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能教注音?學者:小朋友早學助進入閱讀世界
教育部2009年爲幼兒家長印了一份《爸爸媽媽放輕鬆》手冊,裡面提到「學前階段本來就不該教注音」、「先學注音,無關日後的學習成就」。不過,這樣的說法今天遭一羣專家反駁,他們認爲,應該讓幼兒早點學注音,及早進入閱讀世界。
臺灣閱讀協會今天舉辦「ㄅㄆㄇ及早教、及早學:幫助兒童探索知識和想像世界」座談會,與會專家認爲,注音的學習可以提早到學前進行,幼兒不但學得會,這樣的早期學習,對入學後的讀寫發展有很大助益,尤其對弱勢或有學習困難的幼兒幫助甚大。
注音符號的學習未納入現行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有些幼兒園從小班就開始教,有的在大班下學期幼小銜接課程時才教,極少數幼兒園完全不教。此情形造成家長的焦慮、國小教師的困擾及教育不均現象。
清大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講座教授柯華葳說,現在許多幼兒園不教注音符號,而小學一年級前十週才密集學習,這造成許多小朋友的挫折。她曾遇過一個小一生,說學習注音符號讓他「生不如死」,讓人不忍。
柯華葳表示,現在僅在小一前十週教注音符號實在不夠,應該採分散式學習,讓他們從五歲到小二這三年時間慢慢學注音符號,這樣可減輕小朋友的學習痛苦,效果也比較好。
臺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曾世傑表示,之前有學者在臺東進行早期閱讀教學實驗發現,幼兒園大班兒童可以學注音,而且學得很快樂;大班時學注音的效果,可以延續到小一;弱勢兒童大班時未學注音,會一上學就遙遙落後。
彰師大特教系教授助理教授呂偉白表示,學習障礙兒童的出現率爲5%至10%,其中有80%的學習障礙兒童爲讀寫障礙,他們多數在學前注音符號的學習就已經出現徵兆。因此,幼兒園教注音符號可以提早發現高危險羣的讀寫困難幼兒,及時進行補救教學,可以減輕他們日後在學業上的困難。
臺灣閱讀協會有兩點主張,一、從高風險弱勢幼兒開始,投入資源進注音教學實驗,提升兒童閱讀成功的機會;二、政府應鼓勵學界投入注音教學研究、改善幼兒師資培育課程、提供現職教師相關研習、並研發幼兒注音學習相關的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