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春光 回顧同志電影20載
導演李安拍《喜宴》、《斷背山》等同志電影,他坦率表示:「我只是喜歡男人戀愛的故事,他們的感情很動人。」電影探索同性異性情慾的蔡明亮,不認爲他是透過電影做同志議題,而是因爲「它的確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存在。」
由大陸導演、影評人程青松主編的《關不住的春光:華語同志電影二十年》,集結兩岸三地重要華語電影人,訪談代表性導演、演員、影評人,搭配評論文章,綜觀二十來的華語電影脈絡。
書中評析,李安一九九三年的《喜宴》引領華人乃至世界酷兒電影的潮流,之後關於「出櫃」的家庭倫理片蜂擁而出;後來《斷背山》紅遍東西方,也爲同性戀在主流文化贏得「同情」,非同志身分的導演能拍出這種成果,實屬少見。
碰觸同志題材的香港導演關錦鵬、許鞍華,則一致認爲香港看似文明,骨子裡卻甚至比大陸還要保守,只是公開的尺度較寬。關錦鵬直批賣座港片《金枝玉葉》「倒退」呈現同志關係,讓觀衆嘲笑同志,「幾近無知」。
在相對禁忌較少的臺灣同志片,二○○三年以清新風格呈現同性情愫的《藍色大門》被視爲典範,但它卻侷限了之後同志題材的主流商業電影,都沿着青春成長的路徑徘徊不前,如《17歲的天空》、《盛夏光年》、《渺渺》到今年爆紅的《女朋友‧男朋友》等。
在賣座片外,臺灣其他同志片拓展不同面向,如書中訪談紀錄片導演陳俊志,提到很多gay看了他在《無偶之家‧往事之城》的第一個鏡頭,老的少的一羣gay在臺北「漢士」同志三溫暖圍着圓桌吃飯,就哭到不行,「因爲很多gay就是靠着這樣的自己造的一個家,才能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偏狹的異性戀家庭主義者,也許永遠沒有機會去思考一個比較遼闊的家的想像,家到底是什麼?」
《關不住的春光》臺灣版書封放上張國榮肖像,是對這位香港最早公開同志身分的演員的敬意。書中追憶他的戲劇人生與作品,也細數擔綱過同志的明星,一炮而紅的如《藍宇》中的劉燁、《蝴蝶》中的田原;蔡明亮電影中的李康生則超越同志身分,成爲寂寥孤單都市人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