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宮600年 體現文化哲學

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聯經出版提供)

作爲中國數百年的帝國統治核心,紫禁城既曾是最高的政治中心,亦是帝王后妃的家。曾爲研究故宮而造訪紫禁城不下上千次的清史學者閻崇年,以這樣一座城爲主軸創作了三部《大故宮》,以建築線索,帶讀者按圖索驥地遊歷故宮600年。

閻崇年家族4代從山東小村到北京謀生,到老了落葉歸根,總有說不完的故事,他自幼聽着奶奶說故宮的故事長大,後來研究清史,經常地進出紫禁城看檔案、開會,他曾爲了考察,在坤寧宮站上煮肉大鍋鍋蓋,拿着皮尺量鍋的直徑深度;也曾帶着尺一步步量着雍正皇帝寢殿走到辦公用的養心殿距離多遠。

2010年閻崇年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故宮,並出版了《大故宮》三部,繁體中文版亦在臺由聯經出版,而至2020年他共出版了8本關於故宮的書,在他看來,故宮既是古代建築的博物館中華文明藝術寶庫,更透過建築體現了中華文化哲思,如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實踐了「中」的理念;乾清宮內懸匾「正大光明」凸顯了「正」;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凸出了「和」字;皇城六門:天案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東西門、西安門地安門,都凸出了「安」字。

閻崇年在書中乾清宮寶座上方御筆的「正大光明」則是政治象徵、治國理念、倫理願景文物珍品的結合,他也指出此匾在明朝是不存在的,乃是清順治帝題寫,他的父親成長於滿洲森林母親莊太后長於蒙古草原,他自己則學習儒家經典,以漢字書寫這四字,體現的是滿、蒙和漢三者融合,也是清代哲學、政治、道德的知行準則

歷史上「正大光明」匾受到矚目的另一原因,是在匾後放置秘密立儲𫔎匣而留下許多故事,然而閰崇年耙梳歷史指出,匾後秘密立儲𫔎匣實際上只用了一次,並不像影視所渲染的那樣熱鬧。但透過此制度,閻崇年更思考大清皇權日益高度集中,而在國際競爭前落後捱打,「這個歷史記憶啓示人們:要走民主化國際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