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新規下,如何破解家長的“一年級焦慮”?

每天8:30上課、下午4:00放學,上六節課每節課40分鐘,既要學拼音、練寫字,還要學數學、學英語……雖然今年暑假豆豆才上小學一年級,但他的“小學”生活已被提前開啓。

今年3月,原本在石家莊某公辦幼兒園大班的豆豆,退園後轉入一家校外培訓機構幼小銜接班。像豆豆這樣的孩子並非少數。每年六七月份,總有不少上幼兒園中班的孩子退園,轉入各種培訓機構開始爲期一年的“幼小銜接”培訓。

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即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

此前,教育部也於4月9日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有效銜接,並首次提出了幼兒園與小學“雙向銜接”,減緩銜接坡度,同時,也重申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培訓。

一邊是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現實需求,一邊是部分培訓機構打着擦邊球超標教學,政策之下,幼小銜接市場將如何規範化發展?幼小階段又該如何“雙向銜接?”

幼兒園大班孩子的“流失”

班裡大概三分之一的孩子都在外面上(幼小銜接)課,要麼是剛開始上大班就去外面了,要麼是大班下學期。沒去的孩子大部分也報了其他的課外班。”在豆豆媽媽看來,到校外上幼小銜接課程是個必然選擇,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北京牛牛爸爸也在大班下學期時給孩子辦了退園。他提前在網上找了四五家機構,實地考察了三家,最終在通州區的一家國際教育機構報了名。牛牛爸爸希望,藉此讓孩子提前感受下小學氛圍。

“他們班30個孩子,我瞭解到的有7個孩子已經到外面上課了。”牛牛爸爸也表示,前兩年孩子所在幼兒園的大班孩子“流失”現象更嚴重,三分之二的孩子會在大班時“出走”。

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趙慧瑩也告訴記者,2020年9月她曾在自己班做過“摸底調查”,發現班裡大約一半的學生在校外教育機構或線上上過幼小銜接班。

北京的李女士給家中的老二剛報了一年的幼小銜接班,“老大沒有報,我都後悔了。一年級進度太快,學得慢就一步步落下了。孩子發現別人都會,自己不會,一下子就沒了信心,天天寫作業都要哭。比起上過幼小銜接班的孩子,真的是太難了。”

在不少家長看來,只有上了幼小銜接班,在學習知識、適應校園方面,孩子纔會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跟得上小學的學習節奏。

培訓機構在宣傳時也抓住了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焦慮,在宣傳時突出學科知識內容

李女士說,機構老師承諾,上一年的幼小銜接班,孩子的識字量、拼音、數學都能達到跟小學一年級差不多的水平。試聽課程時,牛牛爸爸也聽到了類似的承諾:五個月教會孩子26個拼音字母、500個字以及20以內的加減法

部分機構停售學前課程,部分仍在違規超標教學

“教育部門將根據有關線索,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並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指導意見》強調,將持續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幼兒園違反教育規律行爲的治理力度,開展專項治理。

目前,部分教培機構的幼小銜接班處於停課狀態,多家頭部在線教育機構也全面下架了針對學前兒童的課程。

有家長反映,新東方、順天府學等教育機構位於北京的部分校區幼小銜接班目前處於停課狀態。有家長在網上發帖表示,自己報名的幼小銜接班只上了兩節課,之後就一直處於停課中。也有家長表示,報名的幼小銜接班從線下課改成了線上課。

與此同時,學而思網校、猿輔導、高途課堂等頭部企業的在線學前課程悄然停售。據4月末媒體報道,學而思網校已暫停售賣所有學前班級的課程,按照最新規定要求嚴格進行合規審查。猿輔導表示,官網和APP課程迭代升級,學前課程下架調整。高途課堂則稱,幼兒園課程已停止招生。

但記者發現,目前仍有一些機構開設的學前班、幼小銜接班在超前、超標教學,或以“託管”之名行“學前培訓”之實。

記者以家長身份實地探訪多家教育機構發現,目前大部分的幼小銜接班分爲上下兩學期,涉及漢語拼音、英語字母到單雙數、相鄰數、奇偶數、加減法等基礎數學內容,而這些學習內容基本上已相當於小學一年級的課程。

在一家連鎖教育機構的玉泉路校區,記者在售課老師提供的幼小銜接班的課程目錄上看到,拼音變成了“認讀遊戲”,寫字變成了“書法”,看圖寫作文變成了“繪本閱讀”,數學變成了“玩轉數學”“數字遊戲”等,同時,還有音樂、機器人、體育、美術、跆拳道素質課程。

4月下旬,記者以家長的身份諮詢該機構不同校區的幼小銜接班的情況,被告知今年9月開學的幼小銜接班,部分班級早已報滿。售課老師建議記者先付1萬元定金“佔位”,如果到時候不想上幼小銜接班,可以再申請全額退款。

“搶跑”者一定能保持前列嗎?

