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宇專欄-從巴菲特投資臺積看臺灣科技業韌性
首先依過去波克夏的操作慣性,這種一次超過30億美元的大規模投資,勢必是由巴菲特自己做最後拍板。然而對市場而言,大規模買進科技股對於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實屬少見」。因爲巴菲特已經快6年沒投資科技企業,上一次買的是蘋果。蘋果手機熱賣,是看得到摸得到的產品,雖然是科技產業,但是已經變成如刮鬍刀、可樂一般的大家日常必需用品。
然而買進臺積電,一家專業的晶圓代工廠,製造的東西是你平時摸不到、看不到,甚至感覺不出臺積電製造和非臺積電製造的差異,那爲什麼巴菲特敢在臺積電今年股價已經下跌40%以上,在全世界的外資分析師、甚至臺灣很多投資專家,紛紛規勸投資人遠離臺積電避免地緣政治風險的時候,巴菲特敢勇於進場投資?以過去巴菲特投資風格,意味着他對臺積電未來深具信心。那巴菲特到底買臺積電什麼呢?
事實上,巴菲特主要買臺積電兩樣東西:第一是人類未來生活的重要元素,其二是臺灣科技製造業的韌性。
以前人類生命三要素:陽光、空氣、水。1970年石油產業崛起後,人類生活開始跟石油產業產生強烈鍵結,生活中的「衣、住、行」都離不開石油。人類生活變成四大要素:陽光、空氣、水和石油。然而在5G/AI興起後,生活中的輔具,從手機、手錶、電動車、萬物聯網都離不開半導體,生活也開始跟半導體產業產生強烈鍵結。
半導體需求以等比級數增加,人類生活將從三要素變成五要素:陽光、空氣、水、石油與半導體。所以巴菲特看臺積電,臺積電不只是製造晶片而已,更是人類生活要素的最重要提供者。每個人都要用,每個人的用量都會越來越大,每個人都離不開它。這樣「非用不可」需求,纔是巴菲特投資臺積電的最重要考量。
巴菲特對臺積電的投資,也驗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看法:全世界的製造業,尤其是臺灣的製造業,過去20年價值是被低估的,尤其是中國大陸以政府補貼的力量向全世界輸出通縮的同時,也拉低了全世界製造業的價值。然而當中美貿易戰,製造業迴歸到各憑本事,而非靠政府補助過活的製造業新常態下,臺灣製造業的能量將重新被評估與衡量。尤其是像高端半導體制造這一個區塊,除臺灣之外,全世界很難找得到聰明又任勞任怨的工程師,波克夏加碼臺積電正是印證了這樣的看法。
其實臺灣高科技製造業經過過去40年的淬鍊,製造功力與製造彈性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至於地緣政治問題,這也不是臺灣供應鏈第一次面對這個課題。一開始臺灣科技業進軍大陸是美國授意,因爲美國要拉擡中國經濟,所以要求臺灣科技廠配合去中國設廠。現在中美翻臉,美國要求臺廠往印度等國家設廠。基本上只要在科技業時間夠久的人,都知道這些歷史,也對臺灣科技產業供應鏈的彈性有信心。
事實上,臺灣企業基本面良好,體質健全,臺灣企業主經營彈性高,面對全球巨大變局,反而是臺商的一大機會。這樣的機會竟然被外資錯誤解讀成風險,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臺灣投資人要對臺灣的護國神山有信心纔是。借用10月17日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面對媒體追問時,直言「臺積電哪有這麼便宜的時候」。大道至簡,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