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防控金融風險「三把斧」 劉鶴:做壞事要付出代價
▲理劉鶴出席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提出防控金融風險「三把斧」。(圖/翻攝自新華社)
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15日提出了「三把斧」思路,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爲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嚴格監管政策」和「堅決懲治腐敗」。
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宏觀金融脆弱性的源頭就是「高槓杆經營」,像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債務率偏高,或是票據空轉、理財空轉和同業空轉等多層嵌套加槓桿的行爲,都需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和嚴格的金融監管政策應對。不過要讓監管發揮效果,就必須懲治腐敗,因爲監管者出了腐敗問題,再好的監管政策都難以實現。
劉鶴在全國政協召開的「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專題協商會表示,「要建立良好的行爲制約、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監管機制,使全社會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報導解析,「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可以從安邦集團原董事長吳小暉案例中看到。他透過挪用保費給公司循環注資,做生意絲毫不花一毛錢,以至於今年先後公佈的《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都針對金融企業投資者的資質和訊息披露有更高的要求,明確規定所用資金都必須是自有資金。但對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做生意要有本錢」也意味着槓桿率不要太高,可以從銀行貸款但不能過度。
報導指出,「借錢是要還的」就是講給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聽的。預算軟約束成了他們的痼疾,「錢借了就沒想過要還,甚至還沒有能力還」,導致出現「殭屍企業」現象,成爲大陸宏觀槓桿率偏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報導最後解釋「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就是要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負責,盈虧自負,強調「打破剛性兌付不是說說的,資管新規的落地正是其中的重要節點。」但若私下進行不法行爲,就必須受到金融監管和懲治腐敗,因爲「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