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大勝李鐵出徒?上半場暴露諸多 1點還是不如裡皮

7球大勝弱旅關島李鐵國足衝擊十二強賽開了一個好頭

與裡皮時代雙方首回合交鋒中,國足上半場就6-0領先(全場7-0取勝)相比,鐵家進入狀態要稍慢。這與國足長時間沒有正式比賽磨合有關,也與李鐵正在打造全新的戰術體系存在直接的因果。

這場必須拿下但“過程重於比分”的比賽中,我們可以窺探到李鐵執教的一些思路球權的控制、進攻寬度的拉開、邊路傳中質量的磨礪以及如何實現有效的邊中結合。從90分鐘的比賽來看,2-0領先的上半場,參考價值應該要遠遠大於收割了5個進球下半場

畢竟,逐漸找到感覺並用進球卸下心理包袱的那個階段,纔是球隊逆境攀巖”最該跨過的歷程。

【鐵家軍的實戰面紗,揭開了】

菱形中場的442,將是李鐵此番出征的標配陣型”,賽前,幾乎所有媒體都給出了這樣的定義。但是,“反手”就被李鐵給否定了。

王燊超、蔣光太與張琳芃,組成了一個三中衛陣型,兩側的進攻寬度交給了吳興涵與唐淼。吳曦拖後成爲單後腰的同時,張稀哲金敬道武磊艾克森身前進行組織與穿插。

圖1:國足上下半場的平均站位

不難看出,李鐵對關島的大巴陣有着充分的準備,強調進攻寬度,屬於“兵法正統”。

不過,從比賽第一分鐘開始,國足給人的感覺就是“過於求穩”:三名中衛再加一個吳曦,國足在高位一下子就站了四個人。隨着比賽的深入,這種感覺隨着吳曦前插的增加“化解”,但李鐵對於球權控制上的重視,已經完全展現出來。

但是問題也來了,關島對於自己有着充分的認知,他們在防守端640或631的站位,把籬笆扎得很穩。而且,爲了防止國足在邊路完成配合衝擊,他們的陣型內收明顯。

圖2:關島的“內收大巴”

李鐵與國足將士,該如何化解?

【在磨合中找不同,李鐵與師父裡皮有啥區別?】

再多的賽前訓練與非正式的熱身,都不足以讓球隊完成磨合。

即便是國足通過前場的高壓逼搶完成了快速的守轉攻衝擊,由武磊製造了破僵局點球,球隊給人的表現也是“溫吞水”。一句話,球隊的比賽節奏傳球速率,太過緩慢。這就導致國足通過在前場尋求邊路衝擊時,無法第一時間打擊對手的遠端空間。

依靠的,只是左側吳興涵的持球衝擊,以及右側唐淼接球后的爆點傳中。

圖3:國足緩慢的轉移節奏,並不足以調度對手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關島放棄防守寬度之後,國足開局階段缺乏大範圍的轉移,而且從中路完成調度的速度也不快。這種節奏,讓關島可以通過整體的位移去形成限制,國足就需要更多的分邊去完成了個體的衝擊。

與裡皮時代的交手相比,國足缺少了“核心區域”的衝擊銳度

裡皮當時的策略十分明顯,充分利用三叉戟能力去主導衝擊,邊路只是策應手段。因此,在進攻方式中,裡皮時代的國足雖然在強調邊路進攻,但主導的還是艾克森、武磊等鋒線球員。即便是陣地攻堅階段,裡皮還擁有當時仍有“一戰之力”的楊旭,然後重現了當年國足對陣東南亞球隊的法寶戰術----傳中砸頭球

圖4:首回合對陣關島,國足衝擊進攻的代表性進球

雖然是裡皮的弟子,但李鐵肯定有自己的思路:重用前腰張稀哲,以及此番讓最近幾個賽季能在邊路肋部完成有效策應的金敬道登場,已經展現出了他的全新思路----想配合滲透。

在關島體能未“耗盡”的情況下,單純的邊路衝擊雖然能實現撕扯,但是在禁區內的爭頂與終結卻並未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國足在壓制對手的同時,增加了邊中結合的滲透以及吳曦前提爲代表的遞進包抄,效果一下子就出來了。

圖4:首回合對陣關島,國足衝擊進攻的代表性進球

圖6:邊中結合完成中路滲透,金敬道前插接吳曦直塞攻入精彩進球

【瞄準肋部使滲透,李鐵的終極思路展現】

中場休息後用阿蘭換下進球功臣金敬道,李鐵的目的只是爲了讓“欽定”主力與球隊磨合嗎?不一定全是。

阿蘭登場之後,他的  技術動作就展現出了他是“帶着命令來的”:在肋部背身靠住防守球員,準備策應與衝擊。

圖7:國足進攻寬度拉開,增加肋部的策應衝擊

阿蘭具有中鋒的技術能力,可以跟艾克森交替站定中路或來到肋部進行策應,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他就是一個肋部對抗的工具人。李鐵的終極思路,還是要在兩個肋部完成配合衝擊。爲此,吳曦在下半場比賽中數次前插到右側肋部,進行有球的策應。

效果一目瞭然,國足在左右兩個肋部,都充分打穿了關島的防線

圖8+9:國足在左右兩側肋部的進攻展示

這種部署,在關島隊下半場比賽體能徹底枯竭之後,已經很難完成對國足進攻的限制。同時,國足的邊路傳中也會擁有更好的效果。因爲,關島防線的體能已經無法像比賽前30分鐘那樣去完成禁區內的爭頂、對抗。這一點,從張琳芃下半場更多的前提並送出助攻就能完全展現出來。

結語

7球大勝關島,並不值得提前給鐵家軍“唱讚歌”,因爲國足還未完成進軍十二強賽的目標。

從這場比賽來看,李鐵已經展現出了自己的戰術體系端倪,而且,經歷實戰磨合並兌現進球的這個過程,對於國足的提升是有重要意義的。更爲關鍵的是,李鐵在這場演練中不僅儘可能多的讓球員完成了登場,而且也在不斷完成衝擊滲透,與裡皮時代還是有不小的區別。

即便是對手實力孱弱並沒有太高的指導意義,但起碼爲接下來的比賽奠定了基調。畢竟,對手實力從弱到強,也符合國足一步一步去磨合自己的走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