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包機》柳金財/兩岸合作防疫 緩解臺灣反中氛圍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自2月3日,大陸東航運送首批247名滯留湖北臺胞返鄉後,兩岸當局經過一個多月爭論,終於完成協商第2批武漢包機華航及東航執行任務。

根據移民署註記資料,滯留大陸湖北省臺灣民衆共有1690人,搭乘包機回臺共約有361人,尚有1329人仍滯留武漢。

此次第二批包機,分別由華航包機於10日深夜11點35分左右率先抵達桃園機場機上共169乘客,多爲滯留湖北省老弱婦孺與需回臺就學的子女;東航包機則在11日清晨04時08分降落桃園機場,機上共192人。

兩岸共同防疫 有助緩解臺灣「反中」氛圍

兩岸當局在雙方社會及輿論關注下,最終基於民衆權益人道主義關懷各自調整退讓原先堅持,彼此釋放善意降低敵意,若能轉化成兩岸當局共同合作防疫,這將有助於緩解臺灣大選期間持續飆漲的「反中」政治氛圍,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綻露曙光

學者認爲,兩岸共同合作防疫,有助於緩解臺灣大選期間持續飆漲的「反中」政治氛圍。(圖/翻攝衛生福利部臉書

從第一批至第二批臺胞運送,拖延將近一個月有餘,致滯留返鄉臺胞引頸期盼。主要爭論是大陸方面主張東航運送、人數達979名;臺灣方面則主張華航運送,第二波載運人數爲121名。後大陸又提出增至1148人,並退讓不再堅持單邊採取由東航執行運送模式,而調整爲東航與華航合作共同運送模式,但卻提出載運人數持續增加;臺灣方面又對滯留湖北臺胞施以「名單註記管制」,禁止自行搭機返臺。兩岸當局僵持不下,影響臺胞權益頗爲巨大。而大陸方面後來不再堅持由東方單方運送,臺灣不再堅持原先121名接送,這爲兩岸共同執行包機防控疫情寫下合作新頁

兩岸當局在雙方社會誤解及敵意日益上升之際,衡估親情人倫、權益救濟、民族情感及政治敵對緩和,最終促成共同執行包機事宜,這顯示兩岸領導人以極高政治智慧,替代原先單邊片面不合作態度,此種合作決策思維與政治行爲頗值肯定。

▲學者指出,2016年後大陸對臺政策欠缺兩岸協商,導致政策相抵銷、效果不彰。(圖/翻攝衛生福利部臉書)

一、兩岸合作包機防疫 化解單邊主義行動

自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大陸對臺政策採取「硬更硬、軟更軟」策略,單方片面行動不待協商,試圖掌握對臺政策主動性,然往往欠缺兩岸協商,導致政策相抵銷、效果不彰。

面對此波新冠病毒肺炎擴散漫延,民進黨趁此拉擡談判地位及聲勢,顯然是以忽視湖北臺灣民衆權益爲代價。誠然大陸對臺政策無論「軟手段」是惠臺31項措施、26項措施,皆屬片面單向融合主張,未與臺灣協商;「硬手段」包括以軍機軍艦繞臺巡視進行軍事威逼、斷交七個邦交國及變更七個中華民國爲名稱辦事處、暫停陸客自由行等。

蔡英文總統再次高票連任當選後,一再呼籲兩岸當局立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在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下進行談判,然兩岸始終無法恢復對話協商。

此波疫情剛開始,頗讓民進黨自認掌握政策主動權,但並無營造兩岸合作抗疫契機,致喪失兩岸對話與交流機會之窗。然最後民進黨當局亦調整政策立場,營造兩岸合作與對話的契機,將防疫危機管理轉化爲兩岸對話契機。

首先,大陸當局釋放善意不再堅持由東航單獨執行,而是通過兩岸民航聯繫渠道建議,由東航和華航共同執飛武漢至臺灣臨時航班,儘快完成滯留湖北臺胞運送。

臺灣方面拒不同意這一共同執飛運送方案,恐不易說服在陸滯留臺胞,甚至引發臺胞質疑政府未妥善顧及海外民衆生命及健康。尤其是2月3日以來,滯留湖北臺胞向當地臺辦提出協助返鄉申請者由979人增至1148人。這些臺胞在湖北各地居家觀察均已超過四周時間,並無一人發生新冠病毒感染。

據調查,滯留湖北等待返鄉的臺胞有近85%是臨時來湖北的人員,未滿18歲的少年兒童和60歲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有近80人爲慢性病患者,因工作、上學和治病需要,迫切需要儘快返臺。

二、兩岸調整政策立場 爲包機返臺迎來曙光

其次,民進黨當局應善用大陸當局願意採取各退一步方式,營造兩岸合作抗疫,以利未來「後新冠病毒傳染時代」的對話與交流。

大陸當局最後退讓不再堅持由東航載運臺胞返臺,希以民爲本,以滯留湖北臺胞急盼回家爲念,由東航和華航安排6個班次儘快有序實施,在一週內完成全部運送。同時,就東航與華航執飛班次分配及各班次乘客如何安排、登機前和運送中檢疫防疫事項等提出具體建議。

