接亦必須文人。且正完全利用大連港接濟共匪,亦即蘇聯不遵《中蘇友好條約》之一端。現在我們一日一日已不優勢, 此美國對我軍事批評者的話。但東北韓共軍十餘萬如何來的?外蒙、新疆兵如何來的?蘇不令他們來,他們敢來嗎?……所以如無美國援助我們的把握,我們勦共絕無把握;尤其是東北。所以應決心即撤出東北之兵,是今日使美國明朗化之最大最要辦法,即以退爲進是也,且可撤歸以鞏固華北。

鈕永建認爲:退出東北誠是一法;但太搖動軍心。最好事先將地方交給東北地方人士。(樑寒操則提議起用張學良,並主張將孫科之意見向美方試探,最後陳布雷請將是日所有意見轉陳總裁。)

蔣介石對以上諸人意見作何反應?在6月30日的中常、中政聯席會議上表示,認爲中共的優點不在軍事,而是黨的組織和宣傳。國民黨的失敗,也就是組織和宣傳方面。因此,解決的辦法,先要從黨和團的本身改革做起,提議撤銷三青團,歸併於國民黨。

關於國際援助問題,必須自己有辦法,這是蔣對孫科的答覆;對鄒魯所言恐共問題,實以一下和、一下打,而致黨員煩悶,非畏共也。至此,會議主席孫科提出蔣之對共討伐令,請討論,發言者賴璉谷正鼎戴季陶等,李石曾出示吳稚輝請代陳之函件,亦主討伐,最後結論關於厲行總動員,衆無異議。

孫科在6月18日的會中,提出國軍自東北撤退問題,會中無結論,次日蔣約王世傑張羣商討此事,意欲決定自東北撤退,囑司徒登雷大使告知馬歇爾國務卿。王力阻其議,認爲「我軍仍應死守東北,不可撤退。倘竟撤退,則非待世界第三次大戰,東北不能恢復。且東北淪於中共之手,關內亦決無和平;我在東北部隊一經撤退,亦未必能再作戰。」最後蔣決定只向馬徵詢宜否撤退之意見。

馬歇爾態度極爲冷淡,其電司徒登雷大使轉告蔣曰:「現餘爲國務卿,不能對東北軍事情勢作具體之建議。」駐美武官皮宗敢向蔣報告,謂「彼(馬)在中國失敗,不免倖幸於懷,因個人情感用事,不免影響其對華政策。」「彼等以我國情形不佳,故取旁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