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輝/火車出軌,不能只想換司機

文/彭明輝

一夜難眠,望不見天光;一夜困思,看不見臺灣的未來──除非臺灣人迅速地從「教訓國民黨馬英九」的狂歡裡醒過來,嚴肅地面對 2016年的艱難挑戰

2016年,我看不見半個適任的總統候選人;極目所見,都是比馬英九更更糟的人!回憶2000-2008的痛苦,你就會明白蔡英文、謝長廷蘇貞昌都不是可以託負國家重任的人;看看郝龍斌的政績和過去的言論,就知道他連當個市長都很勉強;朱立倫很聰明,但是聰明到會去炒作桃園航空城這種騙局,你不能不擔心他會不會把國家出賣給財團

而且,馬英九無能、獨裁,但是你不能說他不用心政務;馬英九沒有識人之能,但你不能否定他「用人唯才」且積極延攬人才

馬英九的困境反應了臺灣「無人可用」,或者至少「檯面人物無一人可用」的困境。

第一個行政院長劉兆玄是我所見過最聰明的大學校長,而管中閔朱敬一的入閣更是把閣員的規格推到院士層級,「校長內閣」無能,證明的是學術界的無能。第二個行政院長吳敦義李登輝宋楚瑜重用過的人,年輕時以敢言耿介而爲蔣經國賞識,是嫺熟黨務地方政務的人才。第三個行政院長陳沖,上任前是財經界力推的實務派,剛上任時各界讚譽有加而滿懷期許,卸任時推出「中堅產業」來取代過去的「旗艦產業」,企圖以「三業四化」發揮臺灣精密機械和IT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確實是過去20年來唯一跳脫傳統產業與財經思維,有掌握到臺灣產業特質的見識,可惜任期只有一年。第四個院長江宜樺讓我恨之入骨,但是在他上任之前確實是臺大政治系學生票選的傑出教師,第三社會黨力薦的「清流」。第一任以學術爲本,第二任以黨務和地方政務爲本,第三任以產經實務爲本,第四任以「政治」爲本,你聽過的最頂尖人才馬英九都用過了,我想不出臺灣有哪一個政治人物可以比馬英九更認真地「唯纔是用」。

馬英九的盲點,反應的是全臺灣人共同的盲點。如果我們不先治好自己的盲點,換再多火車司機也沒有用。

張慶忠30秒的荒誕演出 + 江宜樺的血腥鎮壓 + 馬英九的獨裁與一再踐踏憲法」都只不過是服貿與太陽花學運最表層的問題,根本的問題是:誰有辦法帶領檯灣走出服貿背後的困局:不想被大陸「以商統政」,卻又找不到大陸市場之外的替代市場;不想簽署犧牲弱勢的 FTA,卻又想不出突破外貿困境的方案;痛恨青年失業、馬內閣對財團的唯唯諾諾以及郭董的頤指氣使,卻想不出別的產業政策,只好緊抱着財團的大腿不放;痛恨房價高漲,卻眼睜睜地看着藍綠政客都用「繁榮地方、建設地方」當藉口在炒地皮,背後的財團還從不曾更改過,而選民的期待(繁榮地方,讓地價飆漲)與價值觀根本上毫不動搖;痛恨內閣無能,卻越換越無能,etc。

餿水油事件反映了財團通天的本事與綁架國家的能力,但是高速公路 ETC案不也反映了財團「藍綠通吃」的綁架能力?餿水油事件反映了政府只顧財團利益而不顧消費者利益,但是李登輝、陳水扁王朝那一個不是這樣?打房怎麼打都無效,又是爲什麼?主張稅制改革的學者已不分區立委身分進入立法院之後,卻捍衛既得利益團體。也許我們該問的是:「王金平柯建銘不下臺,立法院會不會變好?立法院不好,國家會不會好?」

公元2000年,選民教訓了貪腐的國民黨,滿懷期待地「換人做做看」,結果卻變成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地「換人坐坐看」,甚至用「貪腐 + 無能的民進黨」換掉「貪腐的國民黨」;公元2008年,選民教訓了貪腐加無能的民進黨,對形象清新的馬英九滿懷期待,再度「換人做做看」,結果又變成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地「換人坐坐看」:一羣大學校長被世局財閥耍得團團轉;2014年的變革裡,我們期待的不會只是「換人坐坐看」;面對13個月後的2016年大選,我們能期待什麼?該如何往目標邁進?

臺灣會走入今天的困局,絕不只是因爲總統貪腐、無能、獨裁,而是整個社會從學術界到社運界與選民腦袋裡的東西有問題,甚至是整個社會在經濟、產業、財政、教育政策上一起陷入共同的盲點。

如果我們甩不掉對學術權威的崇拜,你還能找到比校長內閣學歷更高的人嗎?如果我們的經濟學思想沒有跳脫主流經濟學,你還能找到比管中閔和朱敬一更精擅主流經濟學的人嗎?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擺脫「旗艦產業」與「園區產業」的思維,你能跳脫當今的產業困境嗎?如果你不能跳脫貿易自由化的意識形態,你能跳出ECFA的架構嗎?如果你不能跳脫「繁榮地方」的意識形態,你能跳出炒地皮和被財團綁架的命運嗎?

臺灣這一列火車之所以會出軌,不只是因爲司機有問題,火車引擎有問題,車輪和煞車系統有問題,連軌道、鐵路局制度、文化通通都有問題。

馬英九很笨,罵馬英九的人不見得比他聰明;馬英九爛,取代他的人非常可能會更爛──除非我們真的先徹底搞清楚馬英九到底錯在哪裡。

柯P會比馬英九更聰明,更懂得用人之道嗎?我不忍心打擊我身周的朋友和家裡的柯迷,但是大家拭目以待吧。

●彭明輝部落格自介

我不是政大歷史系的彭明輝,而是「困境與抉擇」的作者。從國小到現在的志願都是:當一個可以協助年輕人解決生命困惑的長者。 40歲以前閉門讀書;40歲以後開始摸索跟這塊土地與同胞互動的方式。 曾有超過十年的時間埋首於哲學的閱讀、寫作與思考中,但卻討厭空洞的概念分析,只想解答自己關於生命的困惑;也曾從藝術小說和音樂裡去找前人生命的感動與丰采,卻陰錯陽差地拿到兩個藝術評論獎。 年輕時惠我最深的是史賓格勒、柏拉圖、康德與維根斯坦的著作;後來因爲俄國小說與塞尚的繪畫而重新相信活着的尊嚴與可貴;因爲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而找到解讀孔子的門徑。 寫國事評論時辛辣而毫不留情,因爲一直忍不住會去想所得最低的人在過什麼日子,誰該對此負責。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罵人!

著作目錄

2011,糧食危機關鍵報告:臺灣觀察(商周出版社)2012,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聯經出版社)2012,2020臺灣的危機與挑戰(聯經出版社)2012,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聯經出版社)2013,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附贈DVD如何準備推甄送審資料講座實況)(聯經出版社)2014,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聯經出版社)2014,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聯經出版社)

●作者彭明輝,原文發表於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經作者同意全文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