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 2.0上線:頭部廠商虧損,誰成改革最大受益者?

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見習記者閆碩

編輯/季媛媛 許秋蓮

圖片/21圖庫

備受關注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迎來新進展,DRG/DIP 2.0版上線。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印發按病組(DRG)和病種分值(DIP)付費2.0版分組方案並深入推進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DRG/DIP付費方案進行了新的部署。

原則上,2024年新開展DRG/DIP付費的統籌地區直接使用2.0版分組,已經開展的應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切換準備工作,確保2025年起各統籌地區統一使用分組版本,提高支付方式規範統一性。

據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介紹,DRG/DIP付費於2019年啓動試點工作,2022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家醫保局啓動2022-2024年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截至2023年底,全國九成以上統籌地區開展了DRG/DIP付費。26個省份已實現省域內所有統籌地區全覆蓋。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隨着新技術、新治療手段的出現,DRG/DIP 1.0版分組方案與當前臨牀實際情況有很多出入,有必要對其進行改版。更新後的方案將有利於醫療機構和藥企,能夠推動醫療工作迴歸醫療本身。

“DRG/DIP 2.0版的方案強調了特例單議機制、基金預付等制度,此前各地其實已經有不同的探索,本次更新只不過是再將其進一步制度化。此外,新方案還對重症醫學、血液免疫、腫瘤等13個學科,以及聯合手術、複合手術問題進行了優化完善。”金春林說。

值得關注的是,二級市場上,據同花順消息,7月25日,DRG/DIP概念股低開,塞力醫療競價跌停,萬達信息、國新健康、思創醫惠、久遠銀海等紛紛低開。

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創始人趙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其實並不大,產品價格低,同時全國又有600家信息化廠商,市場競爭激烈。此次DRG/DIP 2.0版的推出對醫療信息化行業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利好。

多種配套機制

今年是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隨着改革深入推進,現行DRG/DIP分組中有少數組別已經不適應臨牀發展。

因此,調整後的DRG/DIP 2.0版被適時推出。據介紹,調整後的2.0版DRG分組,包括核心分組409組、細分組634組,重點調整了臨牀意見集中的13個學科,細化了資源消耗較高的分組。2.0版DIP分組,包括核心病種9520種,能夠覆蓋95%以上的出院病例。

黃心宇表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分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但是與之配套的支付政策體系在某種程度上說可能更爲重要。也因此,《通知》在發佈最新DRG/DIP分組方案的同時,還用了較大篇幅提出多種配套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爲儘可能覆蓋臨牀實際情況,DRG/DIP 2.0版設立了特例單議機制,對因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高、新藥耗新技術使用、複雜危重症或多學科聯合診療等不適合按DRG/DIP標準支付的病例,醫療機構可自主申報特例單議。

實際上,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之初,技術規範中就提出了特例單議機制,但各地的申請條件、評議規則、數量比例等都不太相同。本次《通知》提出特例單議數量原則上不超過DRG出院總病例的5%或DIP出院總病例的5‰。

“這個數量應該可以滿足醫療機構的實際需求,能部分解決收治危重病人致使醫院虧損的問題。這是對醫療機構和藥企釋放的重大利好。”金春林說。

此外,DRG/DIP 2.0版還設立了預付金制度。《通知》明確各地醫保部門可根據基金結餘情況,向定點醫療機構預付1個月左右的預付金。

這是由於在推行DRG/DIP付費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醫院和科室遇到入不敷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積極探索,預付基金方案由此產生。據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60%的統籌地區探索對醫療機構實行預付。

如四川省從2021年起建立醫保基金預付制度,2023年共預付省內20個統籌地區2345家定點醫療機構結算費用51億元;陝西省提出每年初可向定點醫療機構預付1.5個月的預付金。此外,南京市則是根據醫療機構上年度住院醫保月平均結算額確定預付基金,並於次年1月撥付到醫療機構。

金春林表示,不難發現,此前各地標準並不一樣,預付程度不一。新方案進一步將預付金制度化,並提出了具體方案,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醫院的現金流壓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很多地方將醫保支付標準與醫務人員績效考覈掛鉤,患者如果超過相應的支付標準,醫院則可能對醫務人員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而此次《通知》明確表示,醫療機構不得將DRG/DIP病組(病種)支付標準作爲限額對醫務人員進行考覈或與績效分配指標掛鉤。

“醫生不用去考慮經濟的問題,不用再‘一手拿手術刀,一手拿計算器’,這樣才能讓醫療工作真正迴歸到醫療本身。同時,對於規範醫療行爲也有一定的作用。”金春林表示,DRG/DIP 2.0版本的推出還會對醫院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一些大醫院,像重點發展骨科、血液科等原先虧損較多的醫院,未來情況應該會有好轉。

二級市場表現不佳

DRG/DIP支付方式的推進需要使用更多數據和信息化設施,促進了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快速發展。從市場規模看,東北證券預計市場容量在140億元以上,其中二級醫院約80億元,三級醫院約60億元。

根據HC3i數字醫療網統計,三級醫院上線DRG/DIP信息系統費用約100萬-200萬元,二級醫院建設費用約50萬-100萬元,則院端改造空間近百億元,此外已實現付費的醫療機構還存在系統運營維護需求,相關訂單有望隨政策推進加速釋放。

隨着DRG/DIP 2.0的上線,DRG/DIP概念股出現大漲,一度漲超10%,不少企業表示迎來發展新機遇。

7月23日,萬達信息在關於DRG/DIP 2.0政策交流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在醫院端,目前爲止覆蓋率遠不如政府端,空白區較大,市場存在大量機會,增長空間顯著。未來,政府端和醫院端合計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級別。

東軟集團7月24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DRG/DIP 2.0政策的發佈,將帶來局端升級和院端配套等市場機會,並有望助推醫療信息化行業整體發展。

然而,7月25日,DRG/DIP概念股低開,塞力醫療競價跌停,萬達信息、國新健康等紛紛低開。

一邊是巨大的市場規模,一邊是改革新方案落地,爲什麼還會出現概念股低開的情況?

對此,趙衡表示,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市場規模其實並沒有太大,雖然我國有3萬多家醫院,但其實大部分都是一級醫院,有些可能連手術都沒有,而是以門診爲主,不需要這些系統。二級和三級醫院加起來不過就1萬家,相關產品價格本身又不貴,廠商掙不到什麼錢。此外,雖然政府端也會採購相關產品,但價格同樣很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我們可以發現,頭部廠商DRG/DIP業務其實多處於虧損狀態。而此次DRG/DIP 2.0的推出對行業發展其實沒有什麼利好。相比而言,國外醫療信息化市場發展較好,這是因爲廠家將產品賣得很貴。”趙衡說。

國金證券指出,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有206個統籌地區實現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實際付費(共395個統籌地區),其中按DRG/DIP 付費的定點醫療機構達 52%,則約有73%的醫療機構尚未完成DRG/DIP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