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臺灣夜市倒一片 士林逢甲攤聯手打造越南最大夜市

▲他們來自逢甲夜市一中商圈士林夜市、西門町,帶進臺灣特有的夜市管理與創意料理,目標衝出年營收九億元。(圖/商業週刊提供/郭涵攝影

文/李雅筑

夜市,一般印象門檻低、在地化強,這能打國際戰嗎?當臺灣夜市倒一片,士林、逢甲夜市業績掉兩成至三成,上百位來自臺灣的年輕小商家,卻選擇離開臺灣來到越南,帶進臺灣特有的夜市管理與創意料理,將這裡打造成當地最大的固定夜市。

湄公夜市」距離胡志明市中心約30分鐘車程,佔地7千坪,由臺商合資近5千萬元打造,預計3月開張,打着臺灣夜市的名號,將成爲越南最大規模固定夜市。小商家集體南向打拚,勝算有多少?

該夜市股東、臺商陳聰明以電視購物起家,他認爲臺灣夜市在當地很有機會,夜市規畫500個攤位,目前簽約130攤,其中80幾攤來自臺灣,數字正持續增加中。夜市開幕後,預估每晚將吸引2.5萬人,一人平均消費約新臺幣100元,一年超過新臺幣9億元商機,約是逢甲夜市的十分之一;若依照逢甲的歷史進展,10年後,有可能是百億規模。

他們瞄準的,不僅是夜市,而是背後更龐大的越南內需市場;夜市只是臺灣產品的測試站、風向球,是最低成本、最接地氣的門市,倘若受歡迎,就有徵服越南一億人口袋的潛力。

儘管統計上,越南人均所得約2200美元,僅臺灣十分之一,但因地下經濟盛行,實際所得遠高於此;加上人民年齡中位數僅30歲,遠低於臺灣的40歲,年輕人花錢,一杯約新臺幣75元的奶茶,照樣大排長龍。不少臺商觀察,越南的民間消費力道,遠比臺灣還高。

不過,首次海外開夜市,人生地不熟,一羣臺灣人還是吃足苦頭。因爲工程延誤,開幕的時間延後,許多攤商緊急趕工,現場一下子斷電、一下子沒水,大家手忙腳亂。有人不懂越文英文,請翻譯和工人溝通,拿起設計圖對着空中比手畫腳,也不確定對方聽懂多少。公安消防等政府各部門輪番盤查,文件來來回回,更讓他們繃緊神經

但這羣近百位臺灣青年,有些已在越南埋鍋造飯數月,做市場調查、設計產品、打造門面,都是硬着頭皮往前衝,就是想成功。23歲、畢業於莊敬高職演藝科的呂宗翰,曾在新北市永和咖啡店,月營收80萬元,但近年成績掉一半,在朋友介紹下決定關店到越南闖。

29歲的楊明遠則選擇臺越兩地跑,分散風險。吳鳳科技大學畢業的他,在一中商圈賣服飾,近年業績掉了5成,他決定在這投資50萬元開剉冰店,正研究特殊配方。「50萬都賠不起,那就一輩子吃人頭路好了!」

不少站上國際舞臺的臺灣餐飲業者,都是從夜市攤開始,如五十嵐是從臺南路邊攤起家,鼎王麻辣鍋是從臺中的忠孝夜市開始,他們在激烈的街頭戰中勝出,努力走到今日規模。

或許幾年後,這羣西貢河畔的臺灣青年,有人能開啓更大的舞臺,在國際間打出響亮的名字。

【更多報導

地震了!第一個動作是開門,免得房子變形打不開門無法逃生...防災專家:錯!

人才逃光,工程師醫師轉賣小吃...當臺灣窮到只剩下「小吃業」,還能活多久?

「夾娃娃店」一間接一間開!年輕人如何從中學到「做生意的本事」

不跟胡瓜拿錢窮到剩300元,揮霍小禎想起媽媽「這句話」,存回百萬資產

手術後傷口怎麼照顧?皮膚科醫師:一罐凡士林,可以取代所有抗生素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