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過剩波及全產業鏈 多家乳企半年業績承壓

隨着上市乳企半年報的披露,上半年國內乳業的發展情況及趨勢也逐漸明朗。

2024年,乳製品整體消費增長面臨壓力,行業內部也呈現分化趨勢。36家上市、掛牌乳企中,有26家乳企出現營收下滑,24家淨利潤下降,13家出現虧損。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內的三大乳企上半年均出現業績下降,以原料奶爲主營業務的乳企如現代牧業、中國聖牧、澳亞集團等業績全線下滑,以飛鶴、新乳業、澳優等爲代表的乳企則由於找準細分賽道而實現收入逆勢增長。

多家乳企在半年報中提及經濟環境、消費下行等帶來的影響,面對行業新週期,乳業巨頭們也紛紛探尋新的增長點。

A

上半年伊利、蒙牛、光明乳業業績都降了

上半年,作爲乳業龍頭的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599.15億元,同比下降9.49%;歸母淨利潤75.31億元,同比增長19.44%。其中,液體乳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68.87億元,較去年同期424.23億元大幅減少55.36億元,降幅13.05%,是導致公司報告期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

伊利在中報指出,當前國內消費增速總體放緩,消費者信心指數於低位徘徊,食品價格下行,而乳品消費額較上年同期有所縮減,乳品市場處於階段性的供給過剩,市場消費潛力有待持續被激發。

蒙牛上半年同樣出現業績下降情況,營收爲446.71億元,同比下降12.6%,歸母淨利潤錄得24.45億元,同比下降19.03%。值得關注的是,蒙牛上半年的業務收入全線下滑,報告期內,該公司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和奶酪業務收入分別爲362.615億元、33.714億元、16.353億元和21.143億元,同比分別下跌12.9%、7.5%、13.6%和6.28%。

對於收入下降原因,蒙牛乳業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系2024年上半年原奶供給過剩、乳製品行業供需矛盾凸顯、消費需求不及預期。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乳業中期淨利潤已連續兩年下滑,去年中期淨利潤同比下滑19.48%,去年全年該項指標下滑幅度爲9.31%。

另一乳業巨頭光明乳業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爲127.1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0.08%,淨利潤爲2.8億,較去年同期下滑17.03%。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全部業務板塊收入均下降,其中牧業產品下降42.99%,液態奶下降9.67%。

分析人士指出,乳製品消費量的下降對於乳企業績有着直接影響,即使是行業巨頭,在行業週期調整之下也需要思考新的突圍模式。

B

行業內部加速分化 細分賽道潛力顯現

上半年在乳業業績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也有企業實現了逆勢增長。

主打高端奶粉的中國飛鶴上半年實現營收100.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淨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18.1%。這意味着其在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業績雙降後重回增長軌道。飛鶴在半年報中提到,上半年其毛利率從65.3%提升至67.9%,這主要得益於高端產品系列“星飛帆”的收入增長。

飛鶴認爲,隨着消費者對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質量的信心及偏好增加,以及高端嬰幼兒配粉奶粉細分市場的增長,國內嬰配粉市場的零售銷售價值預計將保持平穩。同時指出,消費者對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需求預計將成爲中國整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的推動力。

主打羊奶粉的澳優乳業上半年營收36.8億元,同比增長4.8%;實現淨利潤1.45億元,同比下降21.2%。儘管增收不增利,但對於澳優而言,這樣的成績意味着其經過兩年多的調整優化,營收重回增長軌道。其中,核心業務羊奶粉實現收入18.1億元,同比增長20.2%,主要得益於海外業務的增長。而羊奶粉近年來也逐漸由小衆走向大衆,增速明顯優於其他奶粉品類。

另一家值得關注的乳企是新乳業,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爲53.64億元,同比增長1.25%;歸母淨利潤爲2.96億元,同比增長25.26%。對於業績的增長,新乳業在半年報中提到,上半年其高端鮮奶同比有約15%增長,酸奶“活潤”系列實現同比15%增長,低溫風味乳增長超40%。

可見,在大衆產品銷售增長乏力的當下,一些定位細分品類的產品或品牌顯現出更大增長潛力。

C

上游原奶企業普遍承壓 奶價下行波及全產業鏈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6月,國內牛奶產量1856萬噸,同比增長3.4%;規模乳企乳製品產量1433萬噸,同比減少3%,奶產量增速高於消費量增速。

原奶供過於求,帶來的是奶價的持續下行。中國奶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牛奶原奶過剩的情況較2023年更爲嚴重,由於牛奶原奶收購價持續下跌,導致奶價和成本出現了國家奶牛體系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倒掛。農業農村部8月20日發佈的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月報顯示,由於供應慣性增長,生鮮乳價格仍低位運行,國內生鮮乳價格連續29個月同比下降。

而由於原料奶價格下降,2024上半年優然牧業、現代牧業、中國聖牧、澳亞集團等多家牧場公司均出現“增收不增利”或虧損情況。

其中,現代牧業上半年錄得營收64.19億元,同比小幅下滑3.2%;淨利潤虧損2.07億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盈利2.18億元;中國聖牧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5.68億元,同比減少4.6%;淨利潤虧損1.4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去年同期取得溢利2332.7萬元。

奶價持續下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背後指向的是乳品消費市場疲軟、乳品消費增長速度遠低於原料奶的增長速度、原料奶供應過剩等問題,對上下游企業均有較大影響。

東興證券研報指出,原奶過剩局面將在今年逐步緩解,明年乳製品價格以低位震盪爲主,是否能回暖主要取決於需求側改善程度。在需求不足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產品力強、具備更大渠道拓展空間的乳企更能夠穿越週期,待需求恢復後彈性更大。

而面對行業新週期,乳業巨頭們也紛紛探尋新的增長點。

比如伊利在半年報中提到,面向餐飲專業客戶的餐飲B2B業務,公司積極把握烘焙、茶飲、西餐等消費趨勢,持續拓展專業客戶羣體,實現營收雙位數增長;同時加速開拓新的海外市場,推動國際業務持續增長。

同樣是兩大乳業巨頭之一的蒙牛在液態奶、冰淇淋、奶粉業務之外,則差異化佈局了奶酪業務。2024上半年,蒙牛奶酪業務營收爲21.19億元。海外業務方面,蒙牛稱持續拓展越南、泰國等中南半島市場。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王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