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李鬼盜號”頻發 幕後殺豬盤模式須警惕
今年以來,星期六、隆基股份、妙可藍多、長盈精密等上市公司相繼遭遇不明身份的 “李鬼盜號”事件,編造所涉上市公司的不實商業信息,不僅侵害了上市公司合法權益,而且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帶來了較大的市場波動和惡劣影響。
當前A股正走在投資者機構化的路上,市場對於上市公司和熱點事件的調研需求持續升溫。然而,上市公司人力資源有限,市場中的專家也有限。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濫竽充數”的“李鬼”便頻頻出現。這折射出上市公司輿情供需的失衡。尤其面對熱點事件的出現,投資者調研訴求增多,會使信息傳播向上市公司端傾斜。這種不平衡之下,一旦出現真實有效信息傳播的失衡,就會給“李鬼”的現身提供土壤。
以長盈精密爲例,公司之所以會遭遇“李鬼”案例,主要原因是近期A股市場電子煙產業鏈熱度驟升,機構投資者調研需求增加,長盈精密旗下子公司東莞阿爾法獲得了衆多機構關注。由於買方或賣方找不到合適的調研對象和嘉賓,最終選擇花錢通過第三方專家網絡找人,最終混入“假貨”。
某種意義上說,“李鬼模式”可視爲此前部分公司遭遇的“殺豬盤模式”的延續。“殺豬盤模式”通常採用連續交易對倒等方式大幅拉擡股票價格後,再夥同股市“黑嘴”誘騙投資者高價買入接盤,而後反向賣出非法獲利,已經受到監管高度關注,並已祭出嘉美包裝等典型處罰案例。
“李鬼模式”背後是否也隱藏着類似的利益鏈?比如,究竟有無非法開展配資、薦股、“殺豬盤”等活動,有無類似涉嫌操縱市場、內部交易、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爲,同樣值得密切關注,甚至有待公安等其他部門的介入。
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傳統“黑嘴”正在不斷演化出新的違法形態,操縱市場案件也呈現出主體身份複雜、行爲方式隱蔽、手段方式多樣、違法構成多元競合等新特徵。如何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爲,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提供更加有效的監管保護,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
此外,上市公司也需要加大投資者關係管理(IR)等維度的支持力度,強化對投資者和股東知情權等權益的尊重意識,莫再讓“李鬼”充當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的“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