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達摩院青橙獎啓動 戴瓊海院士:科研既要飛鳥也要青蛙
4月28日消息,2024達摩院青橙獎正式開啓申報。作爲發掘中國科研新星的重要“風向標”,青橙獎將面向在中國全職工作的35週歲以下科研人員,評選出15位青橙獎獲獎人,每人將獲得由阿里巴巴公益專項支持、可自由支配的100萬元獎金。同時,還將評選出30名“最具潛力獎”,每人獎勵10萬元。
基於數據科學的交叉創新,給傳統學科帶來新工具和新範式,也爲人類命運攸關的重大問題攻堅打開突破口。以去年的青橙學者爲例,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成裡京瞄準“中國沒有自己的海洋數據集”的空白,自主構建了一套國內外廣泛使用的數據集,有力支撐了應對氣候與海洋變化的國家需求。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曾也魯提出了基於植被熒光與輻射傳輸模型的定量遙感,大幅降低衛星數據成像誤差,爲碳中和與糧食安全研究作出了貢獻。
進入AI時代,AI for Science也在爲學科交叉創新注入新內涵。對此,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給予積極評價:“AI正在給所有的科學帶來不可阻擋的變革,引領學科交叉創新,改變世界的面貌。站在社會發展的前沿,達摩院青橙獎持續關注中國青年科學家的發展,尤其鼓勵學科交叉與前沿創新。”姚期智長期關注中國一流科技人才的培養,他進一步表示:“中國既需要純粹由好奇心驅使、自由探索的理論家,也需要以解決問題爲出發點來推動進步的實踐者。但不論哪一種創新科學家,都需要長期穩定的支持與鼓勵。青橙獎代表社會發出了積極有力的聲音。”
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認爲青年科學家有兩種類型:一類像飛鳥,飛得更高,看得更遠;一類像青蛙,具備工匠精神,探究每一個細節。他們會慢慢走向學科交叉,在前沿交叉地帶取得創新成果。“探索一個原創問題是很難的,你走過的路是別人沒走過的。希望青年科學家敢於挑戰困難,勇於探索未知,用智慧和勇氣攀登科學的新高峰。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
據悉,2024達摩院青橙獎申報截至北京時間6月28日24時。申請人年齡應在35週歲及以下(1989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已獲得博士學位,並在中國高校、科研院所及新型研發機構全職從事科研工作,可通過自主申報、專家提名或專業學會提名三種渠道參評。而後,青橙獎秉持客觀、公平、公正、嚴謹的原則,將組織海內外專家進行形式審查、通訊評審及答辯評審,按照理論貢獻、科學探索、技術突破、工程實踐四個類別,最終公佈獲獎名單。(定西)
本文系本站科技報道,更多新聞資訊和深度解析,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