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鐘,如何“圈”出便捷新生活
重慶江北區由城市公共圖書館、休閒商業、文創辦公區幾個板塊構成的北倉文創街區。 新華社發
居民在北京某社區生鮮便利店挑選蔬菜。本報記者 董蓓攝/光明圖片
江西贛州打造“十五分鐘閱讀圈”,讓市民更爲便捷地享受閱讀生活。 新華社發
【經濟界面】
從你住的小區走一刻鐘的路程,你能去到哪裡?你能享受到哪些服務?6月1日,商務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勾勒出這樣一幅藍圖:大到看病、參加文化體育活動,小到吃飯、買菜、健身,以社區爲中心步行不超過一刻鐘都可以享受到這些便民服務。
如今,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核心區商圈和區域商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以社區居民爲服務對象的便民生活圈建設卻相對滯後,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適應。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爲百姓“圈”出了美好生活的新願景。通過完善“小需求不出社區,大需求不遠離社區”的社區服務體系,讓便捷、高效的社區生活在全國範圍內成爲居民生活的新常態。
1、步行一刻鐘,便捷服務“不出圈”
【故事】
初夏的清晨,北京崇外街道西花市南里社區的早餐店門庭若市,陣陣食物的香氣從窗口飄出,早餐店的旁邊便是社區生鮮服務站和超市。送孩子上學回來的劉奶奶手裡提着剛買的新鮮蔬菜對記者說:“我孫子讀書的小學就在小區裡面,接送孩子走幾分鐘就到了,回來還能順路把中午的菜買了,對於我們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實在太方便了。”不僅如此,在社區物業便民服務中心,居民還可以享受到免費理髮、免費打印、應急充電、便民飲水等服務。出小區不遠,乾洗店、藥店、書店、健身房一應俱全,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一站式便民服務。
在北京,像劉奶奶這樣受益的居民還有很多,如此便利的社區服務得益於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推廣。據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委員、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市已累計建成一刻鐘社區服務圈1772個,覆蓋98%以上的城市社區。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居民爲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爲步行15分鐘左右的範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等爲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提出,豐富了社區服務體系的主體功能,對社區服務體系來說無疑是一次華麗升級。”商務部流通發展司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不少城市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上已初見成效。
近年來,河南省許昌市已連續打造5個15分鐘便民服務圈,包括休閒健身圈、醫療衛生圈、智慧閱讀圈、養老服務圈、生鮮便利圈等。從市區的一處居民小區出發,步行15分鐘以內,可以順利找到一個休閒健身的公園、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個便民閱讀書屋、一個生鮮便利店。如今,許昌市的主城區已實現社區生鮮便利店全覆蓋。走出家門不超過一刻鐘就能買到新鮮的蔬果和各類日用品,已成爲許昌市居民的生活常態。
家住河北省唐山市的馮女士如今已到了快退休的年紀,開始認真規劃起自己之後的生活。她告訴記者:“和我們小區只隔了一條馬路的商場裡有一家健身房,走路過去還不到5分鐘。我已經辦了一張健身年卡,現在幾乎每天下班之後都過去跑跑步遊游泳,不用擔心時間太晚回家不方便。”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服務保障民生、推動便利消費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服貿所研究員高寶華認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僅有利於推動社區店鋪、城市綜合服務設施和智慧化信息管理服務平臺等城市“硬環境”的建設,而且有利於商業網點佈局優化、城市綜合管理能力增強等“軟環境”的改進,讓居民能夠享受到“不出圈”的便捷生活。
2、科技賦能,打造智能“消費圈”
【案例】
5月14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清源社區、府南鄰你生活中心分別獲得“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範工程”和“全國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示範工程”授牌。清源社區積極探索農超對接、店倉配一體等模式,牽頭實施了“惠民菜籃子項目”,打造了“源生活”社區農場,利用App搭建起居民與農場的直通平臺,通過線上預約、農場配置、線下送貨的方式,爲居民提供低於市場價的優質糧油、蔬菜、水產、家禽肉類等一手生鮮產品,在便民利民的同時,也促進了消費升級。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需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意見》指出,要鼓勵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無接觸交易、智能結算、網訂店取(送)、直播帶貨、自助售賣等創新模式,拓展便民生活圈應用場景。
社區商業這門“身邊的生意”日益受到電商的青睞。業務涉獵廣泛、物流配送高效的大型電商平臺加速佈局社區。依託智慧社區信息系統,整合本地商戶資源,接入餐飲、休閒、養老、托育、家政等線上功能,提供周邊商品和服務搜索、信息查詢、生活繳費、地理導航等免費服務,構建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務平臺。
如今,叮咚買菜、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電商平臺陸續下沉,已經走進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到2638.4億元,實現62.9%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21年將升至3117.4億元,同比增長18.2%。
在南京工作的何女士工作日時會提前在App上預定一些晚餐的食材,等到下班的時候自己就可以和食材“同時到家”。“現在的線上預定軟件能夠自由設定送達時段,都比較準時,我回來就可以直接給家人做飯了,比下班去菜市場排隊買菜節省了很多時間。”何女士說。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融合。”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商業網點將回歸商業本質,以滿足消費需求爲核心,在提升實體商業服務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充分利用新技術推動業態和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滿足即期消費,激發潛在消費。
3、優化佈局,打通“最後一公里”
【思考】
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既可通過支持品牌企業進社區、推動平臺企業賦能等多種方式壯大市場主體,又可通過改造提升商業中心等各類綜合服務設施帶動投資和消費,是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有力舉措。各地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發展迅速,商業網點佈局不均、設施老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也逐漸顯現。聚焦現有社區商業體系,如何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是亟須各方合力攻克的課題。
在北京工作兩年的小張爲節省房租,住在一個位置比較偏的小區。“我附近倒是有幾個便利店,但是沒有五金店,家裡水龍頭、燈泡壞了需要換,總是不能馬上買到,網購要等幾天時間才能送到家。”除了周圍日用品種類不齊全,最讓小張覺得不方便的是小區附近沒有書店和咖啡廳。學歷史專業的小張平時非常喜歡讀書,可小區內目前還沒有圖書室。“我現在只能週末專門到市區中心商場的書店,來回花在路上的時間要兩個小時。”小張說。
“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將推動全國性試點,同時鼓勵地方同步開展省級試點。”高峰說,希望通過儘快完善和優化城市商業網點佈局,擴大便民生活圈的覆蓋規模,讓居民切實感受便利、優質的商業消費服務。
李先生一家住在上海市閔行區,有一個兩歲多的兒子。“我們夫妻住的這個小區日常生活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有了孩子以後,每次孩子突然生病要去醫院都讓我們很頭疼。我們住的是個老小區,離我家最近的大醫院開車也要半個小時。”李先生對記者說。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僅要提供基本生活的便利,更要注重醫療、文化等更高層次的需求。高寶華分析指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方面要優先配齊超市、便利店、早餐店等基本保障類商業業態;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餐飲、健康服務、教育培訓等品質提升類商業業態,滿足居民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的多樣化需求。
便民生活圈伴隨社區商業發展而產生,一端連着社區居民,一端連着衆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聯通經濟社會微循環的“毛細血管”。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要健全骨幹網絡,推動便民商業設施進社區,把最終到“最後一公里”的毛細血管打通。
(本報記者 董蓓)