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生:A股正迎來新成長時代 五大維度甄選好公司

(原標題:同泰基金經理馬俊生A股正迎來新成長時代,五大維度甄選好公司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居民財富的迅速積累,推動公募基金跨越式發展。一批由專業人士發起設立的公募相繼誕生,爲行業增添新生力量,其中,由券業老將馬俊生參與發起設立的同泰基金開始嶄露頭角。成立近3年來,同泰基金堅守深耕精細化投研能力產品佈局逐漸豐富,業績穩步提升,在高質量標準化體系的支撐下跑出發展加速度。

“精細化”是馬俊生進行公司建設的關鍵詞,也是鍛造特色投研的重要手段。他以打造高效務實的價值集成平臺目標,將成功的經驗通過信息系統進行固化,在此基礎上不斷迭代更新,致力於實現投研、銷售、風控等各個業務環節的標準化、流程化,最終實現精細化。

馬俊生認爲,傳統藍籌延續了5年的鼎盛,接下來即將迎來新成長時代。新一批覈心資產蓄勢待發,二級市場投資邁進新投資時代,只有持續打造核心投資管理能力,真正爲客戶創造價值,纔是應對之道。

同泰基金總經理馬俊生

券業老兵的公募初心

籌建同泰基金前,馬俊生曾任華泰聯合證券總裁、平安證券副總裁。自2000年起,他分管過經紀研究、投行、自營資管以及PE投資業務在內的大部分證券公司業務。這位券業老兵於2016年9月參與創立同泰基金,毅然開啓創業新徵程。

“轉型”並非偶然。談及發起創設公募基金公司的初衷,馬俊生坦言:“在證券行業一線耕耘多年,我親身經歷和見證資本市場的巨大變遷,也目睹了許多股民財富暴漲又全部失去的瞬間。我不斷反思作爲證券從業人員到底能夠爲客戶做什麼,而進入公募行業、發起創辦基金公司,正是我深度思考後的答案。”

撫今追昔,馬俊生感觸良多。他回憶道,從業以來有兩件事情令自己印象頗深,也是後來創辦公募的重要緣由。2008年股市暴跌期間,他在聯合證券(今華泰聯合證券)管理經紀業務,整個經紀人隊伍多達1萬人。在那次股災中,賬戶縮水50%上下的客戶不在少數,部分甚至虧損80%以上。

“從證券經紀業務的本質看,代理買賣證券交易只是通道業務,並不能幫助客戶實現資產的保值。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道作爲簡單的低價值含量服務,同質化嚴重。”他說,“如何幫助客戶創造價值,而不僅僅是對客戶收費,是我2008年以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牛市與股災齊飛的2015年,再次觸動馬俊生。股災發生前夕,分管平安證券自營業務的他察覺到風險後頂住壓力果斷清倉自營盤,此舉使得自營業務在當時的暴跌中得以全身而退。然而,很多人並非如此幸運,他們損失慘重、傷痕累累。面對客戶鮮活而真實的無奈、悲傷,馬俊生深感痛心。

“客戶的財富不斷縮水,那我們這羣從業者還有存在的價值嗎?”2008年至2016年期間,馬俊生不斷拷問自己。他逐漸意識到,具備真正的投資能力,爲客戶創造價值,才能實現企業和自身的價值。而公募基金通過專業、公開、標準化的投資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在資產管理行業中樹立了良好的標杆典範,與他所追求的爲客戶創造價值的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正是感受到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本着“創建一個能夠爲持有人創造價值的平臺”的初心,馬俊生髮起創立了同泰基金。

自成立起,同泰基金始終踐行“經得起託付,爲信任奉獻長期回報”的價值觀,以投資者利益至上爲己任,致力於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爲客戶創造價值、符合客戶預期的產品及服務。

鍛造標準化、精細化管理體系

同泰基金成立之初,就定下“三步走”成爲一流資管機構的戰略藍圖。過去兩年多時間,作爲公募新秀的同泰基金苦心求索,默默蓄力,順利達成第一步的階段性目標——“活下來”。

