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止腹瀉 蘋果山藥粥健脾化溼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臺北報導

秋季是幼兒腹瀉的好發季節,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小兒發病與否與其脾胃功能有密切相關。在居家飲食方面,中醫師建議,吃蘋果止瀉,或是用山藥蓮子藥膳煮粥,能幫助寶寶腸胃消化吸收,達到「健脾化溼」目標,平日也可多按摩肚臍「神關穴」,緩解腹瀉疼痛夢魘

▲中醫認爲,蘋果性味甘涼,具有生津潤肺,以及止瀉效果。(圖/東森新聞)

中醫師陳玫妃指出,腹瀉就是俗稱的「拉肚子」,中醫稱腹瀉爲「泄瀉」,症狀較緩而輕微者爲「泄」,症狀較急而嚴重者爲「瀉」。中醫臨牀上,感受外邪、飲食失調,往往會造成脾虛溼盛,而引發泄瀉。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加,糞便不成形,甚至稀鬆如水液狀

腹瀉一般分爲急性與慢性2大類

腹瀉有2種 中醫有一套

急性腹瀉:多爲外感風寒或溼熱引起,症狀有惡寒發熱、頭痛腹痛腸鳴下痢清稀,腹瀉急迫,瀉而不爽等。臨牀上,常用藿香正氣散、葛根芩連湯來治療。

慢性腹瀉:當腹瀉延續超過2周,甚至經年累月不愈,即爲慢性腹瀉。臨牀上,常用六君子湯、七味白朮散加減來治療。除了藥物以外,也可以使用鍼灸治療,針刺法的主穴爲足三裡穴及天樞穴,嘔吐加內關穴,腹脹加公孫穴,發熱加曲池穴。

多吃蘋果 醫生臉都綠了

中醫觀點認爲,「風寒之邪」如果直中脾胃,或者由於不注意飲食衛生而感受溼濁之邪,就會發生腹瀉。對於已患病的小兒,在飲食上更應以清淡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爲主,並鼓勵患兒多喝加鹽的米湯水,以保持足夠體液防止脫水。

臨牀上,中醫認爲蘋果性味甘涼,具有生津、潤肺、健脾、益胃、養心功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具有很好的調理腸胃的作用,適合長期腹瀉患者食用。主要是因爲蘋果中含有鞣酸果膠膳食纖維等特殊物質。

空腹吃蘋果 幫助止瀉

基本上,未經加熱的生果膠可軟化腸胃糞便,與膳食纖維共同起到通便作用;而煮過的果膠,不僅具有吸收細菌和毒素的作用,而且還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因此,建議腹瀉的嬰幼童,不妨多吃一些新鮮的蘋果,每日早晚可空腹吃蘋果1至2個,或是把蘋果煮熟再吃,幫助止瀉。

小兒腹瀉時,家長可先將蘋果用開水洗淨,放入沸水中煮5至8分鐘,去皮,用勺刮成泥,每日4次,每次50克;1歲以下嬰兒每次30克,日服3至4次。也可取鮮蘋果1個,洗淨,加水3碗,煎煮成2碗,以汁濃爲佳,每天1劑,代替果汁飲用

藥膳粥配熱敷肚臍

家長在日常飲食上,可搭配些健脾養胃的食物,如用山藥、蓮子、薏仁等來煲湯或煮粥,以增強小兒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進而預防腹瀉。

山藥蓮子粥

1.食材:山藥(50克)和蓮子(30克)給寶寶煲粥喝。

2.要領:蓮子和粥都要煮得夠爛,一起吃下去。對不到1歲的小兒,山藥和蓮子要儘量碾碎。乾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湯調成糊糊來餵養。此粥可溫胃健脾,最適合脾陽不足的小兒。

熱敷肚臍(神關穴)

熱水袋熱敷腹部,或者是揉一揉肚子,對於寶寶腹瀉皆有所幫助。

1.方向逆時針方向。

2.方法:先從小兒左下方的肚子開始,然後從下往上推,推到上腹部後,往右腹部方向橫着推,反覆進行推按;建議在推按前,撒上一些滑石粉痱子粉,或者按摩乳,以避免傷及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