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連科技IPO:緊抱“寧王”大腿 研發能力孱弱 毛利率持續走低

近日,背靠寧德時代的電連接組件企業深圳壹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連科技”)啓動發行,即將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壹連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集電連接組件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電芯連接組件、動力傳輸組件以及低壓信號傳輸組件等各類電連接組件等。

但公司研發能力並不突出,同時在收入上高度依賴股東大客戶寧德時代,公司上市募投擴產項目基本圍繞寧德時代而建,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申報前大客戶寧德時代突擊入股 實現業績突飛猛進

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壹連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爲7.35億元、6.99億元、14.34億元、27.58億元、30.75億元、16.92億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高達105.15%和92.33%。

實現業績突飛猛進,或與壹連科技申報前大客戶寧德時代的入股有關。

2021年8月,壹連科技進行上市輔導備案。而備案前夕即2021年6月,長江晨道及寧波超興“突擊”入股壹連科技。其中,長江晨道的有限合夥人問鼎投資系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即,寧德時代間接入股了壹連科技。

招股書披露顯示,2019年至2024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均爲壹連科技第一大客戶,壹連科技向其銷售金額分別爲4.39億元、4.36億元、9.28億元、18.75億元、21.87億元、11.99億元。

換而言之,從寧德時代間接入股壹連科技當年,雙方的交易額驟增。報告期內,雙邊交易額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9.71%、62.38%、64.72%、67.98%、71.13%、70.87%。但在壹連科技更新的前5版招股書中,均表示,不存在單一大客戶依賴的情形。直到2024年7月18日,該公司更新註冊稿,方纔更改口風,表示對寧德時代存在重大依賴的風險,但不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不僅收入依賴股東寧德時代幫助實現突飛猛進,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入職壹連科技研發總監的曹華,此前也在寧德時代任職多年。這樣不竭餘力幫襯,不得不讓市場懷疑其中是否涉及利益捆綁及輸送、關聯交易定價公允性等問題。此外,在業績上對於寧德時代存在重大依賴,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後續業績成長的擔憂。

研發能力孱弱 毛利率持續走低

雖然憑藉與寧德時代的合作,使得壹連科技業績實現明顯漲幅,但綜合來看,壹連科技與同行公司相比卻不佔優勢。截至2023年末,壹連科技的研發團隊擁有516名員工,佔公司總人數的10.81%,其中有388人學歷爲本科以下,佔比高達75.19%。此外,截至招股書籤署日2024年10月31日,壹連科技及其子公司僅僅9項發明專利。而且在這9項發明專利中,有5項是通過受讓獲得的,2項是收購寧德壹連電子有限公司獲得的,只有2項是壹連科技自主研發的成果。而且在2020年之後,公司再沒有獲得新的發明專利。

除了專利數量遠遜同行,在研發投入上壹連科技也不佔優勢。2021年至2023年,壹連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僅分別爲4.25%、3.35%、3.52%,不僅處於較低水平,且不斷下降,而同期壹連科技同行可比企業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爲4.85%、4.90%、5.70%,整體上處於上升趨勢。

相較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壹連科技在研發上較爲孱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得優勢面臨較大的壓力,同時,高度依賴在產業鏈中話語權較強大客戶寧德時代,使壹連科技也難以將成本壓力轉嫁,公司產品很難以保持溢價。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壹連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爲21.69%、19.54%、18.94%和16.17%,持續下滑。

分紅又補流 擴產項目緊抱寧王大腿

壹連科技似乎並未打算花更多精力在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增強核心競爭力上。此次,壹連科技IPO擬募資金分別用於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溧陽建設項目;寧德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新能源電連接組件系列產品生產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從本次IPO募投項目來看,壹連科技仍以一味擴產爲主,並還是將寧德時代作爲業務拓展的重點,其3個擴產項目選址均鄰近寧德時代旗下公司。

雖然緊抱“寧王”大腿獲得了業績短期快速增長,但如果未來寧德時代的訂單減少或者轉向其他供應商,可能會對壹連科技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如果寧德時代要求降低供貨價格,或者改變合作條款,壹連科技可能面臨利潤壓縮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壹連科技在2019年和2020年還進行了兩次大手筆的分紅,其中2019年分紅9,516.75萬元,一舉超過當年的淨利潤8,191.80萬元,2020年又繼續分紅2,801.09萬元。以至於截止到2020年末公司的賬面貨幣資金餘額僅剩1500萬元左右、尚未達到同期總資產的3%。本次IPO募投項目中,公司還有3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超過了總募資金額的四分之一。

雖然壹連科技並未達到分紅又補流,但在公司在有能力分紅的情況下,還大肆募資補流,其上市動機不得不令市場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