在沒有強大機構股東支持的背景下,業績是公司的試金石。據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同泰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最近一年絕對收益達45.99%,在141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前1/4。今年上半年,同泰權益基金斬獲13.43%的絕對收益,位列前30強。良好回報背後,與科學的管理體系密不可分。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馬俊生在公司制度體系建設方面頗有建樹,過去兩年多時間他帶領同泰基金深耕體系建設。

“平臺”是馬俊生多次提及的詞語,也是他構建公司體系的方向。在馬俊生看來,基金公司要想維持長久競爭力,依靠個體的爆發遠遠不夠。相較於僅打造個別明星基金經理,他更注重包括投研、銷售、風控在內的平臺整體建設,而這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

馬俊生將引進老團隊比喻爲克隆一隻多利羊,多利在誕生的那一刻起,身上的細胞便已處於老化狀態,克隆不能理解爲新生命的開始,它只是原始生命的普通延續,所以馬俊生更傾向於打造新團隊。要鍛造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融合是關鍵一步。“能進入這個行業的都是聰明人,但一羣聰明人堆在那裡也沒用,關鍵是人與人之間要交流、要融合,思維與方法論的融合。”

融合的關鍵在於確定統一的語言體系,秉持一致的價值觀,貫徹統一的行事方式,建立統一的核心管理理念工作流程,藉助標準化流程實現理念和風格在團隊上的固化和延續。在這個環節上,同泰基金在投研、風控及銷售團隊內部和不同部門間建立起一套共同的制度、方法和語言體系,團隊成員協作共進,如研究行業、研究個股的標準化模板,不同風險等級產品的投資決策流程等。

馬俊生說:“基金公司如果沒有形成流程化的工作方法,研究和投資、投研和銷售就會割裂,即使幾百人的團隊也像一盤散沙。公司爲此建立了一套專業、嚴謹的規則,要求所有人員嚴格遵守,以在受理、辦理、反饋等事項全流程形成閉環。”

對於投研團隊,馬俊生提出更嚴苛的要求。首先是投研理念的統一,必須堅持以基本面研究爲核心驅動力、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其次是決策過程的統一,即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基於深入透徹的研究做決策,深挖底層數據,理解底層邏輯,然後按照一致的框架產出報告。他舉例稱,招股說明書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充分的一份報告,然而通常被忽視。同泰基金要求投研人員認真研讀企業招股說明書,夯實基本功。

爲打造標準化投研體系,同泰基金還重點加碼金融科技。2020年4月份開始,公司進行智能投研系統的研發。上線近一年來,系統不斷優化升級,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個股評價、投資組合構建及評價、個股風險提示、市場風險預警等功能,大幅提高效率。“將投研團隊從基礎數據測算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多時間思考。”馬俊生說,同泰基金致力於打造集風險分析、投資組合管理、交易以及操作工具於一體的平臺型系統。

隨着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完成第一階段目標的同泰基金正向着多元化資產配置爲驅動的第二階段目標前行。

“高能帶高潛”培養人才

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同泰基金運用多種方法儲備人才,以期實現公司未來的長遠發展。

公司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兩條腿走路”的人才梯隊培養思路。“一方面引進行業出色的成熟人才擔任骨幹,另一方面也從工作年限較短的年輕人與應屆生中直接培養。”馬俊生介紹道,公司主要採用 “高能帶高潛”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潛”的業績不一定在現階段是最好的,但具有強學習能力,未來可能會有超越同輩的卓越表現。經歷了2至3年的培養歷程後,成長起來的研究員開始進入成熟期,目前同泰基本上形成人才內部良性循環。

馬俊生同時強調,“選拔時注重理念一致,在培養中強調時間積累”。投研溝通是否高效,一方面,取決於理念是否相通,因此,同泰在成熟人員的招聘上高度重視其對公司文化的認同程度;另一方面,投資研究的順暢交流也需要時間的積累。通過長期磨合,培養的人員在工作方法和溝通方式上與公司深度融合。

