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杜祥琬:能源轉型要先立後破

新京報訊 (記者姜麗麗)9月16日,2023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分論壇能源“可能三角”全球實現路徑發展論壇在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舉辦,論壇圍繞能源系統的三個維度,即安全性、可負擔性和持續性進行深入探討,探究能源綠色低碳和經濟可行、安全可靠的實現路徑。

“一講到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就會聽到六個字——富煤缺油少氣,但這一描述不夠準確,忽略了我國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需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才能爲我國能源轉型奠定準確的基礎認知。”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致辭中指出。

過去人們認爲,能源體系要安全可靠又要經濟可行,又要綠色低碳,這三條同時具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常常被稱爲“不可能三角”。杜祥琬說,碳達峰、碳中和呼喚的新型能源系統必須逐步滿足這三個目標,使之成爲“可能三角”,三者缺一不可。

“一提起西電東送,好像中國的中部和東部就靠西電東送,我們請天津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算過,東部地區自發一度電的成本,相比西電東送的成本更低。” 杜祥琬認爲,我國中東部能源要提高自給率,“我國已開發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術可開發資源量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們的能源低碳轉型,其資源基礎是豐厚的。”以2022年爲例,我國水、風、光、生物質發電的裝機規模均世界第一,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已經達到12億千瓦,佔全國發電裝機總量的47%。而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經到了2.7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31.6%。

杜祥琬認爲,能源轉型是做加法而不是減法,是先立後破。“新房子沒蓋好不動老房子。現階段能源安全靠先立後破來保證,逐步、穩步地由以煤爲主轉向以可再生能源爲主,這是長遠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在他看來,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是並行不悖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的利用,是我國可以掌控的,不依賴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幻,有利於能源體系的獨立性和安全性。

新京報記者 姜麗麗

編輯 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