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復興/背棄盟友還是仁至義盡?西貢淪陷四十五週年的省思

●梅復興/臺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長期鑽研國防,嫺熟美臺安全關係,曾創辦並主編《臺海軍情》電子期刊。

一九七五年四月29日午後2時30分左右,一架中央情報局旗下「美航公司」的直升機飛至西貢鬧區嘉隆街22號公寓的屋頂撤離相關人員。這個被荷蘭記者捕捉到的標誌性畫面宣告了前後延續二十年,傷亡可能達四百萬人的越戰終於以世界第一強的美國倉惶敗逃收場

▲西貢淪陷,美軍直升機在屋頂撤離相關人員。(圖/翻攝維基百科

對許多人來說,美軍鎩羽中南半島象徵着權力傲慢踢到鐵板,甚至意寓着美利堅帝國霸權衰敗的開始。過去近半個世紀來,一般人也都認知越南的淪陷是美國與共產陣營鬥爭的重大挫敗。還有不少人視美國拋棄越南,甚至還將此延伸解讀爲美國經常背信盟友鐵證,並以此警惕臺灣不可信賴美國的支持。但事實究竟是否真是如此呢?

宏觀的角度來看二十世紀中葉以後的歷史,冷戰或可視爲一個以極爲慢動作展開的軍事衝突故像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等等基本上都僅是一場非常漫長戰爭中的戰役而已。個別戰役的勝負,並不就此決定整場戰爭的輸贏。這個道理古今中外例喻都不勝枚舉,無論是楚漢相爭漢尼拔徵羅馬,安史之亂,拿破崙戰爭,太平天國,還是二次世界大戰,都再再說明了,即使在部分會戰中慘敗,也都未見得會影響全局。事實上,有時雖然戰役失敗了,但卻在別的方面撈回了戰略斬獲,反而有利於最終的勝利。

不管論者對美國有沒有意見,事實是美國最後打贏了冷戰。而也正因爲是以美國爲首的陣營勝出,所以在全球化更進一步推廣以及冷戰時期所研發的若干科技的雙重加持下,後冷戰的世界經歷了史上前所未見的長期經濟擴張與富裕。整體來說,全世界絕大多數的人都因爲冷戰的結束(而且不是蘇聯共產集團獲勝)得蒙其利。相信不會有人希望我們過去三十年來都是生活在蘇聯主導的體制下的。

▲1991年,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宣佈解散蘇聯。(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是以,我們就必須以不同的範式來評價冷戰期間個別歷史事件或戰役的得失與定位。譬如說,韓戰雖然基本上未分勝負,且結果長期對峙,但卻爲南韓的繁榮與日後的民主發展創造了條件。而北韓的對比正爲此解讀提供了最無需雄辯的佐證。更不消說的是,美國暨其盟邦力挽朝鮮半島的赤化也保障了日本的和平穩定崛起,成功轉型爲富裕,民主,進步,負責的國際社會重要一員。這對於身處東亞的臺灣而言,不可謂不意義重大。

同樣的,越戰以美方戰略敗北收場,越南與高棉固然淪陷了,巨大的人間悲劇也繼踵而至。然而,美國卻非全盤皆墨,蓋越戰爲東亞許多國家爭取到了大約十年的時間,讓它們得以相對安定的發展,逐步走向穩定與富庶,致使所謂的 「骨牌理論」始終沒有發生。非但東南亞的其他國家都沒有進一步赤化,越戰期間也正好是亞洲四小龍起步的時代

▲越戰時期在戰火中奔跑逃命的小女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此外,所謂美國背棄了越南其實也是浮面之說。事實上,越南與美國的核心利益並無糾葛,至少也絕不是值得費時十餘年,犧牲五萬多人,耗資1680億美元(相等於現在幣值一兆美元!)去維護或爭奪的關鍵利害。在冷戰的大環境下,美國打越戰固然有其國際政治與威望上的盤算,但在付出瞭如此巨大的代價與犧牲後,發現自己戰略錯誤,決定脫身此偏廂泥濘,重新聚焦在與蘇聯對抗的主戰場,其實無可厚非。

試想,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會願意這麼傻,去爲跟自己核心利益沒有攸關的國家打那麼久的仗,死傷那麼多人,對財經造成影響深遠的衝擊,更嚴重撕裂了國內社會與政治?我們臺灣會嗎? 中共會嗎?老實說,與其說是美國背棄了越南,倒不如更像美國對南越已經仁至義盡,後者卻未能妥善把握機會運用資源,勵精圖治。

美國在越戰期間的協防援助與經濟波及效益讓臺灣在反攻大陸的夢碎之餘,得以安定的建設國家,發展經濟,走向小康,逐漸實踐現代化,乃至後來的民主化。除了人民與政府的堅忍努力團結,得以有效運用美國所提供的資源外,還把握了與越戰同期的中共內部政治運動所導致其政權混亂、國力萎縮、無暇針對臺海的空窗期。

這寶貴的十年左右時間,讓臺灣卻熬過國民政府南渡後的「瓶頸危機」,積極厚植整體國力達到了臨界值,才得以承受後來美臺斷交的衝擊。臺灣非僅是越戰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更是美國在中南半島付出慘痛代價所換得的成功故事典範!

當然,冷戰時代我國也付出了可觀的代價來維繫與美國的聯盟關係,從黑貓/蝙蝠中隊到更多敵後人員的慘烈犧牲,甚至在中南半島我方長達11年的秘密參戰暨傷亡,都是這個大時代故事值得我們緬懷,但也更應該理解其正面與指導性意義之處。

▲黑貓中隊飛行員合影。(圖/記者屠惠剛攝)

越戰有很多值得研究學習的教訓,而且無論在軍事,政治或策略上,美國更不是沒有屢犯大錯。但最重要的是,切莫認定或記取錯誤的教訓,至少不要錯認對別人或許有意義的結論爲我們自身所應有的領悟。美國的援助支持不是不可靠,而是我們自己也必須扶得起、扛得住!即便在美軍協防時代,臺灣也沒有完全仰賴美國,而是維持着可恃的自身戰力,並結合了天時、地利及決心對臺海嚇阻做出積極貢獻。

就算有很多人(包括美國人自己)愛批判美國在越戰的所作所爲或嬉諷美帝的挫敗,但我們卻不宜樂衷於此。不僅因爲那與宏觀成熟的解讀歷史解讀,更因爲得利者不可賣乖。臺灣能走到今天或毋須感謝美國,但卻應該對在歷來地緣戰略板塊運動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各歷史事件對己身的實質意義有睿適的體認,而非人云亦云。更切莫讓他人(包括有圖我野心者)灌輸似是而非的意識形態、甚至搶奪了本應屬於我們的話語權。

在越戰終結的四十五週年之際,讓我們學習着對此事終於有個較正確的認知吧!

熱門推薦》

尤里安/西太平洋衝突空優態勢推移想定

張誠/東風洲際飛彈一爬升就擊落,天弓三型這麼神勇

王志鵬/2020年海軍敦睦之疫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