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 34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管了1.5萬億
過去兩年,權益基金保持了較好的投資業績,一批明星基金經理成爲市場寵兒,個人的管理規模也越來越大。目前,有34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
基金行業正走向“大基金”時代,明星基金經理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如何讓“大塊頭”發出大能量,考驗着基金管理人。行業內,基金經理由以往的單打獨鬥到團隊協同作戰正成爲趨勢。
34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
管理規模均超300億元
今年偏股基金大爆發,年內新基金髮行規模已超過2.6萬億,其中有近65%爲權益類基金。同時,績優基金持續營銷效果良好,基金規模持續擴張,催生了一大批“百億級”基金經理。
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2019年底,管理百億級資金的權益類基金經理(含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兩類)爲113名,到2020年6月,這一數據就增加到了159名。最新數據顯示,進入“百億俱樂部”的基金已達到204名。
偏股基金經理納入統計的有1015位,管理規模超300億的有34位,管理規模加起來將近1.5萬億。而截至三季度,主動權益基金總規模爲4.13萬億,也就是說36.32%的權益基金掌握在這34名基金經理手上。這些基金經理在市場上也就具有了相當大的話語權,頭部基金經理對個股的定價權大幅提升。
這當中,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7只基金,規模總計843.27億元,排在首位;易方達基金張坤、南方基金的茅煒管理規模都在700億元以上;匯添富基金的胡昕煒、鵬華基金王宗合、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嘉實基金歸凱等明星基金經理的個人管理規模都超過了500億元。
與此同時,1015位偏股基金經理中超過一半的管理規模不到20億元,和“百億俱樂部”形成鮮明對比。
明星基金經理效應
明星基金經理效應在今年特別突出,背後有多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市場的影響。今年市場賺錢效應不錯,投資者比較樂觀,積極參與認購新基金。爆款基金反映出投資者對歷史業績優秀基金經理的追捧。”滬上一位基金公司市場人士表示,互聯網時代很容易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資金更加迅速地向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及頭部公司集中。
多位業內人士認爲,目前主動權益基金向“大基金”發展已成爲趨勢。不過,單一基金經理管理規模過大也容易引起市場質疑,認爲“規模和業績”難以兼顧。從過去的情況也可以看出,“大塊頭”基金很難做出好的業績。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核心分析師李穎表示,基金投資會受到容量的限制,一是市場容量,二是特定投資策略的容量,例如小市值策略、事件驅動策略、套利策略、打新策略、精品化的主動策略等容量就較小;三是基金經理包括投研團隊的能力範圍和人的精力的容量。解決“大規模權益基金”投資運作的問題,核心是考察規模是否與策略容量、基金經理能力容量相匹配。如果發生衝突,就要在保持規模和保持策略優勢之中做出選擇。
目前,不少基金公司興起“大團隊”模式。中歐基金今年進行了一輪新的組織結構調整,把“小團隊制”改成“中央研究平臺”結構。銀華基金經理李曉星在三季報提到,隨着規模的增長,他們組建了以行業專家爲基礎的基金經理團隊。“基金經理團隊不需要60分的通才基金經理,而是要找到在某些行業能拿到90分的基金經理。大家沒有內耗地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個90分的基金經理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