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痛定思痛 促陸軍改後勤補給

大陸解放軍78集團軍某重型合成旅,裝備有86式步兵戰車和99式主戰坦克。在俄羅斯土地上展示軍改成果。(摘自俄羅斯衛星網)

1979年中越戰爭,解放軍雖獲得戰場勝利,但終究未能在越軍回援之前逼越南投降,仍走上1962年中印戰爭的老路,大陸作爲勝方敗方還沒有任何承諾或簽署協議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讓付出巨大代價的勝利成果化爲烏有。究其原因,仍是解放軍後勤力量的不足,也讓解放軍痛定思痛,在往後的軍改都圍繞着後勤補給實施改革

美國空軍戰爭學院張曉明博士在接受BBC專訪時就曾指出,解放軍對其在中越戰爭中的表現全面評估總結了幾大經驗教訓。包括缺乏情報、因爲大批越南民兵部隊參戰,步兵、炮兵坦克兵部隊的協同合作很差,過時的老式指揮、控制和後勤支援系統

從1978年12月越軍進攻柬埔寨,到1979年2月17日共軍對越發動戰爭,戰爭準備期約3個月,共軍在後勤補給上做了諸多準備。除要求部隊在不影響部隊機動前提下,加大彈藥行量以減少對後方供應之依賴;在油料補給上,爲適應越北山林作戰地形,各部隊以騾馬民工配合「野戰輸油管線隊」。

儘管如此,共軍當時後勤雖具有高度彈性、卻無法適應國境外作戰,「車載、人背、馬馱」的伴隨補給方式也沒達成預期後勤支援目標,貽誤許多戰機。且由於越共於作戰初期就採取「誘敵深入」戰術,共軍深入越北腹地後,補給問題亦加放大,作戰後期共軍補給常受游擊隊阻擊,補給的缺乏導致前線損傷人員日益增加,不得不在越軍主力從柬埔寨回援後,退出戰場。

中越戰爭後,大陸總結其境外作戰後勤補給上的缺失,40年來做了許多改革,但最有成效的還是習近平2016年實施的軍改,將七大軍區改爲五大戰區,「軍種主建」、「戰區主戰」的體制有效解決了中越戰爭各軍區後勤部與各軍種後勤部因同爲平行單位,以致各軍種間無法相互有效支援的問題。軍改也加大深化了軍民融合,與地方物流建立了戰時合作關係,以加快運輸補給效能。(系列八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