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蔣世安專欄/黃金每兩突漲至90萬元──挫折年代(九)
上海岳陽路145號的「宋公館」由民初財政部長宋子文所建,大陸解放後,成爲林彪在上海的住所,相傳江青也曾住這。(記者宋丁儀攝)
七、通貨膨脹與經濟恐慌
通貨膨脹是民衆貧困的直接原因,也是導致人民反內戰的原因之一。所謂通貨膨脹給國民黨政權的打擊是致命的,毀掉了國民黨政權整個政治、經濟和社會基礎。CC系領袖陳立夫說:「軍事上失敗,把游擊隊放棄,使他們成爲共產黨的部隊;財政上的失敗,是幫助共產黨把有錢的老百姓變成『無產階級』,這兩大失敗,是我們爲什麼要到臺灣來的最大原因。」
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學者認爲:「今天惡性通貨膨脹,歸根究底,在於內戰的持續,政府要『戡亂』,共產黨要『作亂』,農村破產,工商崩潰,財政收入一天一天的減少,軍費一天一天的增加。」
通貨膨脹的直接現象,是法幣貶值和物價飆漲,影響所及,不下於軍事的潰敗。法幣貶值情況以美元匯率爲例,1946年2月,行政院長宋子文才把外匯官價從1 (美元):20(法幣)一下提高到1:2040,大體接近市價匯率,但法幣不斷貶值,到1947年2月,市價已是1:12000了。
據王世傑是(2)月11日《日記》:「近日因政府發行大票 (每張一萬元),並停售黃金,上海及南京突起金融風潮,黃金每兩突由五、六萬元漲至九十萬元;美鈔由每美元七、八千元漲至一萬六千元。」
至7月下旬,幣值猛跌,每美元之黑市值超過四萬元 (官價仍爲1:12000)。
至11月底,美元黑市價則爲十三萬元。
次年(1948)1月,美鈔黑市之價已爲每美元值法幣十四萬元了。
物價飆漲,以1947年爲最嚴重,茲以1938年(抗戰之第二年)爲基期,全國物價指數到1947年的歷年指數如下表:
(作者提供)
以南京爲例,如以1937年1至6月的 彙集物價指數爲100,到1946年6月,已達472978,同年12月,則爲720133。1947年12月,猛升爲10400 400。在一年半的內戰中,上漲了二十二倍。
據南京市政府1947年的統計,該市彙集國貨價格,較1937年上漲了104004倍,其中金屬類上漲最劇,138377倍;零售國貨上漲100505倍,其中以燃料爲最,達159245倍;公務員生活費指數上漲83931倍;工人生活費指數上漲63301倍。時隔二月,江蘇全省彙集國貨價比戰前增至二十萬倍以上,零售價漲至二十一萬倍。江蘇省主席王懋功驚呼:「物價波動,幾如脫繮之馬,不可制止,人心浮動,社會不安。」
上海自1945年10月至1946年底,十五個月中,物價增長二十八倍。以米價爲例,京滬1947年3月,一石米七、八萬元,4月爲十五、十六萬元,5月中則漲至三十萬元左右。
戰前每石米不過十元。南京郊區之浦鎮於1947年5月7日,發生搶米和工人怠工事件,是日晨,浦鎮米價在數小時內連續跳躍,由每石十九萬元突破三十萬元大關,浦鎮鐵路工人便擁往金湯街與米商理論,衝突起來,各米店遂遭搗毀,存米被搶一空。當由軍警驅散及逮捕搶米者九人。事後浦鎮機場千餘工人爲米漲而怠工三日。在領得救濟費用後復工。同時,江蘇無錫亦發生搶米風潮,經憲警鎮壓後平息。
江蘇爲全國最富庶地區,戰火尚未波及江南,因內戰而發生糧荒,他處情況,當更嚴重。
政府支出增加,稅收減少,幣值跌落,物價飆漲,只有靠印刷鈔票來維持。因此,法幣的發行額也跟着暴漲。1945年12月的發行額爲10320億元,至1946年12月爲37260億,1947年12月到了331890億,這年全年支出約五十萬億元,收入不及支出之三分之一。
1945年到1947年國府的財政收支如下表(單位:法幣百萬元):
(作者提供)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