在同泰,研究員和基金經理的交流很多,包括每日晨會、每週的行業研究例會、月度分析會、季度策略會、投資決策會及專門的主題研討會等。

“藉助頻繁的交流,我們力求實現不同觀點的探討交鋒和借鑑,實現上下游關聯行業間的融會貫通,促進每一個投研人員的優勢發揮,最大程度規避信息封閉。”馬俊生說,這樣的高頻交流使投研之間形成緊密交流機制,投資和研究間能夠快速聯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人才成長也更加迅速。同泰基金還在投研崗位上建立起市場化機制,將合理授權、適度激勵和容錯機制三者合一,淡化基金的短期排名,通過靈活的體制進一步濃縮投研精華。

通過人才梯隊建設,同泰基金形成了以基金經理爲主、研究員爲輔的人員結構,目前有基金經理7人,均從事過研究工作,具有較強研究能力。投研團隊重點規劃醫藥、消費、製造、信息技術四大類行業發展方向,力求實現研究過程專業化、研究成果共享化。

創業並非易事,小夥伴們的拼搏勁頭常令馬俊生感動。“作爲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我們面臨的挑戰更多,但我們的團隊有活力、有激情。這種勤勉盡責、追求卓越極致的文化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感召合作伙伴和客戶信賴的一股強大力量。”他說,公司文化能夠強化人員對流程的執行力,同泰基金所倡導的“經得起託付,爲信任奉獻長期回報”的文化,已經潛移默化地紮根在每一個人心中。

五大維度甄選好公司

同泰基金對產業變遷及企業成長理解深刻,形成了一套較爲成熟的選股標準。公司堅守的投資框架是在估值合理的前提下優選景氣度比較高的賽道,從中挑選優秀公司長期持有。

馬俊生認爲,尋找真正好公司的核心是持續成長,可從五個維度來做判斷:

第一,公司處於好賽道。賽道即行業,容易誕生牛股的行業具備發展空間大、持續成長、需求剛性等屬性,同時具有較好的競爭格局。例如,信息技術的創新突破帶來頭部企業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創造了全球領先的優秀科技公司。馬俊生常常告誡基金經理,提醒他們着眼於長期邏輯尋找好賽道的好公司。

第二,公司商業模式優秀,並且這種優勢體現在財務數據中。商業模式是企業爲客戶、爲股東創造價值的方式,即使在同一賽道,不同公司提供的同類產品在服務、客戶羣體、營銷方法上都是不同的,優秀的商業模式可成長並快速成長,表現爲良好的財務結構、充沛可持續的自由現金流、可持續的現金分紅股息率,以及能夠體現企業在成長、成熟階段給股東創造價值能力的ROE水平

第三,公司具備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優勢。公司核心競爭力包括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良好的市場口碑、齊全的產品結構及核心領導層的企業家精神、專業的管理與技術人才儲備等。“整體而言,研發和銷售是企業最核心的兩大競爭力,優秀的企業至少具備其中的一項。”核心競爭力是平臺綜合素質的整體反映,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具有始終保持領先的市場駕馭能力。

馬俊生還強調,好公司必須具備股東意識。他舉例稱,有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年利潤動輒上百億,但永遠在向股東伸手、融資,缺乏回報股東意識。另外,有損害股東利益前科的公司,只要領導層沒有發生變化,那麼這些公司都不值得關注。“我時常提醒年輕研究員,遠離沒有股東意識的公司。”他說。

他還認爲,選股也不能一味地買龍頭,而應該注重估值水平。對某些高估值的績優核心資產而言,在2017年之前業績增速能有50%以上,但目前業績增速卻只有15%到20%左右,按照自由現金流的估值模型,其實未來五年內的內在回報可能並不會很高。

在馬俊生看來,投資是“守正出正”的過程,要始終恪守投資的正道,然後再尋求收益,要先控制風險,再追求收益。

A股正迎來新成長時代

展望未來,馬俊生對資本市場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爲A股正走進新成長時代,機構投資者正在邁進新投資時代,新一批覈心資產蓄勢待發。