幼兒園堅持的“學科知識零教學”真的像家長以爲的“什麼也不學”嗎?

事實並非如此。

北京市東城區崇文第三幼兒園園長李榮偉告訴記者,雖然幼兒園沒有學科知識教學,但其實也在採用更靈活、更適應孩子發展特點的方式,培養相應的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要具備前閱讀、前書寫能力。幼兒園不是完全不動筆,只是不能像小學一樣,必須寫多少頁作業。但是在幼兒園可以鍛鍊手腕的靈活性。”李榮偉表示,在幼兒園裡參與的連連看、連線、轉筆畫蝸牛等遊戲,都是在進行前書寫的練習。

在李榮偉看來,讓孩子上學前班超前學習知識沒有必要,“大班恰好是孩子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的形成時期,如果在幼兒園這種能力形成了,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培養專注力和求知慾,對他們以後的成長也更有利。如果這個時期都在培訓機構裡天天坐着,按照‘老師說孩子聽’的方式學習,不僅剝奪了他們與同伴進行社會交往的機會,還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而且,從實際情況看,“搶跑者”也並不總能保持前列。

“有的孩子剛進小學識字量就能達到八九百,有的是一兩百。我摸底的時候,班裡只有四分之一的孩子識字量在兩百以下。但從長遠來看,一般到了三四年級,有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影響就基本不存在了。”趙慧瑩向記者舉例,自己曾帶過一個學生,剛進小學時測出的識字量只有17個,但經過半年的學習,跟其他學生相比已完全沒有差別。

對於家長擔心的拼音學習時間短、孩子跟不上進度等問題,趙慧瑩表示,“根據教學大綱,拼音要在三至四周內完成教學,雖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這個時間段內紮實掌握拼讀的方法,但在以後的課程中都會反覆涉及,老師也會用正讀、倒讀、跳讀音調等各種方式幫助學生複習。家長不用太擔心。”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實驗學校老師戶青告訴記者,說起幼小銜接,很多家長更關注的還是學習知識,尤其是拼音,“從實際教學的經驗來看,的確是學過的孩子接受知識比較快,也能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但是這部分孩子有的會覺得自己都學過了,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利於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

趙慧瑩坦言,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對老師教學是一種考驗,“我們既不能讓基礎好的學生覺得上課沒意思,也不能讓基礎差一些的學生對學習產生不了興趣。”趙慧瑩表示,在班級裡,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要當“小老師”,主動幫助其他學生;在課堂上,老師也會把簡單的問題多留給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把格外需要表達的問題留給基礎好一些的學生。

“雙向銜接”幫孩子順利實現幼小過渡

《指導意見》要求,各省(區、市)要以縣(區)爲單位確立一批幼小銜接實驗區,2021年秋季學期啓動幼小銜接試點,2022年秋季學期全面鋪開。 如何更好地進行幼小銜接,幫助孩子科學度過這一階段?

《指導意見》明確表示,幼小銜接應該是雙向銜接,應該從兩個階段共同入手,即幼兒園爲入學準備和小學的入學適應。從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而言,各級學校在課程內容方面應當是逐級向上銜接的,而從人才發展的連續性規律而言,各級學校在教學方法方面應當是逐級向下銜接的。

與《指導意見》一起發佈的《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則分別就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

其中提到,幼兒園的入學準備教育應注重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等方面的有機融合,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準備,更不應用小學知識技能的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替代全面準備。

“幼兒園和小學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在幼兒園是誰舉手誰回答問題,到了小學可能就是大家輪流回答問題。”李榮偉以回答問題爲例,分析了幼兒園和小學對孩子的要求不同,“這就需要幼兒園在尊重孩子個體差異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多回答問題。”

從熟悉的幼兒園到陌生的小學,環境變了、老師變了、同學也變了,“無論上不上學前班,都面臨着新環境,都有這樣一個適應過程,都需要一個過渡。”李榮偉表示,小學也應該給予足夠的時間,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在入學適應方面,《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也強調,要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從遊戲活動爲主向課堂教學爲主的轉變,“小學一年級上學期作爲幼小銜接適應期,實施與幼兒園相銜接的入學適應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級課程內容,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強化以兒童爲主體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

“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都比較簡單,如果他沒有在這個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聽講習慣、閱讀習慣等,到了三四年級學習難度增加,慢慢地就會被落下。”在戶青看來,做好幼小銜接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上,“比如我們對一年級的學生,就會通過各種口令來幫他形成站立行走的姿勢,‘頭正身直腳放平’等等。”

趙慧瑩也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是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思維能力,學科知識是次要的,“家長也可以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教孩子識字、做數學。”

在李榮偉看來,科學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小學、家長的共同努力,“作爲家長,首先要了解並尊重孩子的發展方式、學習特點。其次,家長得相信孩子、相信幼兒園、相信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