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叫停內鬥
如果要評選出汽車圈大犟種,這個頭銜非智己汽車莫屬。
自成立以來,智己屢屢因爲醜聞破圈,但依舊孜孜不倦地堅持“整活”。
2024年9月26日,在智己全新LS6發佈會上,智己汽車CEO劉濤親自駕車,信心十足地展示新車的漂移能力。最終,以兩次撞向舞臺中間的錐桶而結束了這場“喜劇表演”。
而這距離上一次的智己鬧劇僅僅過去了5個月。
4月9日,在智己L6的新車發佈會,劉濤多次碰瓷小米汽車,並在車型對比中錯標友商汽車參數。會後,智己汽車多次發佈聲明道歉、賣慘,也無法改變智己汽車再次成爲網友口誅筆伐對象的事實。
在此之前,網友發現劉濤試駕智己L7時,有違停、變道不打燈、壓實線等多項違規駕駛行爲。此外,在2023年底,智己汽車策劃拍攝了CEO在智己LS6後排包餃子的視頻,被網友嘲諷“沒有應用場景就自創應用場景”。
似乎,智己汽車出圈的方式,一直都不是產品實力,而是一次次營銷翻車。
智己非但沒有承擔起上汽集團品牌轉型升級的宏圖,反而一再令上汽顏面掃地。好在,上汽着實大度,並不計較智己的一次次品牌翻車,堅持爲之兜底。
有上汽護航,倔強的智己順勢坐實了“大犟種”的人設。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悽慘
“擔創新、強聲量、上規模。”
在上汽集團近日舉行的2024年年中幹部大會上,公司總裁賈健旭給智己定下了九字目標。其實,這樣的目標一直是上汽集團對智己的定位和期望。
成立於2020年的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口含着三把金湯匙出生的智己汽車,既有高新技術的基因,又流淌着互聯網的血液,還有老牌國有造車企業做靠山。
按照常理來說,智己汽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理應擁有光明的前景,但與智己幾乎同時期誕生的上汽飛凡,卻讓“雙子”陷入了出生即互毆的狀態,最終導致兩敗俱傷。
飛凡汽車脫胎於上汽榮威。2020年,榮威發佈了全新R車標,與此前的“獅標”形成了雙標組合。“獅標”搭載於傳統燃油車上,而“R標”則搭載在中高端新能源車型上。
但是銷量的不濟讓上汽意識到,市場好像並不接受榮威走中高端新能源路線。爲此,上汽將“R標”從榮威體系中剝離,並單獨成立了全新品牌“R”汽車。2021年,“R”汽車正式被命名爲“飛凡汽車”。
智己汽車和飛凡汽車作爲上汽品牌向上的左右手,擔負起了上汽集團創新轉型升級的重任。最開始,飛凡主攻20萬級市場,智己則朝着30萬以上市場進攻。
但是好景不長,隨着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兩者還是被逼入了同一鬥獸場,同臺競技。
可以看出,智己汽車下面負責跑量的智己L6、智己LS6售價與飛凡在售的兩款車型幾乎屬於同一價格段,幾款車型互爲掣肘。與此同時,幾款車型並沒有做出特別亮眼的設計和賣點,所以銷量始終不見起色。
除了智己L6和智己LS6,智己和飛凡其它車型銷量都始終沒有破千。而智己L6和智己LS6也只是在近幾個月才雙雙突破千臺銷量,與同價格段的友商銷量相比,落差甚巨。
除了產品上的互相掣肘,同時建設兩個新品牌的銷售渠道,也讓上汽力有不逮。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智己和飛凡的門店數量基本都維持在270家左右,但是到了今年8月,飛凡門店數量已經降至158家。
作爲對比,2023年,理想汽車淨新增的零售門店數量就達到了179家,2024年更是預計淨新增330家門店,讓渠道規模達到800家。
相比之下,智己和飛凡的渠道規模和發展勢頭,就算擁有爆款產品,銷售渠道也很難支撐銷量的大規模增長。
迴歸榮威,俞經民救火
或許是意識到互毆帶來的兩敗俱傷,上汽不得已選擇斷尾求生。
雖然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一個是與張江高科、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品牌,其背後有着更深的意義和考量;一個僅僅是從其它品牌獨立出來的品牌。
孰輕孰重,上汽心中還是有一杆秤的。
自去年起,“飛凡併入榮威”的傳言就甚囂塵上,直到今年成都車展,官方給了明確迴應。
“榮威和飛凡一直在融合的路上。今天我可以宣佈,我們將把工作重點放在榮威、飛凡營銷服務機構的融合上。”在重新迴歸上汽乘用車以後,擔任常務副總經理的俞經民如此說道,“未來,我們將做到:一、對用戶做的承諾要兌現;二、答應經銷商的事情,我們要好好做,更要負責任;三、加快速度,進一步發展榮威、飛凡的產品型譜。”
據億歐汽車瞭解,從2023年9月開始,上汽乘用車開始運行多品牌一體化中後臺,飛凡就與榮威走向融合。上汽乘用車希望通過這種一體化中後臺方式,實現全局效率更優、中後臺資源更強、產品更加有競爭力。
上汽想要整合資源,集中發力並非沒有道理。作爲上汽打造的自主品牌,榮威在過去幾年也能深刻體會到“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的世事變化。
榮威在燃油車時期,有過輝煌的時刻。
2016年7月,上汽集團與阿里YunOS聯合打造“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市即大賣,三個月訂單突破10萬輛,與哈弗H6以及長安CS75並稱爲“SUV三巨頭”。在2019年的時候,榮威RX5銷量一舉達到15.9萬輛,佔榮威品牌全年總銷量的38%,在國內SUV市場也佔據了1.48%的份額。
但隨着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的崛起,曾吃到“互聯網紅利”的榮威RX5開始每況愈下,到了2024年9月,榮威RX5的月銷僅爲1931臺,輝煌不再。
榮威RX5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徵着榮威品牌的起伏發展。
在2018-2020年的時候,榮威的年銷始終維持在40萬臺以上。到了2021年,榮威退出年銷40萬臺以上俱樂部,年銷同比下滑7.5%至37萬臺。之後的一年,榮威年銷直接腰斬到16萬臺。2023年,榮威全年銷量依舊下滑,僅爲約15萬臺。
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以來,眼見曾經令人驕傲的兒子越發不濟,上汽也不得不重組資源,助力榮威重回輝煌。而首要的一步,就是將飛凡回併到榮威體系中。
“榮威今年的銷量目標是20萬輛。”俞經民在成都車展上同步宣佈,“爲了達成這一目標,我們將在架構、人員等方面進行一定調整。”
結語
事實上,上汽並不是第一家開始資源整合的企業。同爲老牌車企的吉利也在9月21日發佈了《台州宣言》,宣佈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
其中“戰略整合”中提到,將全面梳理吉利各業務板塊,釐清業務定位,制定中長期發展目標,調整優化產業佈局結構,堅定不移地推進內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順股權關係,減少利益衝突和重複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換句話說,過去“賽馬機制”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中逐漸失了效。
當務之急,各大車企要做的不是盲目擴張,內部競爭打架,而是集中資源,劃分賽道,以更好地搶佔外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