“去年上半年市場充斥着悲觀情緒時,我就堅定看好後市,現在我更加樂觀。”談及對後市的看法,馬俊生直言,在疫情影響方面,中國“先進先出”,經濟復甦步伐走在全球最前列,一季度GDP增長18.3%。基於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雙循環模式將顯著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動力。與此同時,去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對全球貢獻度達到13.13%,中國出口正由低端商品向價值鏈上游攀升,彰顯旺盛生命力。

貨幣政策的選擇來看,中國在此次疫情危機中實行了相對審慎剋制的貨幣政策,整體保持了貨幣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以及可持續性。馬俊生認爲,我國的貨幣政策長期保持在正常區間,利率水平穩定適中,有足夠的向下調整空間,並且工具手段充足,這將有助於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尤其在“房住不炒”政策不斷落實、地方政府投資衝動不斷被抑制的情況下,真實利率水平不斷下降,有利於資本市場估值水平的提升。

經歷2016年以來的“三去一降一補”,產業不斷整合,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升,一批公司成長爲優勢產業中的骨幹龍頭企業,帶動優勢產業快速發展。

馬俊生判斷,伴隨着產業變遷和市場結構調整,以及過去十幾年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加之註冊制時代大量新興產業的證券化,證券市場正跨入新成長時代。

“果樹上總有一些果子結在較低位置,伸手可得,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爲‘低垂的果實’。對應到A股,很多中大盤藍籌股都經歷了一波長期上漲或者快速上漲行情,估值優勢已被股價大漲所削弱,有些個股甚至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業績。這些‘低垂的果實’已所剩無幾,而更高處的密密麻麻的果實正快速成熟。”他說,這些果實就是新成長資產,也是正在崛起的新興核心資產。

以史爲鑑,在1982年開始的美國最大一波牛市的前10年,漂亮50是市場的生力軍,但1982年美國新的一輪牛市中,以電子、科技、生物醫藥爲主的新成長取代了漂亮50,成爲新一輪牛市的生力軍,直到今天。

回到中國市場,2008年至今過去13年,上證指數還在3500點附近,部分頭部企業的估值卻處於歷史估值頂部區域,而能夠代表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具有良好商業模式和競爭力、估值處在可接受範圍內的資產,正有待通過更深入的研究去挖掘。

相應的,以公募基金爲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正迎來新投資時代。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近23萬億元,其中,債基和貨基佔據大部分份額,公募持股市值佔比不到6%,仍有長足發展空間。

佈局面向未來的領域

投資最需關乎的事情就是應對未來。具體到新核心資產的挖掘,馬俊生指出,投資需要順應產業技術發展趨勢,提前佈局面向未來的領域。

“技術的進步是培育核心資產的沃土,投資也應該把握技術革新主線。”馬俊生說,新能源、光伏、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諸多前沿領域備受重視與期待,其未來的技術突破直接催生出巨大的產業空間和投資價值,是未來數年增長最快的賽道。

他認爲,新能源汽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就9%左右,而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預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18%以上。而在203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比要達到25%的目標指引下,新能源產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期。

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催生大量投資機會。在馬俊生看來,中國目前已經是一個製造業大國,而製造業是中國未來工業化、現代化和信息化走向製造業強國的基礎。2020年以來,我國涌現出一批“製造科技化”帶來的投資機會,即經過多年培育,我國在某些高科技製造業賽道,或領先於全球,或與國際領先的距離快速縮短,其中龍頭公司漲幅巨大。“製造科技化”是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這類投資機會也會不斷涌現,應引起足夠重視。

“過去5年A股涌現出的大牛股中,除消費股外大多爲新公司。在科創板、創業板相繼施行註冊制背景下,更多新股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誰佔據新賽道的制高點,誰纔有機會問鼎新成長之王。”他說。

馬俊生表示,市場不以短期業績爲衡量標準,更看重長期的業績沉澱,而客戶也正是基於對長期業績的信任,纔會選擇一家基金公司的產品,這是簡單的歸因分析。在向前發展的時代和日新月異的技術更迭中堅持挖掘好公司,持續爲客戶創造價值,是同泰基金永恆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