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生/勝過諸葛亮,原來不是臭皮匠!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因爲諸葛亮乃足智多謀的代名詞,所以這句話應該是說多點人一起想辦法會更容易解決問題。不過再仔細推敲這些文字,便會發現怪怪的。首先,爲什麼是皮匠,而不是鐵匠、花匠,或其他的職業呢?再來,諸葛亮是軍師,其高度智慧主要表現于軍事方面,那麼爲什麼會拿那些製作皮件、經營皮革生意,和戰爭沾不上邊的皮匠們的思想來和他做比較呢?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啊!就算再多的皮匠聚在一堂集思廣益,也很難迸出超越諸葛亮的作戰思維吧!
裨將是古代軍隊裡的副將,也就是協助主將帶兵,在前線奮勇殺敵的將領。將皮匠還原爲裨將之後,這句話就豁然開朗了!
「三個臭裨將,勝過一個諸葛亮」意思是說,在戰場最前線衝鋒陷陣,滿身臭汗的裨將們,他們的聰明才智或許比不上 IQ 180 的諸葛亮,但是豐富的實戰經驗,足以讓他們在戰場上遭遇問題時,能夠比遠在城寨裡調度指揮的軍師,想出更切實際、更加有用的解決方法。這樣的解釋,是不是讓這句俗話更合理了呢?
此外,再和大家分享幾個也是遭到誤解的常見俗語。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應爲「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出處爲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的短篇作品《賣油郎獨佔花魁》,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是年紀大很多的長者,也得跟隨他生活在一起。但隨着時代的變遷,這句俗語便被轉音成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不見棺材不落淚」原爲「不見親棺不落淚」,意思是見到親人的棺材纔會落淚(並非見到任何棺材都會落淚),但後來卻演變成形容執迷不悟的「不見棺材不掉淚」,把「親棺」變成了「己棺」。
「跳到黃河也洗不清」原本應是「跳到黃河洗不清」,因爲黃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渾濁,所以想要跳進黃河中來洗淨身上的污穢是不可能的,用以比喻一個人難於洗刷過往的污點。但是後來多了一個「也」字,變成「跳到黃河也洗不清」,用以形容遭到誤會卻無法證明自己清白的無力感。但不合理的是,黃河的水是非常混濁的,想要洗淨身體怎麼會選擇跳到黃河裡呢?應該要用乾淨的水吧!
「王八蛋」是一句罵人的話,事實上,這三個字原本應該是「忘八端」纔對。古時候的「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爲做人之根本,因此倘若忘記了這「八端」就等於忘了做人的根本。所以人們便以「忘八段」來指責那些背信、不孝、無禮、忘恩負義、寡廉鮮恥之徒,不過後來卻被寫成了發音近似,但字面上較爲低俗的「王八蛋」,甚至會在前頭加上「烏龜」二字以加強語氣。
「狗屁不通」原爲「狗皮不通」,因爲狗的汗腺不發達,其皮膚幾乎不會流汗,而是藉由舌頭來散熱,「狗皮不通」這句話便是以狗的這個身體特點來比喻文理不通的詩文或是不明事理的人,後來有人發現若是用和皮諧音的「屁」字來貶之,意思將更爲鮮明,於是便將這句話改成了「狗屁不通」。時至今日,「狗屁不通」已經完全取代了原本的「狗皮不通」。
「無奸不成商」原爲「無尖不成商」,是一句用來讚美商人的話。古時候的米商在賣米時,在將量米鬥裝滿米之後,還會再多舀上一些米,讓鬥裡的米冒着尖兒,以表示賣出的米量絕不會少於量米鬥標示的容量,而在那個時代,若是沒有辦法做到像這樣童叟無欺的,就會被認爲不夠資格當商人。但隨着時代的改變,這句話竟然演變成意思完全相反的「無奸不成商」,實在是令人唏噓!
●作者張哲生,鑽研懷舊卡通十餘年,撰寫《飛呀!科學小飛俠》一書,詳細介紹數十部民國60~80年代的懷舊卡通。本文獲作者授權使用。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思想可以無限大--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