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教改25年 教團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對症下藥
▲國教行動聯盟痛批教改誤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呼籲應重新檢討。(圖/國教聯盟提供)
適逢410教改25週年,國教行動聯盟等教團爲檢討其利弊得失,並提出對策及具體做法,10日召開「410教改25週年檢討」記者會。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升表示,1994年410教改後,教育部推動多項教育措施,包括廣設高中大學、建構式數學、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九年一貫課程、開放教科書市場、開放師資培育、多元入學方案、綜合高中、十二年國教等。
王立升評析,這些措施固然讓教學現場更爲多元,體罰大幅減少,學生的自由度增加,教師的自主性提高,但教改25年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錯誤不斷重演,始終沒有對症下藥。
教育團體指出,原以爲開放師培可以增加師源,結果是量變後質的崩壞,因爲供過於求,在就業環境惡化下,許多優秀的人才不願踏入老師這個行業,原以爲廣設大學可以消除升學壓力,卻看不見壓力來自人才市場的供需,人才培育走錯了方向,錯置使年青人畢業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大學的量變亦導致質變,少子化下溺水邊緣的後段大學壟斷了招聯會,不斷的破壞招生制度的鑑別度及公正性,大學快速平庸化;教改所標榜的快樂學習,成就了少數自動自發及父母重金培育的學生,而大部份抓不到方向的學生卻因爲學習怠惰而被犠牲了,造成了更大的學習落差及後來的階級落差。
▲教團抨擊即將推行的「108課綱」,教科書到現在還未搞定。(圖/國教聯盟提供)
教育團體強調,教育辦不好,國家不會好,依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106學年度大學退學/休學學生人數高達約14萬人,差不多6名大學生中就有一名「退/休」了,相較於83學年度的4.7%,大學生退/休比率增長超過了三倍,「臺灣的教育怎麼了?」
教育團體認爲,教育政策要以民情爲本,符合公平、正義、適性原則;應「以學生爲本位」,並師法大自然的造物法則,讓努力看得到收穫,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啓動提升競爭力、提升學歷價值、及年青人薪資提高的良性循環;教育政策要降低「關係主義」、「機會主義」的負面影響,機會主義只會使學生學會投機取巧,影響良善社會風氣;升學制度要彰顯「得其所應得」的普世價值,不要將考試評量視爲洪水猛獸;在國小階段要讓孩子多元探索、快樂學習;國中階段則要給予適度壓力,讓孩子均衡學習;到了高中,則要做好適性分流,讓孩子找到方向,熱情學習;教育決策前要作系統性研析,並「穩紮穩打、按部就班」地推動,準備好了才能上路。
基於上述原則,教育團體主張,要強化品格教育,建全誠信、責任、承擔價值觀的養成。在大學入學制度方面,要增加學測鑑別度(15級分增加到30級分),繁星增額錄取不得流用考試入學名額,考試入學名額50%以上,保留各管道錄取資格統合分發,選填志願數增加到12個,維持指考考科及計分方式。
另外,在十二年國教課綱方面,教育團體認爲,教科書編審不能放水,必須要有一套好的教科書;要確保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偏鄉)都要有機會選修到加深加廣的課程;新課綱應暫緩全面實施,先擇點進行小規模實驗,確認優於原制之後再擴大施行,準備好了才能全面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