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伯樂來了 10部國片9部賠 4大影城攜手圖什麼?
擁有豐富產業經驗的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接下來將扛起電影國家隊的重責大任。(圖/楊文財攝)
2020年12月中,臺灣電影業出現一樁外人看來匪夷所思的新局。
公平會審查通過威秀、派帝娜(秀泰影城母公司)、國賓、新光,這4家市佔率合計超過7成的影城巨頭,合資新設伯樂影業公司,未來,4巨頭將藉由此公司,聯手投資國片。
多數產業,前幾大龍頭光是互搶客戶就來不及了,爲什麼這4家影城卻要攜手投資?
全球停拍,也對國片需求大
這背後有分散風險的意涵。原來,臺灣電影業和其他產業不同,「賠多賺少」,圈內常流傳一句話「10部國片9部賠」。攤開近2年國片成績單,雖有票房破億的《孤味》、《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等佳作,但上映的上百部影片中,多數仍因被好萊塢、日韓等外片夾殺,及放映廳數不夠多等原因,僅有約2成獲利或打平。
但更重要的,是看好國片即將迎來「黃金年代」,因此加碼佈局。首先是《返校》、《孤味》等票房破億強片,不僅叫座,也在金馬獎有多項斬獲,可見質、量都有提升;再加上後疫情時代,各國皆因不能羣聚導致劇組停工,「2020年全球電影都停拍,近2年全球對臺灣電影的需求非常大,」本土片商華映娛樂副總經理郭志成看好。
雖然,過去也曾有數家影城成立公司投資國片,但僅鎖定特定IP(智慧財產權)作品,拍完就解散,對產業助益不大;這次,則是在文化部牽線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下,希望打造臺灣電影業的「國家隊」。
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司長陳悅宜解釋,若此公司投資10部電影,每一部片子又牽動出10個製作公司、10幾個民間投資者,「從量變驅動質變,質變之後,有價值,又能帶動量能。」
不過,4家影城聯手成立合資新公司,從股權如何分配,到有歧見時要如何決策,方方面面都是挑戰。
對此,主導此案的威秀影城暨伯樂影業董事長吳明憲開玩笑的說:「其實目前爲止,我說了什麼他們都OK啦!」他解釋,因爲每年上門尋求投資的劇本高達百件,他對投資電影不僅較有經驗,也有實際成績單,因此由其主持此案。但他也打預防針的說,此公司將在農曆年後才正式啓動,「我還沒有去執行過,我們也不知道未來會碰到什麼問題,但大家對數字的要求一定會更嚴謹。」
提高國片的「命中率」
而當前,雖然包括中信金「中信創投」,旗下有佳能、能率等上市櫃公司的能率集團,也都積極投資國片,但,與單純當金主不同,伯樂影業更將自己定位成讓國片增加收益與「命中率」的媒合平臺。
吳明憲說明,此合資公司除了自己出錢,也會幫製片方找到其他資金,甚至是從初期就引入合適的置入廠商,解決製片方資源不足的困境。
他舉例,不少創作者找上門,都說「我的案子很好、會賺錢」,但缺乏數據佐證,伯樂影業將綜合影城擅長的市場分析、財務精算等能力,協助創作者做到財務分析和版權管理,透過數據向其他資本家溝通。
秀泰影城總經理廖偉銘表示,如秀泰跟新光,都具備零售百貨業經驗,可以讓電影IP延伸更多效益。像是過去他曾投資的《我的少女時代》後續有書籍出版,《孤味》也與餐飲業做異業行銷。甚至電影捧紅明星後續也能有代言商機。而影城掌握通路,可透過預告片或通路展示等方法做第一手宣傳,也都是優勢所在。
量化分析百萬會員數據
成功關鍵,在確實分享資訊
而且,4家影城還有一項「秘密武器」,就是4家合計破百萬的會員數。透過整合這些數據,可以分析出,如:喜愛恐怖片的觀衆多爲什麼性別?什麼時段會前往觀影?先前看過哪些片?跟什麼類型的電影愛好觀衆重疊等等。將這些過去憑經驗判斷的「眉角」,改用量化數據分析,精準行銷,讓電影聲量最大化。
目前,伯樂影業投資的第一部片,最快可能在2021年底面世。實際成效能否如規畫般理想,還有待觀察。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影業監製認爲,此合資公司成功關鍵在於4家影城能否真的分享會員數據,那是各影城最機密的資料之一,若公開等於斬斷各自的護城河,但如果資訊不流通,後續效益恐將打折。
伯樂影業的成立,其實反映出,當臺灣影業的格局想放大到國際時,單打獨鬥的製作、發行、映演,以及靠着浪漫的創作思維,已不符時宜。當機會就在前方,停止干戈與對手結盟,或許,路就在眼前。
《商業週刊17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