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2030年減碳50% 急急如律令

工商社論

中國美國在4月17日發表關於氣候變遷政策的「聯合聲明」,中美雙方攜手在《巴黎協定》的基礎上,達成控制全球均溫上升低於2℃之內,並努力限制在1.5℃之內的目標,雙方均期待即將在4月23、24日的世界地球日由美國主辦的領導人氣候峰會,支持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中,達成具體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執行政策,中美雙方也將合作推動,讓5月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功。

當然,即使是氣候政策也還是蒙上中美大國角力的陰影,凱瑞訪問中國是飛到上海,三天都沒有公開行程,原本期望能到北京親自拜會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卻碰了軟釘子,只與韓正視訊會議,另外習近平至今不僅未表示將要參加拜登主持的氣候峰會,反而在凱瑞訪中的時間,另外安排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中法德領袖氣候視訊峰會」。中美兩國互別苗頭的競爭意味濃厚。

不論如何,在中美兩國劍拔弩張的此刻,由拜登總統特使凱瑞、以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代表簽署的聯合聲明,顯得彌足珍貴,「永續」是全球各國最大的共識,也是2021年除了對抗COVID-19之外,全世界主要國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值得臺灣所有上市上櫃公司負責人高度關注的是,「永續」政策今年在全球已經成爲急急如律令的主流趨勢。拜登總統在競選期間不斷強調氣候變遷政策,上任後簽署的第一份行政命令就是重返《巴黎協定》,白宮官網的總統新政網頁,氣候變遷政策列名第一位;而拜登提出2.25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劃,在以電動車爲主的乾淨能源產業編列480億美元,外加鉅額預算投入全美各大城市裝設50萬支電動車充電樁。還有爲了乾淨能源,編列1,000億美元來提升、轉化、增加太陽能電場饋線,徹底翻修美國的電網。

不只是白宮政策如機關槍般飛奔而出,產業界投資界更展現集體行動的主流趨勢。本報社論《面對氣候挑戰亟待跨國跨界合作》提醒臺灣上市公司,以倡議加速美國轉型爲零碳排經濟體的「We Mean Business」企業聯盟日前發表公開信,要求拜登帶頭制定更積極的減碳目標,確保2030年美國排碳量較2005年減少50%的目標。此一減碳企業聯盟的成員包括蘋果、谷歌、微軟、沃爾瑪、可口可樂、奇異等龍頭企業,以及PG&E、Edison等電力公司,迄今已有超過400家企業加入,不只涵蓋全美50州,年營收合計超過3兆美元。

同時,全球的資產管理業界龍頭也幾乎全部加入了2030年減碳50%、2050年淨零排放的行列。今年3月底,全世界排名第一與第二名的兩大資產管理龍頭:貝萊德(BlackRock)基金、以及先鋒(Vanguard)基金與其他四十餘家資產管理公司,同時宣佈加入「零排放投資倡議」(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

貝萊德與先鋒基金加入「零排放投資倡議」,加上去年發起的英國法通資產(LGIM)、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瑞士瑞銀資產(UBS Asset Management)、法國安盛(AXA)等,零排放投資倡議的陣營已經有73家跨國資產管理公司,手中掌控32兆美元的投資部位,相當於全球所有資產管理總額的三分之一。

而且加入此一聯盟的資產管理公司,都是各國掌管退休基金、長期投資的龍頭,不只手握鉅額資金,更代表了數億勞工的長期利益,零排放投資倡議明確主張,聯盟成員共同敦促被投資的上市公司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2030年減碳50%的目標,包括臺灣上市公司在內的所有企業,都必須以具體行動迴應資產管理公司關於減碳的要求,否則一旦被列入不得投資的黑名單,股價賣壓難以承受。

而歐盟也在3月公告《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要求所有歐盟管轄的基金公司,都必須具體申報「是否屬於永續投資(ESG)基金」,歐盟對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做了至今最爲明確的定義,涵蓋溫室氣體排放、水污染、董事會性別多元化、性別薪資差距等十幾項標準,透過加總管理金額高達22兆美元的歐洲資產管理業者,督促上市公司落實具體的ESG政策。歐盟管轄的歐洲基金,也都是臺灣主要上市公司的長期股東,歐盟SFDR的威力,馬上就要籠罩臺股了。

減碳與ESG雖然是政府、上市公司、與投資基金的共識,但是過去對於具體目標的訂定相對模糊,屬於各自表態的宣示性議題,但是2021年全球的發展已經以「制定標準」爲主軸,歐盟的SFDR、零排放投資倡議、美國的SEC申報準則、聯合國所屬機構、以及各大會計師事務所與顧問公司,都在全面探索上市公司永續政策的具體標準。

全球政府減碳政策的速度飛快,臺灣固然全力發展海上風力、太陽能發電等替代能源,但是大家的反應還不夠快,要維持臺灣現有出口增長的力道與股市榮景,政府、上市公司、與金融業加速凝聚共識,跟上美國與歐盟的政策腳步,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