假若臺灣一再反對,恐怕在兩岸治理及民衆權益維護,臺灣當局將被質疑欠缺「兩岸社會本位」思考及人道主義關懷。這不僅有違中華民國人權立國形象,也有傷及臺灣在防控疫情的國際模範生形象。

最後,民進黨當局拉高防控疫情門檻限制臺胞返臺,重創在臺胞心中政府形象。大陸已彙整1148名擬運送臺胞名單提交臺灣,但臺灣當局繼阻止東航運送後,也拒絕同意兩岸航空公司共同運送的安排建議。

▲學者指出,兩岸要回歸人道主義及生命健康關懷,任何一方強硬反制,只會加速兩岸民間社會對立。(圖/翻攝衛生福利部臉書)

尤甚者,同時對滯留湖北臺胞施以「名單註記管制」,禁止自行搭機返臺,未歸的臺灣民衆1600餘人進行「註記」,名單內人士如自行搭機返臺須經允許;除專案包機及經允許者外,各航空公司不得搭載「管制」名單人員返臺。

從阻止東航運送,又拒絕兩岸航空共同運送,後註記入臺禁止自行返臺,不斷拉高門檻設下障礙阻斷返鄉之路,此種「註記」形同一種標籤化導致臺胞感覺像是被遺棄般。

大陸最終主張由東航和華航共同執飛武漢至臺灣臨時航班,若臺灣方面拒不同意這一共同執飛運送方案,將白白喪失緩解兩岸政治敵對及關係緊張機會。

兩岸當局不應在此共同合作防疫的機遇上,一再衍生枝節衝突,而是迴歸人道主義及生命健康關懷,任何一方過度以牙換牙、強硬反制,只會加速兩岸民間社會對立,毫無助於兩岸關係緩解;同時一個政府若不以「民衆權益」思考勢將喪失民意支持。

▲學者指出,當合作、善意策略被單邊、敵對取代,無法化解兩岸政府與民衆持續對立、緊張關係。(圖/翻攝衛生福利部臉書)

三、以對話替代對抗 開啓兩岸合作交流契機

面對大陸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準副總統賴清德曾公開呼籲大陸當局,應該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國際援助,臺灣也應該義不容辭參與,協助大陸解決這個嚴重的疫情,不致讓疫情持續擴大。

然而,由於臺灣內部持續瀰漫「反中」政治氛圍,即使這樣基於民衆權益的人道主義關懷訴求,幾乎被反中意識型態所吞噬。

作爲「務實臺獨的工作者」準副總統賴清德之人道主義建議尚且被嚴厲批判,更遑論其他基於「災難政治學」、「防疫政治學」所應採取合作、善意策略幾乎被單邊、敵對所取代。這樣兩岸關係發展,不僅無法化解兩岸政府與民衆持續對立、緊張關係,更遑論是否利於大陸方面所提營造「兩岸一家親」及共築「中國夢」願景。

新冠病毒疫情若無法走向兩岸合作防疫,這不僅沒有拉攏凝聚兩岸社會情感與認同作用,反而讓臺灣更疏離大陸、導致兩岸敵對更爲嚴重。

這與2008年四川省文川地區發生大地震,當時適逢主張「九二共識」的馬英九當選總統,臺灣社會不僅政府方面或非營利組織、民間團體主動積極伸出援手,無論是捐款、救助物資捐贈及兩岸人民同胞情懷,皆展現臺灣民衆的人道主義關懷及友誼,這利於化解兩岸的誤解與敵對。

▲準副總統賴清德曾公開呼籲大陸當局,應該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國際援助,臺灣也應該義不容辭參與,協助大陸解決這個嚴重的疫情。(圖/記者林悅攝)

前述賴清德主張兩岸共同合作防疫爲其一貫訴求,曾經以行政院院長身分在立法院備詢,公開表示:「兩岸有共同的敵人,也有共同的目標,兩岸應該要合作。」

所謂「共同的敵人」,是指傳染病,天災、地變等;所謂「共同的目標」,是指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面對此波新冠病毒傳染肆虐,提出這正是共同合作的時機,並呼籲「中國應該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國際援助,臺灣也應該義不容辭參與,協助中國解決這個嚴重的疫情,不致讓疫情持續擴大」。

若兩岸當局從此次兩岸合作共同執行包機出發,雙方棄除不必要政治意識型態與原則堅持,調整各自強硬政治立場,放棄兩岸政策與交流中的單邊主義與行動,兩岸就能以對話代替對抗。兩岸當局如何治理兩岸關係的政策,涉及兩岸人民權益維護與需求滿足,這是一項涓滴細微民心工程,欣見兩岸當局以蒼生爲念。

熱門點閱》

► 單厚之/防疫預算高達600億!立委提案凍結的真相

► 2020股災》單驥/股市、油市、疫情與貿易戰下的風暴

► 林忠正/新冠肺炎會重創美國及臺灣經濟嗎?

► 民調分析》劉大年/防疫拼經濟 振興券如何發揮效用?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