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爲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佈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一些二手平臺多次發佈網絡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公告,凍結並公示了一些涉及出售隱私信息的會員賬戶。
依然有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記者瞭解到,戶籍類身份信息查詢起來相對較快,價格也便宜。有賣家表示,“260元,10分鐘出結果。”他隨後發來一張電腦截圖,聲稱是剛剛幫人查詢的,截圖裡的10個人同名同姓,而標紅者就是被查詢人員。這些身份信息包含了姓名、證件照、民族、戶籍地和身份證號。在名字下面,一行灰色小字顯示上述結果來源於“全國人口基本信息”資源庫。
“查開房記錄一般需要一兩天,2000元可以查5年內的。”賣家提供的截圖中,一套信息包括入住者姓名、手機號、入住時間、房間號、酒店名稱和地址等。
一般來說,在二手平臺上發佈商品信息是先發布後審覈,這就給了一些不法賣家可乘之機,比如規避平臺的關鍵詞過濾系統。
記者注意到,爲規避平臺關鍵詞監管,一些賣家在平臺以“代查信息”爲商品名招徠買家,再通過QQ或微信進一步溝通。還有一些人在其他賣家的評論區留言發佈“代查信息”,逃避監管。
違規違法交易爲何屢禁不絕?
記者發現,二手平臺上,有的賣家從7月開始便持續發帖,一直未被封號處理,有的則是最近才註冊的賬戶。
“雖然部分平臺用戶協議中有所謂的‘免責聲明’,平臺方也不直接參與用戶之間的交易,但作爲二手交易的重要載體,平臺方對於平臺上的違法行爲有着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北京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胡佳成認爲,平臺方應當嚴守法律底線,主動承擔起遏制平臺違法交易的責任,自覺履行應盡的法定義務。
此外,平臺對發佈違規違法商品的賣家處罰力度也不夠,一般只是通過下架商品、封號等措施予以處罰。一些不法分子換一個號便可再次入駐。
雖然平臺要求,用戶在註冊時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資料並進行實名認證,但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些賣家爲了隱匿自己的身份,常常使用由他人實名認證的賬號進行交易。
堵住信息泄露源頭,加強審覈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要想杜絕二手平臺上的個人信息買賣,應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堵住信息泄露源頭。記者調查發現,二手平臺上被倒賣的個人信息不少來源於黑客盜取和“內鬼”泄露。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信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表示,當前,部分平臺的應用程序接口存在安全漏洞,容易被黑客攻擊。不法分子通過一些平臺的信息接口,非法訪問其數據庫,繼而造成信息泄露。
調查中,有的賣家稱自己就能直接查詢,有的稱要聯繫在相關部門做事的“上家”具體操作,有些就是行業“內鬼”。
一名賣家在帖子裡公開表示,自己曾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現爲律師事務所律師,可以代查任何信息。“我現在兼職查詢信息,着急的話,工作室還有其他人能查。”
其次,業內人士表示,二手平臺應切實承擔起審覈、監管的義務。何延哲建議,監管部門要督促二手平臺加強事前、事中監管,嚴格把關。平臺應進一步加強技術手段進行監控和防範,維護平臺生態健康。
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表示,立法機關應針對二手電商交易市場的現狀和問題,完善頂層設計,爲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執法機關應加強執法和普法宣傳,提高公衆的法律意識與素養。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